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的体验,请使用竖屏浏览

这个夏天,比高温更热的是广东的博物馆热

暑假期间多家博物馆推出重磅大展,入馆人数创新高,博物馆成为城市与人“双向奔赴”的温情纽带

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许晓蕾 08-13 01:04

  深圳博物馆“钟鼎铭盛世——中国古代青铜文明”展览精品之一,来自上海博物馆馆藏。

  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惊鸿一瞥:广善堂藏外销漆扇展》展品之一。

  深圳南山博物馆“盛世爱情——意大利庞贝精品文物大展”海报。

  广东省博物馆正在举行的“叙利亚古代文物精品展”。

  暑假期间,多家博物馆出现观展人潮。

  在持续高温的天气下,清凉舒爽的博物馆,成为广大市民和游客增长知识、避暑消夏的好去处。现在广东的博物馆有多热门?7月27日,记者上广东省博物馆门票预约系统上看到,7月28日至8月3日预约均满,无票。广东省博物馆只能提前预约一周后的票。今年暑假期间,广东多家博物馆入馆人数创下新高,博物馆成为城市与人“双向奔赴”的温情纽带。

  近年来,广东省博物馆数量不断攀升,博物馆事业持续高质量发展。根据《广东省2022年度博物馆事业发展报告》,截至2022年末,全省博物馆数量达377家。按2022年末全省常住人口12656.8万人计算,全省每33.57万人拥有1家博物馆。

  去年11月,广东省八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进博物馆改革发展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提出,到2025年,形成布局合理、结构优化、特色鲜明、体制完善、功能完备的博物馆事业发展格局,全省博物馆数量达400家,博物馆发展质量明显提升,博物馆更具创新活力,文物研究阐释和展示传播水平明显提高,博物馆发展成果赋能经济社会发展、满足人民美好生活新期待的作用更加彰显。到2035年,博物馆社会功能更加完善,博物馆实力显著增强,广东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博物馆强省。

  亮点1 博物馆数量和质量居全国前列  

  截至2022年末,全省博物馆达377家,比上年增加10家;其中,国有博物馆252家、非国有博物馆125家,博物馆数量逐年增加。全省博物馆馆舍面积达201.16万平方米,比上年增加9.15万平米,场馆设施日益完善。全省有国家一、二、三级博物馆82家,数量保持全国第二位。

  今年5月10日,中国博物馆协会对全国第六次博物馆运行评估(2019-2021年度)一级博物馆评估结果进行公示,全国127家国家一级博物馆中,广东省博物馆与故宫博物院、中国国家博物馆等13家博物馆评估结果是优秀。  

  亮点2 藏品数量稳步增长,展陈丰富多彩  

  2022年,博物馆藏品登记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全省文物“家底”更加清晰。全省博物馆藏品达259.11万件/套,比上年增加7.13万件/套;珍贵文物87042件/套,比上年增加789件/套,博物馆藏品不断丰富。

  2022年,全省博物馆设有基本陈列1095个,比上年增加87个,临时展览1645个。广东省博物馆“三城记——明清时期的粤港澳湾区与丝绸外销”获得第十九届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国际及港澳台入围奖”。推介出25个“2022年广东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展览”,2022年全省博物馆全年接待观众3416.18万人次。  

  亮点3 展览模式创新,“云游博物馆”成为新潮流  

  广东大力推进展览模式创新,积极探索线上线下联动展览,VR、AR、沉浸式体验等信息网络技术快速应用,“云游博物馆”成为新潮流。

  其中,两家博物馆项目入选广东省文化和旅游领域十大数字化应用典型案例,分别是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的《广东海丝馆智慧旅游应用场景实践案例》及广东省博物馆(广州鲁迅纪念馆)的《“庄严万象——中国水陆画艺术精品展”VR虚拟展览》。

  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运用VR技术向观众呈现“海丝路·启明星——阳江木船展”“沧澜帆影——解密南海I号”等12个线上全景式展览;农讲所推出“小文物·大时代”红色文化传播项目,以线上线下联动的创新模式,深入挖掘和传播红色文化资源;南海区博物馆创新推出“在线品鉴”“线上云课堂”“线上导赏”线上研学课程,并运用VR新技术,开设数字展厅,实现360°VR实景游览。  

  亮点4 积极发挥社教功能,博物馆研学火热  

  博物馆积极发挥社会教育功能。2022年,全省博物馆开展线下社教活动1.33万场次,参与人数1518.73万人次,比上年增长47.7%,开展线上教育活动1765场次。

