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的体验,请使用竖屏浏览

摩洛哥强震死亡人数达2681人,多国提供援助

拉哈马纳医院在晃动 有位产妇大出血 中国医生冲向手术室

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陈燕 彭雨欣 09-12 03:05

  10日,受灾群众在艾米兹米兹村一处临时安置点。 新华社发

  10日,艾米兹米兹村,救援人员正在进行搜救。 新华社发

  10日,摩洛哥豪兹,救援人员帮助一名受伤的妇女。 IC供图

  10日,艾兹鲁村,人们搬运救援物资。 新华社发

  一场强震,让黑夜中的摩洛哥措手不及,当地时间9月8日23时,摩洛哥发生6.9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据摩洛哥内政部通报,截至当地时间9月11日15时,摩洛哥地震死亡人数已升至2681人,受伤人数升至2501人。

  此次强震震中位于大阿特拉斯山地区,为阿特拉斯山脉西段主脉震中300公里范围内有8座大中城市,最近为马拉喀什,距震中约87公里。距离马拉喀什300多公里的摩洛哥首都拉巴特也有震感。

  中国驻摩洛哥大使馆9日表示,目前为止,未收到有关中国公民在地震中伤亡的消息。经初步统计,包括游客在内,在马拉喀什地区有中国公民约200人。

  中国援摩洛哥医疗队医生冒着余震的风险,接连为多位情况危急的病患进行手术,还见证了震后新生命的诞生。目前搜救行动还在持续进行中。

  中国援摩洛哥医疗队接生“地震宝宝”  

  摩洛哥发生强震过后余震不断,一群中国医生做地震中的守护者。

  中国援摩医疗队队长范晓盛表示,医疗队已经主动致电摩洛哥卫生部,表示愿意提供必要的医疗救助。“我们队里有经验丰富的骨科大夫,如果摩方需要,我们可以随时应召。”

  据了解,1975年,中国向摩洛哥派出了首支医疗队,在此后的近半个世纪中,约有200批中国医疗队员先后来到摩洛哥,向近600万当地民众提供诊疗服务。

  地震当晚,中国援摩洛哥医疗队距震中最近的驻点——本格里地区的拉哈马纳医院震感强烈。

  地震发生时医疗队有不少孕产妇,中国医生团队冒着余震随时可能发生的风险,迅速返回手术室,成功接生“地震宝宝”。

  中国援摩洛哥医疗队医生马南介绍,其所在的地方震感很强烈,房屋发生明显晃动,好在医疗队没有人员伤亡,地震发生后,医务人员冒着余震的风险,在手术室继续完成工作。

  强震发生时,中国援摩洛哥医疗队医生刘燕正在上班,感到震感后没多久,她接到了医院的电话,得知有位产妇产前大出血,必须马上进行手术。“当时我脑子里什么都没想,换了衣服直奔手术室。”所幸手术过程非常顺利,母女平安。手术结束后,她才从摩洛哥方医护人员口中得知,在手术过程中有多次余震。

  马南表示,现在整个摩洛哥地区的医疗资源都很紧张,他们没法将病人转到上级医院,面临着比以往更多、更繁重、风险更高的工作,“在震后的情况下,医院医疗设备已经出现了明显短缺,我们会通过自己的努力克服困难,完成好一名医者应有的责任。”  

  中国医生冒着余震危险紧急回院  

  同样是在本格里的中国援摩洛哥医疗队医生张茜,9月9日从一线发回的消息:“地震这天我值班,夜里11点多往驻地走,进大门时感觉楼房明显在晃动。我愣了一下,准备返身往外跑时,听到二楼邻居下楼的声音,夹杂着孩子的哭声,我想开门让他们先出去。此时有个高个子的当地爸爸一把扯开门锁,推着我一起冲出来。有个摩洛哥女人仅穿着居家的吊带裙,她指指我的白大褂,我马上给她穿上,然后一起来到小广场。”

  当晚,张茜看到附近越来越多的人从家中出来,广场上人声嘈杂,他们的谈话中提到马拉喀什。不知道男人什么时间回家,取了女人穿的长袍,张茜陪她在一楼大厅,套上摩洛哥的长裙后,正准备上楼加点衣服时,再次感觉摇动,重新回到广场。

