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的体验,请使用竖屏浏览

国家自然博物馆揭牌 藏品37万余件

系中国唯一的国家级、综合性自然博物馆,珍稀标本数量居国内首位

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新华社 央视网 06-08 01:49

  6月5日,参观者在国家自然博物馆内拍摄展品。新华社发

  6月5日,国家自然博物馆在北京正式揭牌,标志着我国自然博物馆发展历程翻开崭新一页。国家自然博物馆由北京自然博物馆更名而来。新馆位于北京大红门地区博物馆群,面积约20万平方米、占地面积约5.77公顷,将成为未来北京南中轴线上的标志性建筑。2023年1月,中央编办、北京市委编委正式批复“北京自然博物馆”更名为“国家自然博物馆”。这是中国唯一的国家级、综合性自然博物馆,代表国家保护、研究、收藏、阐释、展示自然物和人类发展过程中具有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的自然遗产。

  收藏许多珍贵的国礼标本

  自然博物馆是收藏自然标本、从事相关基础科学研究、开展科学普及与文化教育的专门机构。建设一座国家级自然博物馆,在新中国成立伊始便得到了社会的热切关注和政府的积极支持。1951年3月经中央宣传部文教委员会批准,文化部与中国科学院共同成立中央自然博物馆筹备委员会;4月,中央自然博物馆筹备处成立,地点位于故宫文华殿、传心殿和清史馆等处。1958年5月主体建筑落成,由时任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题写馆名。1959年1月开馆。1962年1月定名为北京自然博物馆。经过几十年的建设发展,国家自然博物馆在古生物、动物、植物和人类学等地球科学、生命科学领域的标本收藏、科学研究和科学普及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

  现馆藏藏品37万余件,珍稀标本数量在国内自然博物馆居首位。如世界上出现最早的有胎盘哺乳动物中华侏罗兽化石、复原全身羽毛颜色的赫氏近鸟龙化石、唯一保存完整的“黄河象”化石等,还收藏有许多珍贵的国礼标本。

  按照规划,国家自然博物馆分为现馆和新馆,现馆位于北京中轴线南段东侧,毗邻天坛,现有建筑面积2.3万余平方米,年接待观众达180万人次。

  正在规划建设中的新馆建筑总面积将扩大到现馆的约9倍,达20万平方米,分为展览陈列区、教育科普区、藏品收藏区等区域,将重点展示地质、古生物、古人类、动物、植物、海洋生物、人体、中医药、微生物和生态等内容。

  全民终身学习大课堂

  自然博物馆作为连接人类社会与自然世界的桥梁,人与自然“对话”的平台,在应对地球生态危机挑战中,愈来愈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并开始担当起守护地球的倡导者、传播者和守护者的重要角色。据了解,国家自然博物馆将立足国家馆的使命定位,整体提升能力,同时高质量推进新馆建设。

  国家自然博物馆馆长孟庆金表示,新馆将大幅提升国家馆服务公众、保护收藏的能力,将成为未来北京南中轴线上的标志性建筑,成为大红门地区博物馆群的一颗明珠,引领首都南部城市更新。“我们将以揭牌为新起点,立足世界,成为连接中国自然博物馆行业与世界自然历史博物馆界的新桥梁,自然科学教育、全民终身学习的大课堂,中国自然类博物馆规范化建设的新标杆。”

  当天,“撷英集萃·继往开来——国家自然博物馆馆藏精品展”同步揭幕。展览以国家自然博物馆的发展历史为主线,按照“瑚琏之器,创业垂统”“砥砺前行,任重道远”“革故鼎新,博采厚积”“不忘初心,继往开来”四个单元,聚焦自博72年发展过程中采集、收藏的精品、绝品,以及有重大意义和历史价值的标本,展出百余件不同时期馆藏国内外珍稀的动植物、古生物、岩石矿物宝玉石标本,并通过文字、视频资料等,集中呈现出自然博物馆深厚的科研、文化底蕴和厚重的馆藏历史。

  数读

  266

  相关数据显示,目前国内登记备案的博物馆总数已达到6565家。其中,自然科技类博物馆266家。

  国家自然博物馆馆长孟庆金在介绍中指出,我国自然博物馆的建设规模增长迅速,在2011-2020年的十年时间里,综合性自然博物馆的建设规模增加了23.7万平方米,接近此前20年增量总和的3倍。

  温馨提示

  征集标识设计方案

  国家自然博物馆是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免费对社会开放。开放时间为每周二至周日,周一例行闭馆(节假日除外);入馆时间为09:00-17:00(16:00后停止入馆);门票预约在官网和公众号上每天上午11:00会进行更新。

  从即日起至8月4日,国家自然博物馆面向海内外各界人士、机构开展标识(LOGO)设计方案征集。公众可登录国家自然博物馆官网(www.nnhm.org.cn)投稿,设计方案要求能够表达和反映国家自然博物馆在自然博物馆领域的代表性,注重自然科学领域的科学研究和科学传播、“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等,获奖者最高可获得5万元奖励。

  综合新华社、央视网、北京晚报、科技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