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击广州迎战台风“苏拉”
旅游景点关闭 地铁运行调整 防汛沙袋上阵


海心桥出入口围起围栏。

9月1日,在深圳市大鹏新区南澳文体中心应急避难所,不少市民来避险。
台风“苏拉”来临前,广州街面上有何反应?南都记者走访多处公共场所,直击广州迎战台风“苏拉”一线。
记者走访得知,广州市内多数旅游景点已经采取临时关闭措施;地铁交通将动态调整运行;商圈商户已提前采取了防备措施。8月31日,广东发布关于做好台风“苏拉”防御工作的紧急通知,提醒广大市民朋友“非必要不出门”。
旅游景点
采取临时关闭措施,不再接待游客
1日中午,广州上空乌云密布,珠江边下起一阵细密的小雨。天气不佳并没有降低游客到广州塔打卡的热情和兴致,记者走访期间,不少游客撑着伞在珠江边与广州塔合影留念。
随着台风苏拉的临近,不少游客在广州的游览计划也被打乱。记者走访得知,广州市内不少旅游景点都已提前做好防台工作,采取了临时关闭等措施。
广州塔下,从新加坡来穗的游客曾女士告诉记者,她此次是来广州出差的,顺便带家里老人孩子一起过来游玩,台风对她们的行程造成了较大的影响,不仅没能登上广州塔观光,周六的长隆之行也成了未知数。“打车的时候,出租车司机都在安慰我们,他们说老广都见惯台风了,不会有太大问题的,让我们安心在广州玩。”
8月31日晚,海心桥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通知称,受台风“苏拉”影响,海心桥于9月1日起暂停接受预约和参观。1日中午,记者在海心桥下看到各出入口都已围起围栏,不再接待游客。
“为防台风,今天临时闭园了,请大家改天再来参观!”9月1日下午,广州动物园南门口,三位工作人员在临时拉起的护栏外不断向游客解释闭园情况。不少游客都是走到园门口才得知已闭园,只好无奈折返。
现场一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在收到上级通知后,广州动物园于1日上午就采取了闭园措施,具体恢复时间,还要等上级部门通知和安排。“今天上午有个小伙子说,他走了5个景点都临时关闭,为了防范台风,很多公共场所都关闭了。”
温先生从清远带孩子来广州看病,休息之余想带孩子到动物园逛逛,但到门口了才发现动物园已临时闭园。“听说台风明天才到广州,以为今天下午还可以玩一下,没想到都闭园了。”
记者走访发现,广东省博物馆和广州图书馆等公共场所也采取了临时闭馆的措施。
地铁交通
广州地铁调整运行,四号线部分站点停运
1日下午5点30分许,广州地铁发布停止运营服务预告,四号线“石碁至南沙客运港”各站将于9月1日19:30起陆续停止运营服务。黄村始发前往南沙客运港的尾班车、南沙客运港始发前往黄村的尾班车时间均为19:30,“黄村至新造”段正常运营。
下班晚高峰前后,南都记者来到广州地铁多个站点,直击台风“苏拉”来袭前夕的现场情况。
下午5时许,临近珠江的海珠广场地铁站内,工作人员将沙袋等防汛物资从仓库取出,提前放置在珠江边和地铁站出入口。
在三号线以及五号线的换乘站珠江新城站,地铁车门一开,从五号线去往三号线的乘客奔向换乘扶梯。与五号线相比,往番禺广场方向的三号线车厢里,乘客稍微多一些,但人流量跟以往需要等好几趟才能挤上地铁的下班晚高峰相比少了不少。
晚上6时30分,记者来到文冲地铁站,正值晚高峰,市民有序进站,因为文冲地铁站为五号线的终点站,记者进入地铁后,往滘口方向乘坐的列车座位充足。
晚上7时,记者来到车陂南地铁站,正值晚高峰,地铁里面人流量较高,正实行高峰限流工作,很多市民正在排队进站乘车,整体较有秩序。
同样采取临时关闭措施的,还有广州塔财富码头、海心沙东、西区码头等航运码头。上述场所都在入口处贴出停航公告,并请广大游客关注天气情况,做好安全防范。
在广州东站,由于停运车次较多,来到车站乘车的旅客人数大量减少,因此车站关闭了2号、3号、6号门,只留下1号门作为进站口。受台风“苏拉”最新路径影响,多趟列车已停运,其中受影响最大的是广深线和杭深线,广播信息表示“广深线、杭深线列车已全部停运”,其专用候车室均已拉闸关闭并立有停运告示牌。
即将出行上海的小林告诉记者,本次台风对她的出行影响不大,“原本我们买的是广州站出发的,但是停运了,现在买到了广州东站出发的,还是能够如期出行。”
商圈商户
商圈提前防备,用防汛沙袋稳固玻璃幕墙