  正当此时,张茜接到助产士的电话,让她赶紧回院,“我回来发现涌进来七八位新的孕妇,其中一位孕妇一直在抖,我查看双眼、双下肢均无水肿,双眼无直视,无强直性痉挛。”

  张茜让助产士为孕妇测血压,得知是在正常范围,并且对答正常,询问后才知道该孕妇是被吓得,不是癫痫、子痫等病理性疾病。安慰这位孕妇后,助产士们背上各自的双肩包,产后的一律用救护车送回家。

  “他们当地的护士长,都吓哭了,我拥抱她、安慰她。她稳定情绪后和当地院长一个劲夸我们中国医生镇定,处惊不乱,感谢我们在地震中坚守在医院工作,守护孕产妇的安全。”张茜发回的消息写道。  

  中国红十字会援助20万美元 

  中方其他方面的援助工作也在进行当中。

  9月9日晚间,中国红十字会表示,摩洛哥地震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中国红十字会决定向摩洛哥红新月会提供20万美元紧急人道主义现汇援助,支持其开展救援救灾工作。

  同日,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新闻发言人徐伟表示,中方对摩洛哥地震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表示慰问和关切,愿根据受灾民众需要提供紧急人道主义援助。

  此次强震震中位于大阿特拉斯山地区,为阿特拉斯山脉西段主脉震中最近的是马拉喀什。地震发生后,马拉喀什当地中企员工杨军用手机记录了震后马拉喀什的现状。杨军表示,在马拉喀什市中心的老皇宫外墙附近,城墙正上方有几处裂缝,受损情况严重,如果有新的余震产生,可能会有坍塌的风险。为了支持当地的救灾行动,中资企业也派出了10台救援车辆,包括工程机械设备等。

  出演过《狙击手》《唐山大地震》等多部中国影视作品的美国演员曹操,去年在马拉喀什开了一家民宿。地震后,他一晚没睡。10日,他在社交媒体发布视频称,为了确认员工、住客、民宿的状况,他已经到达马拉喀什。

  距离马拉喀什300多公里的摩洛哥首都拉巴特也有震感。9月9日晚,非洲中国合作与发展协会主席、中非合作专家,汉学家纳赛尔博士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地震发生时,拉巴特也有震感,虽然已经是深夜,但首都里很多人都从楼房里跑出来。目前,非洲中国合作与发展协会正在积极响应官方的号召,筹集物资送往灾区,“我们将力所能及地积极参与救援重灾区。”  

  当地民众自发捐血捐物  

  身在摩洛哥的居民,也在为地震救援尽自己的力量。一位摩洛哥摄影师9日发布的视频显示,大量市民在首都拉巴特一输血中心等待捐血。曾在中国生活十多年的90后摩洛哥女孩迪娜也告诉南都记者,当前用血需求大,有很多人前往医院捐血,她正准备过去。据了解,摩洛哥国家足球队的成员也组织了捐血。据摩洛哥媒体报道,目前,社会正呼吁紧急献血。

  艾米兹米兹,位于本次地震震中和马拉喀什之间,由于距离震中近、当地传统房屋结构不牢固,受地震破坏较为严重。

  据当地媒体报道,由于摩洛哥此次强震震中所在的豪兹地区大片区域处在大阿特拉斯山山区,震后交通和通信受阻,摩洛哥武装部队和紧急服务部门正在努力抵达受灾最严重的山区居民点。内政部官员表示,一些伤亡较严重的村庄位置偏远且交通不便,给救援工作带来极大的挑战。

  在地震发生后的几天里,摩洛哥政府紧急调配了大量的救灾物资,包括帐篷和地毯运往灾区,记者在艾米兹米兹发现,很多当地居民自发地把家里的物资捐献了出来,一家粮店把原本用来出售的面粉搬到了现场,还有一位老人冒着生命危险从自己家里搬出烤箱,用来现场烤制面包,满足周围灾民基本的需求。

  据报道,10日下午,摩洛哥皇家武装部队大批增援部队抵达艾米兹米兹村支援震后救援工作,并搜寻遇难者遗体。在艾米兹米兹这片区域已经有不少摩洛哥的军人帮助灾民分发物资、支起帐篷。现在白天和夜晚的温差还是比较大,很多当地的民众由于自家的房屋损毁比较严重,无法在家里居住。他们就搬出了褥子、被子,在家门口的空地上支起帐篷。还有不少的民众把炉子也带了出来,用来做饭和在夜间取暖。很多人希望他们的生活能够早日恢复正常。

