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拉”来势汹汹,应对从容不迫
媒体从广东气象部门了解到,9月1日,今年第9号台风“苏拉”以每小时10到15公里的速度向西偏北方向移动。截至9月1日11点40分,广东省有5个台风红色预警、15个台风橙色预警、24个台风黄色预警、20个台风蓝色预警和21个台风白色预警,共85个台风预警信号生效。
广州多区宣布停课,并定于1日17时起停工、停产、停运、停业;深圳发布紧急动员令,9月1日下午在全市范围内实行“五停”;9月1日下午,中山全市范围内实行“五停”;9月1日7时起,惠州全市范围内实行“五停”措施……
如临大敌、严阵以待,但这一点儿也不夸张,因为这才是应对“苏拉”的正确姿态。须知,之前中央气象台官方微博就曾发布消息透露,“苏拉”有可能成为1949年以来登陆珠三角地区的最强台风。
“苏拉”凶猛,其严重影响不能低估。由于可能出现十年一遇或以上高潮位,风、雨、浪、潮叠加将对沿海造成较大影响。由于外江潮水位较高,受影响的沿海城市或将发生积涝,台风带来的强降雨则可能导致广东中南部部分江河发生洪水。
一言以蔽之,面对可能出现的极端天气、自然灾害,千万不能抱有侥幸心理。
此次防范“苏拉”,必须要有最严要求和最实的措施,广东省委、省政府在关于做好台风“苏拉”防御工作的紧急通知中阐述得十分清楚。通知强调,应对威胁,“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宁可信其大、不可信其小”,“宁可十防九空、不可失防万一”,“宁可备而不用、不可用而无备”,“宁可听骂声、不可听哭声”。
接连几天,为应对“苏拉”,整个广东无疑都是按照这一精神在进行紧急部署。
渔民回港避风,货运码头停止作业,深圳大鹏近万名群众安全转移,深圳福田开放88个室内避难场所……显然,无论是关闭危险场所,还是严格隐患排查整治和强化重点部位、薄弱环节防御,都是坚持底线思维、强化风险意识的结果。
台风的破坏力极大,需要考虑各种可能的情况,为最坏的局面做好准备。经验告诉人们,在极端天气之下,一个井盖、一个桥洞、一棵景观树,也许都隐藏着不小风险。因此,防灾救灾工作中,底线思维至关重要。是否提前预置了抢险救援队伍,备齐备足了各类抢险物资,交通、通讯畅通和电力能否稳定供应,都关系到老百姓生命财产安全。有关部门只有把省委省政府的要求落实到每一个岗位、每一个环节、每一个人,才能确保抢险救援工作高效有序运转。
防灾救灾,没有旁观者,抵御“苏拉”,所有市民都是责任人。
近年来,一些地方发生了置安全警示于不顾最终导致人员伤亡的不幸事件,十分令人痛心。
面对来势汹汹的“苏拉”,不论个人从事什么工作,稍微地疏忽和麻痹大意,都可能意味着严重后果。
在防灾救灾的非常时期,市民必须做好、其实也容易做好的,无非两点:一是提高安全意识,尽量避免涉险;二是在不幸发生危险的时候,服从有关部门的统一安排。在这个过程中,也许会带来一些麻烦,也许会有损失,但与生命相比,显然微不足道。
“苏拉”凶猛,但众志可以成城,这是防灾救灾的最有力基础。只要齐心协力,共同落实好广东省委省政府要求,就能够守护好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确保社会大局平安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