  全省涌现出一批高质量博物馆研学项目,博物馆的社教功能得以更大发挥。鸦片战争博物馆系列广播剧“不能忘却的历史”等6个博物馆的研学教育项目被中国文物学会、中国文物报社评为“2022年度全国文博社教百强案例”,其中广州博物馆“营建·镇海楼”研学活动项目被评为全国“2022年度全国文博社教十佳案例”。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等6家博物馆被中国科协认定为2021-2025年第一批全国科普教育基地。 

  亮点5 文创产品不断丰富,美誉度进一步提升  

  2022年,全省博物馆开发文创产品3250款,比上年增长41%,一批特色文创产品火速“出圈”。

  广东省博物馆(广州鲁迅纪念馆)以“南海I号”古沉船打捞与考古发掘为设计灵感,创新推出“水下考古盲盒”,以文创复刻“南海I号”考古打捞作业。

  佛山市祖庙博物馆推出醒狮公交卡、狮舞岭南文创月饼和雪糕、祖庙灵珠系列首饰等文创产品,其中,狮舞岭南文创雪糕2.0版备受追捧,成为网红产品。

  南越王博物院以冬奥会为主题研发了玉璧纪念章文创产品;以“虎小将”IP作为衍生元素开发“虎福”新年礼包。东莞市博物馆以富有东莞文化特色的荔枝元素作为设计灵感,结合居廉的“设色一本万利图团扇”,开发出“红荔大吉”系列首饰、“万利富贵”团扇及其数字产品。深圳博物馆将深圳改革开放的元素融入“改革开放系列”文创产品的设计中,推出“肉食票”手机壳、“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文件袋、大鹏展翅琉璃摆件等产品。全省博物馆文创产品不断丰富,文创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进一步提升。

  此外,2022年,广东积极探索数字藏品及数字文创开发和合理利用,以数字化、信息化赋能博物馆文创高质量发展。南越王博物院发起联合广州博物馆、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南汉二陵博物馆)首次跨馆以4家博物馆建筑外立面原生创作出几何化的酷炫的数字文创——“博物馆星球”并免费发行,再现广州多家知名博物馆建筑风采。广东省博物馆(广州鲁迅纪念馆)推出“元磁州窑褐彩唐僧取经图枕”“在钟楼上”数字藏品。

  暑期去博物馆“探宝”,要抓紧了

  日前,由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指导,广东省博物馆协会、广东省博物馆事业发展基金会和博物馆头条联合发布的2023年第二季度广东省热搜百强博物馆榜单出炉。其中,广东省博物馆、深圳博物馆、鸦片战争博物馆、南山博物馆、广州博物馆、南越王博物馆、东莞市博物馆、孙中山故居纪念馆、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惠州市博物馆和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并列第十),登上“十大热搜博物馆”名单。

  那么,暑假期间,这些热搜博物馆都推出了哪些精彩的展览和活动呢?  

  ★广东省博物馆(广州)

  走进古代叙利亚,还有博物馆奇妙夜 

  7月20日至10月20日,广东省博物馆(广州鲁迅纪念馆)与中国文物交流中心合办的“叙利亚古代文物精品展”在广东省博物馆三楼展厅展出。展品汇聚大马士革国家博物馆、阿勒颇博物馆等9家叙利亚博物馆,以及敦煌研究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等4家中国国内博物馆,共210件/套文物精品。展览为观众呈现从旧石器时代绵延至18世纪,古代叙利亚地区波澜壮阔的文明融汇画卷。

  值得一提的是,7月21日至8月25日,广东省博物馆恢复周五夜间开放,延长开放时间至20时30分,打造集音乐会、讲座、手工、亲子特色导赏等活动于一体的博物馆奇妙夜,“粤夏消暑”的“粤滋味文创”新品也闪亮登场。粤博还围绕“绽放:维多利亚时代的艺术”“叙利亚古代文物精品展”两大特展,首次推出暑期周五延时开放期间专属联票。  

  ★广州博物馆(广州)

  体会文物里的“广州智慧”  

  暑假期间,广州博物馆“守正创新——文物里的广州智慧”展览持续开展。展品涵盖了陶瓷、金属、纸质、古籍、杂项、图书等类别121件(套),近半数均为首次亮相的珍贵文物。展览分为三个部分,从广州城市历史中选取反映在体制机制、材料技术、思想教育等领域里具有开拓创新的代表性人物、文物、事件,一起解开广州人美好生活的智慧密码,探讨如何持续发展。  

