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
广州
季风有信——蔡里安与20世纪上半叶东南亚华侨的现实叙事
●时间:9月22日-11月3日
●地点: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
此次展览的主要艺术家蔡里安先生是广州美术学院雕塑系早期重要的创立者之一。1912年,蔡里安先生生于越南西贡,祖籍广东东莞。1930年开始参加越南民族独立斗争工作。1934年,毕业于越南南圻美术学院雕塑系。同年,因老师黎文义反殖民活动失败受牵连,被迫逃亡香港。从1940年代开始,蔡里安先后创作了《工人头像》《青春》《灾民(组雕)》等雕塑作品。其中,《工人头像》入选1949年7月在北京举行的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艺术展览会(也称“第一次全国美展”),这是广州美术学院师生首件入选全国美展的作品。广州解放后,蔡里安先后在华南人民文学艺术学院、中南美术专科学校和广州美术学院雕塑系任教,创作有《青年工人》《女青年》《北方农民》等作品。蔡里安晚年深居简出,2005年春在广州谢世。蔡里安颠沛人生与二十世纪亚洲反殖民运动深刻地缠绕在一起,他对劳工难民群体朴素的关注、同情和表达,又以纯熟的法国学院派雕塑技法,将深刻且生动的现实主义叙述凝结在这批独树一帜的雕塑作品中。
遇见“国潮”——跨界“非遗”文创艺术展
●展期:9月6日-10月11日
●地点:广东岭南工艺美术馆
传统手工艺品与当代艺术的融合、创新,历经千百年沉淀的“非遗”传统技艺再现,借由文创产品延续和传承,不仅让大众有一种文化认同外,更通过产品本身的特质向人们传递活化“非遗”的深层内涵。展览中,多位知名艺术家跨界合作,结合了绘画、雕塑、彩瓷、陶塑、刺绣、漆艺、剪纸、押花、琉璃、通花瓷、手拉壶、金属工艺等多种艺术形式,各类人物、动物、器物造型新颖别致,既简约又丰富,具有时尚、新颖的创意及审美情趣。
影偶奇缘——岭南影偶艺术专题展
●展期:9月17日-10月17日
●地点:广东省文化馆一楼展览厅
“掌中千秋史,驱使百万兵。”木偶和皮影同属傀儡戏,是集文学、绘画、镂刻、雕琢、音乐、表演于一体的综合性民俗艺术,向来有“百戏之祖”的美誉。在以前没有电影、电视的年代,影偶艺人们用灵巧的双手演绎流传千百年的传奇故事。婚丧嫁娶、庆丰祈福、驱邪敬神、高升乔迁、贺喜祝寿、年节祭祖,以及灯会、庙会、祭祖等各种民俗活动,都离不开木偶戏、皮影戏的演出。本展览聚焦岭南地区丰富多彩的木偶、皮影艺术,展出广东木偶戏、陆丰皮影戏、五华提线木偶戏、高州木偶戏、潮州铁枝木偶戏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40余件/套作品。展览通过图文介绍、实物展示、经典剧目展演等形式,立体展现岭南地区木偶戏、皮影戏的历史源流与艺术特色。
深圳
浑融中西 绚彩华丽——清代广东金属胎画珐琅特展
●时间:5月18日-10月22日
●地点:深圳博物馆
广珐琅是十八世纪以来,最具岭南特色的重要工艺品之一,不仅引发了广东最负盛名的广彩的产生及在西方的广为流行,而且对宫廷画珐琅的成功烧制及景德镇釉上彩瓷的发展,均产生了积极推动作用,深刻改变了清代陶瓷的总体风貌,对中国陶瓷的发展影响深远,在中西文明交流史上占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本次展览聚焦广珐琅产生的历史背景、技术源流、装饰题材、宫廷互动和外销市场等方面,重点呈现广珐琅的早期面貌及中西文化与工艺深度融合的细节,展出文物共258件组。希望借此能让大众领略到广珐琅的主要成就、工艺之美与深远影响,并从中汲取前人智慧,让传统的广珐琅工艺焕发出时代的光彩。
江门
赤心如本——华侨华人文化视野下现实主义油画家余本研究展
●展期:9月8日-10月15日
●地点:江门市美术馆1、2、5号展厅
江门是粤港澳大湾区重要的节点城市,承担起了“华侨华人文化交流合作重要平台”的建设。余本是中国第一代留学北美的油画家,香港西画先驱,也是20世纪50年代以来内地重要的“归侨画家”,他归国后主要在广东画院工作并曾担任副院长一职,为广东美术事业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余本在艺术风格的吸收借鉴上从不设限,以一支画笔纯朴真挚地描绘劳动人民的生活和现实,创作了反映海外华工生活的代表作《东方音乐》(后改名为《奏出人间的心酸》,由中国美术馆收藏)。自20世纪50年代始,余本先生壮游南北,从风景写生入手,进行油画本土化探索,开辟新境界。风景从来不仅仅是自然景观,始终内蕴着人文观照,是时代生活的生动图景。他将中国传统的装饰性美术语言与水库、电网、电动交通和大面积机器耕作等新田野的面貌结合起来,反映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气象,这使他的现实主义艺术又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和突破,自成一家。
- 上一篇:在广州观詹天佑生平事迹展
- 下一篇: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