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集群国际国内现状如何?欧洲如何促进中小企业可持续发展?
建集群发展促进机构 加快低碳转型
广东已建设7个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佛山南海区氢能位列其中。图为仙湖氢谷。 南都资料图
第十八届中国国际中小企业博览会进行时。
昨日,工信部中小企业局联合广东省工信厅、深交所等在广州启动“一月一链”投融资全国首场路演活动。据悉,“一月一链”将常态化开展。活动重点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链,聚焦重点产业链上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股权融资需求,搭建企业与投资机构双向交流对接平台。当天,中小企业产业集群年度报告也在广州发布。产业集群的国际国内现状如何?欧洲如何促进中小企业可持续发展?来自海内外的政企、学界的专家学者分享了经验和做法。
中小企业产业集群支撑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
2022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出台《促进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发展暂行办法》,引导和支持各地培育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认定了首批100个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
昨日,在中小企业产业集群国际论坛上,工信部中小企业局二级巡视员廉莉表示,2022年,首批集群共入驻中小企业3.1万多家,共有制造业单项冠军73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74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038家。首批集群在高性能材料、智能芯片、精密器件、新能源电池等产业链供应链关键环节,做到了精准“补位”“卡位”,有力支撑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面对全球经济发展环境的复杂多变,集群仍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2022年,集群年产值超过2.5万亿,出口贸易额平均增长率达30%,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来自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的数据显示,2022年,广东已建设黄埔区智能制造装备、南海区氢能、花都区箱包皮具、湛江廉江市小家电、韶关南雄市涂料、深圳南山区智能终端芯片设计、宝安区锂电池设备制造共7个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数量与山东并列全国第一。
现场,广州市黄埔区工业和信息化局党组书记、局长雷敏介绍,黄埔区已形成汽车、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等8大支柱产业集群,2022年工业产值8874亿元。雷敏表示,该区重视推动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以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为主线,分级构建优质企业动态培育库。截至2022年年底,集群累计培育主导产业相关的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5家,主导产业相关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1家。
发布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年度发展报告
当天,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发布中小企业产业集群年度报告。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副院长刘贤刚指出,根据报告,目前100个中小企业的特色产业集群,从行业分布看,电子信息占27%,轻工占16%,两个比重达41%。2022年集群的产值同比增长达到17.3%,创造了超过170万个就业岗位。在创新成果方面,首批集群中小企业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53374件,同比增长28.4%。中小企业主持国家和行业标准制修订1035项,同比增长13.7%。“通过标准和专利来提升中小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打造护城河这种工作思路还是深入人心的。”
刘贤刚同时指出,目前还存在不少短板,部分集群产业链布局缺乏科学性和前瞻性,部分集群数字化转型方面缺乏统一谋划,差异化和特色化不够明显。同时,协同创新水平有待提高,集群外部协作渠道有待进一步畅通。此外,人才方面,部分集群技术路线规划不够,共性技术研发力度不足,产学研协同创新层次不高,县域集群对高端管理和创新人才吸引力仍然有限。
聚焦
专注于做好和做强 成为单项赛道里的“小巨人”
在中小企业在集群发展过程中,集群发展促进机构发挥重要的纽带作用。
经济学家贾康在产业集群论坛上提到,日本人的创业创新发展经验里,特别推崇企业兢兢业业发展,很多已经有100年200年历史的企业,始终是专注于做好和做强,不刻意追求做大,而是成为单项赛道里的“小巨人”和隐形冠军。
“在日本很常见,大财团会有经团联,中小企业有各个地方的商工会所、产业振兴协会,这些都是日本的半官方机构,在推进整个中小企业产业集群发展。比如有大企业提出需求,商工会所会帮助企业去寻找中小企业。举一个例子,大阪商工会所原来有夏普的供应链,但他们后来是主动去找到中国的华为,去匹配他们所需要的技术。”何晓磊说。
来自政府的扶持同样必不可少。2022年,柏林入选世界拥有独角兽企业前10排行榜,目前在柏林有近4500家初创企业,占德国初创企业的三分之一。
“柏林每10万人就会创立35.5家企业。”柏林驻华商务联络处首席代表李怡燃表示,柏林有比较完整的初创生态体系,包括密集的学校和研究院所、大企业创新中心,来自政府方面的扶持也非常重要。“它吸引了非常多国际创业者来到这个城市,无论国别,只要在柏林创立了公司,就可以申请创业奖金,一旦得到了奖金就可以入驻孵化器。同时在半年到一年之间,创业团队每个人、每个月享受两千欧元的补助。企业可以单独申请参加国际展会补贴,当地政府平台会组织企业去不同目标市场寻找商机。”
比利时法兰德斯地区经济贸易局代表在发言时透露,引导中小企业集群向绿色低碳转型是当地做法之一,当地政府对循环经济以及可持续发展会定向发放津贴,“比如有些公司从化石转电或转零碳排放,我们都会对这些中小企业给予绿色转型津贴。”
举措
推进集群数字化升级 提升治理和服务能力
“强链补链效能初步显现,形成了一批关键环节的配套专家,一个给龙头企业做配套,一个是给产业链的关键环节做配套,所以我们优质的中小企业往往是一个配套专家的角色。”刘贤刚认为,要增强集群转型发展能力,下一步要建立和完善工业互联网平台和工业数据共享平台,支持数字化服务商围绕主导产业开发和推广“小快轻准”解决方案,也要加强绿色低碳公共设施建设,完善集群治理机制。
廉莉也表示,接下来,工信部将多措并举,进一步做好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促进工作:包括加快提升集群协作水平,推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和产学研协同创新,加快集群数字化和绿色化转型。同时,优化集群治理服务,提高金融支持、人才引育、市场拓展、创业创新、产业链对接等服务水平,支持中国与国际中小企业集群依托国际和区域合作机制、国际交流活动增进交流,加强国际产能合作和产业链投资。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二级巡视员谭杰斌透露,今年广东将再建设一批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30个左右省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采写:南都·湾财社记者 黄驰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