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案翡翠手镯估价10万,起拍1元成交35.5万元
“1元起拍”想捡漏?多为噱头小心套路

IC供图
评估价为10万元的翡翠手镯,起拍价仅为1元;评估价为8万元的小翡翠挂件,起拍价也是1元……9月14日,安徽省蚌埠市固镇县人民法院将对扣押在案的11件翡翠、玉石制品进行网络司法拍卖,起拍价均为1元,超低的起拍价吸引着多人热议。其中,安徽一落马官员受贿的翡翠手镯9月25日被人以355201元的最高价竞得,再次引起不少人对“1元起拍”的关注。1块钱做银行股东、法拍房“1元起拍”、1元抢金条、宝马车1元起拍……近些年来,司法拍卖转战“网购”,网络司法拍卖时常引发关注。“1元拍”真能捡漏吗?
01
落马官员赃物手镯“1元拍”
评估价10万元成交价35.5万元
9月14日,安徽省蚌埠市固镇县人民法院将对扣押在案的11件翡翠、玉石制品进行网络司法拍卖,起拍价均为1元。目前,11件涉案翡翠玉器已经全部被拍卖成交,有的溢价成交、有的折价成交,溢价最高的是只翡翠手镯,成交价是起拍价的35.5万倍,比评估价溢价25.5万元,也就是说,这只翡翠手镯评估价为10万元。
这只翡翠手镯的竞买热度可谓炙热。据悉,这只翡翠手镯吸引了近4万人围观,2472人设置竞拍提醒,150人报名参拍。此外,虽然起拍价只有1元,但因为评估价很高,所以要求竞拍者需要缴纳5600元竞买保证金,每次竞拍的加价幅度为800元。
9月24日上午10时正式开拍后,50分钟后,该翡翠手镯的拍卖价已达到18万多元。
当天12点50分,一名竞买人一次加价9600元,让这款手镯的竞拍价达到191201元,是起拍价的19多万倍。9月25日10点是原定的拍卖结束时间,因为竞买者继续加价,所以该场拍卖125次竞价、68次延时,一直延时了2小时19分钟后,竞买号为Y4322的竞买者以355201元的最高价,竞得这只翡翠手镯。
在2个多小时的延时竞拍,是竞买号Y4322和竞买号为D6490的两位竞买者互不相让、你争我抢。据安徽省某大型珠宝商行负责人分析称:这两位竞买者应该是懂玉器的行家,应该是提前看到实物,并做足了竞买功课,两位竞买者能出这么高价格竞买单只“赃物手镯”,说明这只手镯的真实价值可能远高于评估价。
他分析说,从本次竞买的记录来看,竞拍号为Y4322的竞买者对这款手镯势在必得,他加价幅度每次为数千元,其中多次加价数万元。这个竞买者可能是玉器行家,否则,一般人不会贸然出手几十万元购买这个“贪官赃物”。
另据本次拍卖的辅拍公司表示,正式开拍前,辅拍公司9月22日组织了竞拍者实地看样,11件翡翠玉器有3个人来看,其中2人是专门带着鉴定玉器的放大镜、测量仪器等,看上去很专业。集中看样结束后,就不再接受竞买者查看实物的要求。不过,辅拍人员称无法判断24日频频出高价的竞买者是否就是当天的看样人。
02
为何可定为“1元拍”?