1日下午2时左右,记者来到天河区体育西周边商圈,商场的人流量并未因天气原因而减少,许多行人撑伞途经正佳广场外的十字路口,交通秩序比较稳定,未见拥堵等场景。记者走访了解到,部分商场已做好防台准备,以应对即将到来的台风“苏拉”。
例如,万菱汇在各入口处均放置有沙袋,并在沿街商户的玻璃门前也准备好了一定数量的防汛沙袋,以进一步稳固玻璃幕墙,提升抗风效果。
天环广场内布置的展览模型则采用网纱包裹固定,并且所有店铺都将原本放置在户外的大型遮阳伞和座椅等作了收束和打包处理。
也有部分商场的防台措施不明显。在天河东商圈里,有的商场以地下通道为出入口,但记者未发现通道内有沙袋等防汛物资,商场工作人员还表示,他们未收到防汛通知,所以不需要做准备。
救助
数千务工人员深圳湾体育馆紧急避险,管饭管充电
“这里很巴适,样样都有,你们放心”
深圳湾春茧体育馆,巨大的环形拱穹宛如丝带镶嵌在深圳湾畔,一天后,这里本来会举办一场盛大的演唱会,但是受台风“苏拉”影响,演唱会取消。体育馆的停车场也从8月31日起,成了数千名农民工的临时避难所。
9月1日下午3点多,南山区风雨正盛。一群皮肤黝黑、神情轻松的农民工蹲在深圳湾体育馆北门外的停车场入口处,临时安置点内不让抽烟,烟民们聚集到外面,烟一阵阵地从指缝间往外飘。
进入停车场,风能灌进来,稀稀拉拉几个人靠墙玩手机,穿着白衬衣的工作人员在穿梭巡逻,停车场内,密密麻麻铺着几千张凉席,几乎无处下脚,手机成了人们普遍的消遣。
“我们现在被安置在体育馆停车场里了,这里很巴适,样样都有,你们放心。”人群中一名正在用四川口音打电话的大叔吸引了记者的注意。大叔说,他是南充人,这是他第一次碰到台风避灾的情况。“在工地住的是板房,晚上睡在避灾点心里都踏实。”他说,“希望台风赶快过去,可以早点回工地赚钱。”
此时,40岁的王大姐耳朵里塞着耳机,闲坐在凉席上玩手机,掩盖不住满脸笑意,记者凑近一看,她刷到了一个搞笑的网络段子,“平常这个时间还在工地上,难得轻松下”,她笑呵呵地说道,“知道要避灾的时候,我本来有些慌张。到了这里,有这么多工作人员帮我们安顿,还有工友陪着,就不那么害怕了。”
8月31日晚6点半左右,来自湖南的建筑工人老刘和10多位工友,领到物资后就被安排到了靠近墙壁的区域,“深圳很多工程我都参与过,这次遇到台风,政府的及时安置让我这个外乡人倍感温暖。”记者看到,应急避灾场所环境较为舒适,被安置在这里的外地工人心情都很放松,他们三三两两坐在一起,有说有笑,有的还呼朋引伴打起了扑克。
来自云南的瓦工老李已经在广东生活了十几年,有着丰富的“避难”经验。上次“山竹”要来时,他就卷好了铺盖,时刻准备着。“在深圳这么多年,离春茧很近,但从来没有这么近距离地看过它,这次是零距离了”。老李轻松地开起了玩笑。
在广东,台风司空见惯,这次苏拉来袭,他们都觉得“有点可怕”,但是有政府在,他们很安心,这时老李的妻子打来视频电话,老李把手机凑近饭盒给妻子看,让她放心。
为了迎接这批客人,南山区相关部门提前为他们准备好盒饭、面包等食品和矿泉水,同时提供风扇为大家降温,更暖心的是还为大家准备了充电宝,方便大家随时关注台风动态。粤海街道办工作人员介绍,目前该街道转移安置近4000人到体育馆,以农民工为主,街道为安置人员提供三餐和慰问品,保障他们的生活。
作为南山区重要的应急避难场所,深圳湾体育中心项目物业运营团队第一时间启动了台风防控应急预案,组织力量对周边各工地施工人员以及无固定居所人员,进行了避难安置。“这次接待,充分发挥了我们体育场馆容量大、设施好这一特点。”深圳湾体育馆相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为了更好地完成安置任务,他们昨天提前进行准备。
“工人们就安心待在这里,生活方面都会有专人跟进的,也请家人们放心。”深圳湾体育馆相关工作人员表示。
A04-A07版
整合:杨存海
采写:南都记者 代国辉 魏志鑫 张思琦 廖艳萍 钟丽婷 马辉 陈燕 曾奕静 韦娟明 张德威
黎玉莹 潘莹瑜 陈紫嫣 南都见习记者 周敏萱 实习生 全紫嫣 伦健聪 罗铱珊 陈子桐
通讯员 曾倩莹 张鸣子 钟维健 粤交警 穗应宣 南方+记者 张子俊 刘倩 袁佩如 陈薇 黄进
卢晓科 董谦君 徐勉 吴彬彬 陈彧 GDToday记者 陈晨 通讯员 林思源 谢晔 粤水轩 粤消宣
摄影:南都记者 吴彦洋 陈志刚 魏志鑫 胡可 南方日报记者 董天健 钟志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