善于发掘故事,乐于讲好故事
来论
广东2023年高考作文题公布:好的故事,可以帮我们更好地表达和沟通,可以触动心灵、启迪智慧;好的故事,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可以展现一个民族的形象……故事是有力量的。
当如何理解与看待“故事”呢?
一般人的认知里,故事大体包括开头、人物、时间、地点、事件过程、结尾,故事内容经常指涉一些小人物、小事情,甚至鸡毛蒜皮的琐事。
日常生活中,故事经常作为一个“调味品”或辅助物存在,比如,年轻的妈妈或爸爸们会在晚上哄孩子睡觉前讲一个故事,让孩子自然睡去;再如,孩子们上下午的课有点犯困,数学老师会说:“同学们打起精神来,老师给你们讲一个故事,话说很久很久以前……”然后下面的同学立马精神抖擞。
孩子睡觉是主要的事,上数学课是主要的事,睡觉前讲故事,数学课间讲故事,都是为“主要的事”服务的。
我们当然不能说不讲故事,孩子们就无法入睡,或同学们就不能正常上课,但故事的确能让孩子或同学们身心放松,让他们暂时告别翻来覆去或辗转反侧的样子,或忘却忙碌与紧张的学习状态。
听过故事后,孩子们通常能迅速入睡,同学们也像用凉水洗了一把脸一样,立马回到应有的学习状态。一旦这种事情发生几次,孩子们或同学们会产生某种依赖,“老爸,今晚您要讲个什么故事呢”“老师,您给我们再讲一个故事吧”。显而易见,故事很受欢迎,故事变得很重要。
那么,什么是好的故事?好的故事有什么标准?其实,很可能没有什么具体的衡量指标,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一般而论,好的故事经常让人印象深刻,听完后有较大的情绪触动,甚至产生强烈共鸣,发人深省;好的故事往往注重或聚焦各种细致入微的细节与情节,而不是沉迷于宏大叙事或泛泛而谈;好的故事经常能做到以小见大,窥一斑而知全豹。一个人物的经历、一件不起眼的小事,进而折射出一个大道理。
进一步,故事尤其是好故事在哪里呢?难找吗?答案是并不难寻,好故事经常就在我们身边,在我们生活的社区里,在城市的街道上,在村头的大槐树下,因为故事源于生活,好的故事一定源于真实的日常生活。那些杜撰或臆想的故事,通常经不起推敲与验证,自然也不是什么好故事。
于孩子而言,好故事可以让孩子们心情舒畅、开怀大笑;于大人而言,好故事能沁人心脾,让人思考良久;于单位而言,好故事能传播正能量,凝聚单位归属感;于国家而言,好故事可以彰显国家精神,强化国家与民族认同。
这个意义上,好故事重要,讲好好故事(story telling)同样重要。搜集挖掘华夏大地的好人与好事,发布与传播,让中国故事走向五洲,促进全球范围内的跨文化交流,此即中国故事之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意义。 □姚华松
- 上一篇:鼠头还是鸭脖,事情被谁搞复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