按刑事涉案财物网络拍卖竞价规则
据悉,拍出35.5万元的翡翠手镯属于法院查获的受贿案的没收赃物,拍卖公告称“拍品所有人为王泽宽”。此外,其他多件拍品也标称为“拍品所有人王泽宽”。据安徽省检察院2015年1月消息,王泽宽系淮北矿业集团物资供应处原调研员,2015年1月被以受贿罪逮捕。
有报道称,这次司法拍卖不同于网上的“1元拍”套路,固镇县人民法院特意委托评估公司对这些拍卖标的进行评估,每件拍品都附有一份由蚌埠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出具的检验报告。
为何评估价10万元拍出35.5万元,可1元起拍?有报道称,对于部分小件的财产,也可能会进行无底价拍卖,存在捡漏机会。比如落马官员赃物手镯这类刑事案件涉案的珠宝首饰等,拍卖流拍后,可以无底价拍卖。
广东华商(合肥)律师事务所汪家宽律师认为,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刑事裁判涉财产部分执行的若干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网络司法拍卖若干问题的规定》等相关法规:“刑事涉案财物网络拍卖不限制竞买人数量,以拍定为原则,实行一元起拍、价高者得的竞价规则。”因此无论是珠宝、房产、汽车等财物,在涉及刑事案件需要将其财物执行法拍的,起拍价都可以定为1元。而且,法院认定受贿金额是根据“赃物”评估价或者行贿人购买价来进行综合认定。“赃物”经司法拍卖后,大多是折价成交;本次司法拍卖中出现“赃物”大幅溢价的情况,是比较少见的,但拍卖成交价高低是与竞买者参与热度有关,拍卖物“溢价”成交,不影响认定按照接受物品时物品的价格计算受贿金额。
业内人士表示,上述1元拍翡翠玉器制品,有明确评估价,自然会吸引多人竞买,但是竞买者可能都有自己的心理价位,超过心理价位就不再出价。这只评估价为10万元的翡翠手镯究竟以什么价格成交,最终取决于竞买者对这只手镯的“竞买热度”。想1元钱竞得10万元翡翠手镯,根本不可能,以很低价格“捡大漏”的可能性也很低。但因为这些玉器制品具有特殊性、属于受贿案的赃物,所以竞买者可能会以低于评估价的竞买价,竞得自己心仪的拍品。
03
网上常见的“1元拍”能捡漏?
更多还是营销噱头
涉案珠宝首饰不能捡漏,那常见的网上“1元拍”能捡漏吗?
1块钱做银行股东、法拍房“1元起拍”、1元抢金条、宝马车1元起拍……值得留意的是,近些年来,司法拍卖转战“网购”,“1元拍”网络司法拍卖时常引发关注。比如去年的9月21日,阿里资产平台上一处1元起拍的“特价房”最终以11万元价格成交,该房位于长丰县水湖镇,是一处两室一厅的房改房,有当地中介门店称,这个价格偏高于市场价,也有中介表示与市场价差不多。
今年7月4日,兰州农村商业银行(以下简称“兰州农商行”)10万股原始股权在阿里资产交易拍卖平台上进行拍卖,起拍价仅为1元,经过13轮竞拍,以74001元成交。该笔股权曾于6月24日被公开拍卖,起拍价为7.2万元,最终因无人参与竞拍而流拍,而当起拍价降至1元竟拍出成交价略高于前一次流拍的起拍价7.2万元。
值得留意的是,有媒体报道,阿里拍卖平台显示,成交后,购买人需向平台另付综合服务费和软件服务费,此次成交的兰州农商行10万股原始股权,除成交金额74001元以外,购买人还需另外支付3700元的综合服务费和740元的软件服务费,以及一万元的保证金。
报道还称,据阿里拍卖平台的成交规则,部分拍卖机构要求报名人数达到2人及以上且有人出价,竞价结果才能成立。在这种情况下,仅一人报名并出价1元拍下银行股权的竞价结果是无法成立的。可见,“1元起拍”的银行股权,更多还是拍卖机构的营销噱头,想“捡漏”是不太容易的。
此前,有业内人士表示,“1元起拍”是以最低的起拍价来刺激眼球增加曝光量,吸引更多人参与报名。还有律师提醒,商业机构模仿法院“1元起拍”,实质上是一种广告宣传。“‘1元起拍’并不等同于1元成交。”
整合:李芷琪
来源:最高人民法院官网 中国基金报 安徽日报
南方+ 广州日报 安徽网 澎湃新闻 时代周报
- 下一篇:彩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