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的体验,请使用竖屏浏览

三组文化元素融合,杭州亚运会开幕式有何看点?

首创“数实融合” 超亿人共同点燃“薪火”

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许仪 彭博 09-22 01:52

  2023年9月19日,在男子足球小组赛A组,中国队以5比1大胜印度队,现场球迷在庆祝。 南都记者 黎湛均 摄

  昨天上午,杭州亚运会开幕式筹备工作新闻发布会在主媒体中心举行。发布会上,开闭幕式指挥中心新闻发言人、开幕式团队主创人员介绍了杭州亚运会开幕式各项筹备工作进展情况,并分享创作理念。开幕式总撰稿冷凇介绍,导演组主要聚焦秋分与桂花、水与潮、宋韵与诗词三组文化元素,通过中西方文化的构建,体现立体美学和东方美学的融合,实现技术和艺术的双向奔赴。

  秋分与桂花

  桂花首尾呼应 沉浸式感受杭州秋日邀约  

  记者从会上了解到,杭州亚运会开幕式演出将分为上、中、下三个篇章,其中上篇《国风雅韵》、中篇《钱塘潮涌》、下篇《携手同行》,同时实现两个“首创”,即首次在大型空间中使用3D双威亚技术、首次实现亚运史上数实融合点火仪式。开幕式演出将采用数字烟花形式,为观众带来视听盛宴。

  9月23日开幕式当天也恰逢中国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的秋分,有收获之意。冷凇表示,希望通过开幕式,亚洲国家和中国都收获友谊。秋天是桂花绽放的季节,而桂花也是杭州的市花,又是秋日“百花之首”,“蟾宫折桂”的典故在古代比喻学业有成,现在更多指的是体育比赛中运动员摘得桂冠。

  冷凇介绍,桂花在开幕式上是一个首尾呼应的元素。运动员入场时,“桂花鼓”激昂奏响欢迎仪式。最后的主题曲唱响时,从“大莲花(杭州奥体中心体育场)”上空飘散而来的仿真桂花瓣以及从四处散发的桂花香熏则带来感官上的视觉、嗅觉、听觉体验,让全场观众身临其境,沉浸式感受杭州的秋日邀约。

  水与潮

  水元素贯穿全场 数字技术模拟浪潮  

  “这次开幕式以钱江潮涌为自然标识,所以我们将开幕式总主题定为《潮起亚细亚》。”现场,杭州亚运会开幕式总导演、总制作人沙晓岚介绍。

  创作理念上,开幕式以水作为核心元素贯穿全场,“水与潮”也是另一大文化元素。冷凇表示,杭州是一个因水而生、因水而繁荣的城市,迎宾表演的“水”展现了良渚文化5000年水利系统的中国智慧。

  开幕式总主题为《潮起亚细亚》,寓意着新时代的中国正与亚洲、世界交融激荡,就像浪潮一样奔涌向前。万卷成流之后则奔涌成潮。为了展现潮的状态,导演组通过数字模型测算,艺术化模拟了交叉潮、一线潮、回头潮等浪潮的复现,大家会在现场和电视端看到真实再现又超越现实的浪潮。

  宋韵与诗词

  人屏互动创新表演 处处体现宋代生活元素  

  作为开幕式要表达的另一个文化元素,冷凇说,无论是舞台区域的文人雅集表演,还是10艘宋韵主题游船上的戏剧表演,大家能看到书画、茶道、篆刻、瓷器、丝绸、对弈、舞剑、古筝、饮酒、绘画等宋代生活元素,彰显了“风雅处处是平常”的江南生活美学。

  “在宋韵之外,开幕式里还隐藏着一个诗词大会。”冷凇介绍,开幕式上有潘阆、李清照、苏轼等人的诗句,上篇结尾处则选择了张九龄的千古名句“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表达了中国以开放包容、喜迎八方来客的精神状态,拥抱全世界、全亚洲的好朋友。

  冷凇透露,开幕式导演组背后有70位超级特效师,日以继夜地创作视觉特效,以人屏互动的创新表演,通过双3D威亚、立体网幕与地屏等技术赋能,体现出立体美学和东方美学的融合,实现了技术和艺术的双向奔赴。        

  亮点

  1 数字亚运

  首创“亚运数字火炬手” 创造首个数字点火仪式

  杭州第19届亚运会火炬的名字“薪火”,寓意中华文明、亚运精神薪火相传。作为杭州亚运会的重要象征之一,“薪火”的设计理念源自实证中华5000年文明史的良渚文化。

  值得一提的是,本届杭州亚运会推出了亚运数字火炬,首创“亚运数字火炬手”这一概念,邀请全球网民争当亚运数字火炬手,参与线上火炬传递活动,让亚运火种的传递突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在开幕式上,主创团队将以“数实融合”的形式完成主火炬点燃,创造亚运史上首个数字点火仪式。

  “这一次我们想回归体育的本体——强身健体,这绝不是几个人或几群人的事,是全民的事。为了让更多人参与到点火仪式,我们首创了万众参与、数字互联的形式,最大限度地让全民共同参与。”沙晓岚表示。

  杭州亚运会主火炬台由19根弯曲的柱子组成,代表第19届亚运会。表面是镜面材料,把周围的光反射出来,浪潮的弧线柔美又灵动。从目前的实时统计数字看,23日当晚,将会有超过1亿名数字火炬手,与现场真实的火炬手一起,共同点燃主火炬,真正体现了全民参与的理念。  

  2 绿色亚运

  电子烟花替代实体烟花 主火炬塔首次使用绿色燃料

  本届亚运会和历届大型赛事开幕式不同的一点是:全程不燃放烟花。沙晓岚表示,取消实体烟花燃放环节是秉承绿色、智能、节俭、文明的亚运会办赛理念,在开幕式最为关注的时刻,把环保理念传递出去。

  沙晓岚强调,不燃放实体烟花,并不意味着杭州亚运会开幕式精彩程度会打折扣,反而推陈出新,用好科技的力量,以达到更好的视听效果。“我们通过数字科技,利用三维动画、AR技术等,把烟花展示在电视观众和现场观众面前。”

  虚拟技术制作的烟花,甚至比真实燃放的烟花更灿烂、更漂亮。为此,沙晓岚给出了观赏指南:大家通过电视、手机等端口观看开幕式电子烟花表演,整体观赏效果优于现场。主创团队将通过数字技术从仰、俯、侧视等角度,360度全景式展现钱江两岸、杭州奥体中心场馆群、“大莲花”的电子烟花表演盛况,这将是开幕式的一个高光时刻。

  此外,为打造绿色亚运,开幕式将首次使用废碳再生的绿色甲醇作为主火炬塔燃料,实现循环内零排放。同时,将简约进行到底,对参演人员及文艺表演所需的道具、服装、妆造等环节要素进行了有效控制,确保物尽其用。演员方面,坚持不请明星大腕,群演人员全部由大学生志愿者组成。

  采写:南方日报见习记者 许仪 记者 彭博

  综合新京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