  ★南越王博物院(广州)

  来看“南海I号” 

  暑假期间,南越王博物院正在展出“从广州出发——‘南海I号’与海上丝绸之路”展览,汇集了国内12家文博单位的400余件/套文物,其中超过三分之二为首次展出。展览在最新考古发掘资料及文献研究基础上还原“南海I号”的航行轨迹,再现南宋时期海洋活动的繁荣景象,充分凸显广州作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中世界大都会的历史地位。

  同时,“秦汉南疆——南越国历史专题陈列”在南越王博物院王墓展区持续展出。该展览是南越王博物院建院后首个基本陈列,共展出200余件(套)精品文物。  

  ★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广州)

  惊鸿一瞥的外销漆扇展  

  暑假期间,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开了新展《惊鸿一瞥:广善堂藏外销漆扇展》,展出广善堂主人林世杰的漆扇收藏精品40余把,荟萃了18-19世纪广州外销漆扇在不同阶段中具有代表性、独特性和艺术性的作品。

  此外,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还推出了暑假亲子研学。亲子研学共有广绣、广彩、剪纸、灰塑、陈家祠建筑5个主题可供选择。  

  ★深圳博物馆(深圳)

  重现青铜时代的熠熠星辉  

  暑假期间,在深圳博物馆,可以看到“钟鼎铭盛世——中国古代青铜文明”展览,重现青铜时代的熠熠星辉。展览撷选上海博物馆藏青铜精品172件/套,包括不同器型、功能的青铜器与造型奇特、纹饰瑰丽的各类青铜珍品。其中,近半数文物为首次展出或从未著录,带铭文的青铜器达77件。展览8月27日就结束,想看的观众要抓紧时间了。

  而喜欢恐龙的观众,则不能错过“重返白垩纪——热河生物群特展”,展出以北票鲟、凤山中华螈、凌源潜龙、董氏中国翼龙、鹦鹉嘴龙、孔子鸟、攀援始祖兽、枝脉蕨、辽宁古果等为代表的123件珍贵古生物化石标本与模型,描述和探讨热河古生物群这一世界级化石宝库的形成过程与繁盛遗存。 

  ★南山博物馆(深圳)

  重现消失的庞贝古城  

  暑假期间,深圳南山博物馆展出了“盛世爱情——意大利庞贝精品文物大展”,共呈现来自意大利那不勒斯国家考古博物馆的128件/套珍藏,囊括雕塑、壁画、青铜、陶瓷和玻璃制品等多种形式的珍贵文物,再现了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的璀璨文明。展期到9月3日。

  除了意大利庞贝精品文物大展,南山博物馆还推出了“东方微笑——麦积山石窟展”。该展览汇集了来自麦积山石窟的各类珍贵文物及临摹品131件/组,囊括造像、壁画、文书等多种形式。  

  ★鸦片战争博物馆(东莞)

  带你感受多彩酒俗  

  7月15日至9月10日,在虎门林则徐纪念馆基本陈列楼四楼临时展厅,展出由鸦片战争博物馆、遵义市博物馆共同合作举办的《多彩酒俗醉美生活——贵州少数民族酒俗展》。该展览从独具匠心的酿酒工艺,丰富多彩的酒礼酒俗,琳琅满目的民族酒具,精心展出了贵州少数民族的酒俗文化,带观众亲临苗乡侗寨,感知贵州各民族的酒香深情。

  暑假期间,鸦片战争博物馆还展出了《百年薪火——禁毒先驱林则徐家风展》。展览分为“慎终追远学思渊源”、“家风悠远躬身践行”、“薪火永传德厚流光”三个篇章。  

   ★东莞市博物馆

   揭开圆明园兽首神秘面纱  

  暑假期间,东莞市博物馆在展的有“国宝归来——圆明园兽首暨海外回流文物特展”。展览展出清代圆明园海晏堂十二生肖兽首之牛首、虎首、猴首、猪首(5月18日至6月18日期间展出为文物原件,6月19日至8月27日期间展出为文物仿制件)、马首仿制件以及商周时期青铜重器、南北朝青州佛造像、明清鎏金铜佛等共计86件珍贵文物展品。  

  统筹:南都记者 陶新蕾

  专题采写:南都记者 许晓蕾 实习生 梁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