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大湾区法治论坛首次在广州举办
全球首个AI仲裁秘书亮相

广州湾区中央法务区专属形象标识发布现场。 南都记者 赵青 实习生 谭梓莜 摄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韩大元
昨日,粤港澳大湾区法治论坛在广州南沙举办。司法部副部长王振江向论坛视频致辞,中国法学会党组成员、副会长张鸣起出席并致辞,广州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王衍诗作主旨演讲,中央政府驻港联络办法律部部长刘春华、广东省司法厅厅长陈旭东致辞。广州市委常委、市委政法委书记、市法学会会长孙太平主持开幕式,并发布粤港澳大湾区法治论坛南沙倡议。
论坛主题为“高水平对外开放与大湾区法治协同”,由广东省法学会、广州市法学会、中国法学学术交流中心主办,广州南沙开发区管委会、南沙区法学会承办,是广州首次举办。
论坛
广州在法治建设方面持续走在全国前列
王振江在致辞中表示,广州作为国家中心城市、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引擎,在法治建设方面持续走在全国前列,希望广州携手大湾区各城市为大湾区融合发展与“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更高质量的法治保障。
张鸣起在致辞中表示,广东省、广州市法学会携手香港澳门法学法律界,创新法治“软联通”可行路径,树立了良好的法治典范。希望继续在打造国际规则衔接示范地、法律服务智库高地等方面敢于探索,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注入强劲法治动能。
王衍诗在演讲中表示,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需要高质量的法治建设保障,要发扬改革开放精神,直面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出现的法律问题,真诚欢迎法学界的专家学者积极支持广州、支持大湾区破解法治难题。
广州市领导谭萍、张锐、陈雄桥,市法院、市检察院主要负责同志,中央政府驻澳联络办代表,广东省、广州市及省内部分城市相关单位负责同志,境内外法学法律界专家学者、企业代表近300位嘉宾参加论坛。
论坛期间,同步召开广州市涉外法治建设工作会议。论坛还发布了广州湾区中央法务区专属形象标识。
聚焦
发布“南沙倡议” 号召完善人才战略布局
“一国两制三法域”是大湾区的显著特征,实现三地“联通”,规则机制“软联通”特别重要。在新形势新条件下,深入贯彻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以法治湾区理念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推动打造规则衔接机制对接高地,共建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是粤港澳大湾区法学法律实践者、建设者共同努力的方向。粤港澳大湾区“9+2”城市的法学学术团体、法学研究机构组织共同发出“南沙倡议”,落实论坛成果。
“南沙倡议”号召大湾区城市法学学术团体、法学研究机构在完善人才战略布局、规则衔接机制对接等方面戮力齐心、同向而行,共建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
“这是广州首次举办的粤港澳大湾区法治论坛,‘南沙倡议’的发布是一个很大的进步,让大家有共同的理念,粤港澳律师之间要进一步加强合作,共同携手为大湾区提供更高质量的法律服务。”大湾区律师、香港特区立法会议员何君尧表示。
“‘南沙倡议’让我们认识到法治建设不仅能够让南沙的发展、广州的发展做得更好,而且我们可以利用法治固根本、立长远、稳预期,让法治给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保驾护航。因为只有良法善治的社会,经济才能够实现高质量发展。”广州市律师协会会长黄山表示。
亮点
AI仲裁秘书“仲小雯”亮相 可自主构建法律资源数据库
在“多法域背景下的商事纠纷多元化解论坛”上,广州仲裁委员会发布了全球首个AI仲裁秘书——仲小雯。
据广州仲裁委副主任石磊介绍,AI仲裁秘书“仲小雯”可以识别多种语言,包括粤语,准确率达90%以上。
AI仲裁秘书“仲小雯”主要有三大功能:一是庭前身份验证,主要完成对当事人、代理律师身份识别验证,依托身份证信息识别系统,实时向仲裁庭展示核验结果;二是庭中语音记录,主要依托AI语音转录系统完成仲裁庭审的记录;三是庭后裁决咨询,AI仲裁秘书自主构建法律资源数据库,实时与仲裁庭进行交互,辅助仲裁庭裁决,是AI仲裁秘书的最大亮点。
银建国际控股集团执行总裁、广州仲裁委仲裁员翁键介绍了办理AI仲裁秘书庭审首案的经验。“AI仲裁秘书不仅可以响应仲裁庭的咨询,还会提示仲裁庭恰当运用裁决权对个案进行调整,给出的建议中肯、精准,让仲裁庭受益匪浅。”翁键表示,有了AI仲裁秘书,查询和整理工作变得便捷,案例触手可及,笔录一键生成,裁决草稿高效组合,以往要一周时间的工作,半天即可完成。
“AI仲裁秘书大幅提升了效率,保证程序的公平,极大强化了配合度,凸显了仲裁员的主体作用;与此同时补充了专业智慧,提高了裁判质量,进一步彰显了广州仲裁委用创新打造仲裁高地、用创新引领仲裁事业的决心和勇气。”广东省律师协会副会长刘涛评价说。
视角
探讨法治协同路径 纵论法治前沿热点
论坛以“主论坛+平行论坛”方式举办。中山大学法学院院长张亮主持主论坛,从国内外视角探讨粤港澳大湾区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法治协同路径。平行论坛聚焦法治前沿热点展开研讨。
最高人民法院第一巡回法庭分党组成员、副庭长刘峥在《司法服务粤港澳大湾区规则衔接机制对接的重难点问题》主旨演讲中提出,要将国家法律政策作为规则衔接机制对接的依据和动力;注重激发民间法治资源动力活力;推动粤港澳三地法治资源的优势互补。充分尊重三个法域彼此的法律制度和司法管辖权,发挥港澳法律人才优势,鼓励港澳律师、法律专家来大湾区参与法律服务,提升粤港澳大湾区法治国际竞争力。
中国人民大学交叉科学研究院院长杨东在《法治轨道上的数字经济发展与管理》主旨演讲中认为,法治的发展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是相融通的,法治发展不好,数据不开放、不共享,会阻碍人工智能的发展,应在法治轨道上吸取过去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一些经验和教训,用法治为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法治发展需要很多条件,律师是发展最重要的一个动力,也是给企业和民众带来稳定预期的重要制度保障。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希望南沙营造一个市场化、国际化、法治化的环境,借鉴前海、横琴的经验,实现差异化发展,创造一个新的法治化营商环境。”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韩大元说。
广州互联网法院副院长田绘表示,希望将高水平的研讨成果转化,为互联网治理、激发数据要素活力、带动数字新业态发展等方面探索出更多更好的管理服务路径,以法治助力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为粤港澳大湾区成为新的世界级城市群提供更多智力支持。
链接
“仲小雯”具备哪些功能?
●庭前身份验证
完成对当事人、代理律师身份识别验证,依托身份证信息识别系统,实时向仲裁庭展示核验结果。
●庭中语音记录
依托AI语音转录系统完成仲裁庭审的记录。
●庭后裁决咨询
AI仲裁秘书自主构建法律资源数据库,实时与仲裁庭进行交互,辅助仲裁庭裁决。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希望南沙营造一个市场化、国际化、法治化的环境,借鉴前海、横琴的经验,实现差异化发展,创造一个新的法治化营商环境。——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韩大元
采写:南都记者 赵青 实习生 林铭溱
钟宇森 谭梓莜 通讯员 广正发
南都政法与民生新闻部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