  此外,当地民防部门为灾民设立了避难所。有不少居民表示,当地水、食物和帐篷紧缺,电力不足,生活面临困难。摩洛哥红新月会在当地设立了一家野战医院,用来救治受伤灾民。  

  多国发声提供援助派遣救援队  

  摩洛哥马拉喀什机场正常开放,多国派遣救援队提供援助物资,各路救援力量陆续赶往灾区。

  摩洛哥内政部表示,目前救援队已使用重型设备,加快搜救被困在废墟下的幸存者,第一批外国救援人员10日抵达灾区支援震后救灾工作。

  中东多国9日向摩洛哥表示慰问和提供援助。土耳其外交部发表声明说,土耳其愿意为摩洛哥提供各种支持。突尼斯总统赛义德在社交媒体发文说,突尼斯将向摩洛哥提供紧急援助并派遣社会救援力量。

  阿尔及利亚总统办公室发表声明说,向运送人道主义援助物资和受伤灾民的航班开放领空,并提供人道主义援助。阿尔及利亚外交部发表声明称,阿尔及利亚愿意向摩洛哥提供援助,包括帐篷、床垫和急救用品等。阿方还计划向摩洛哥派遣一支由搜救人员、医疗人员组成的80人救援小组。

  来自意大利、法国、西班牙等国家的救援队均已抵达摩洛哥。  

  检查文化遗产 为重建做准备  

  马拉喀什千年古城也遭遇重创。多段视频显示,马拉喀什不少建筑在地震中倒塌,城市街道瓦砾遍布,偏远的农村地区情况更加严峻。坐落在斜坡上的村庄,在地震中被夷为平地。

  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网站的介绍,马拉喀什建立于11世纪,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是摩洛哥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当地老城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

  南都记者注意到,摩洛哥与中国渊源深厚,几个世纪以来,摩洛哥在古老的海上丝绸之路上发挥了重要作用,连接了亚洲、欧洲和非洲的主要文明。

  如今,摩中交流频繁。9月2日,在北京举办的2023世界旅游合作与发展大会上,摩洛哥马拉喀什市副市长法塔维表示,他们从中国发展中借鉴良多,目前该市也在大力发展绿色旅游,包括海水淡化、太阳能的使用等。

  在9月4日举办的2023世界文化旅游名城太原论坛活动现场,法塔维讲述了千年古城马拉喀什市的文化旅游潜力,以及对该城市的文旅规划——致力让其成为一个为居民和游客带来美好生活的城市。

  然而,几天后的地震让马拉喀什古城遭遇重创。

  据了解,当地不少历史悠久的老建筑在强震中受损严重,包括著名的库图比亚清真寺。

  迪娜告诉南都记者,“马拉喀什是摩洛哥的一个旅游城市,老城的建筑比较容易倒,不像首都的建筑那么牢固。”

  距离库图比亚清真寺不远的另一处古建筑墙体垮塌,迪娜曾在那里为游客和路人演唱中文歌曲。听闻此消息,她表示“心里真的很难受”。

  9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派出的代表团抵达马拉喀什,以协助摩洛哥检查文化遗产损失情况,确保建筑物安全并为重建做准备。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徐好好表示,古建筑的灾害预防保护比较复杂,应对不同的环境、用材、构造、经济社会条件等,所能采用的技术措施也不同,“需要理解城市和建筑的建造逻辑,选择恰当的新技术,不然效果也有限”。

  “自然灾害是历史文化遗产最难应对的问题之一。”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教授王世福向南都记者表示,一般而言,把日常状态保存的图像资料,结合新的信息技术的数字遗产系统,会是灾后重建或采取其他措施的重要依据。救灾抗灾期间也应尽量做到遗址记录和遗物保存。

  王世福和徐好好均表示,日常应尽可能对古城和古建筑进行针对性的预防保护措施,提高建筑防灾能力,同时做好影像记录和文献资料收集整理,便于灾后修复,“基础资料越详细,受损建筑的合理修复就更有可能”。

  整合:李芷琪

  采写:南都记者 陈燕 彭雨欣 见习记者 周敏萱 实习生 李晓艺 何茵桃 杨千航

  综合:新华社 央视新闻 南方+ 第一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