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的体验,请使用竖屏浏览

广东15岁小将陈烨亚运会滑板夺金,父亲顶级“鸡娃”:

为儿亲手造碗池训练 自学滑板给娃当教练

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汪雅云 10-02 00:52

  陈烨(右)与父亲陈玩钦。

  陈玩钦“一人包干”,耗时半年建成碗池。

  15岁的广东小将陈烨在亚运会比赛中。 南都记者 徐杰 摄

  9月25日中午,在第19届杭州亚运会滑板男子碗池决赛中,来自广东的15岁小将陈烨夺得金牌,这也是历史上第一次有中国选手获得滑板项目的亚运冠军。和不少传统体制内培养出来的运动员不同,陈烨是一名由父亲陈玩钦带着自学成才的滑板选手,他的父亲为他也付出了很多心血。

  爱上滑板

  教音乐的父亲成了他的教练

  2016年初,一次逛街,不到8岁的陈烨在商场里试玩了一下滑板后,对这个项目一见倾心,强烈要求父亲陈玩钦给他买下了人生第一块滑板。

  一开始以为孩子只是一时兴起的陈玩钦没想到,陈烨自己选中的这个爱好成为了他坚持七年的运动,并且仅用了三年就进入广东省滑板队,并在2021年的全运会上拿下男子碗池第二名。在去年滑板国家集训队选拔赛里,14岁的陈烨夺得了男子碗池第一名,也成为本届杭州亚运会上中国滑板队碗池项目里的新星。

  陈爸爸则从此前完全不懂滑板的人,变成了陈烨的最佳教练。说起这对父子七年来研习滑板的故事,陈玩钦直言,他的孩子和很多滑板圈的“天才”不太一样,“在我看来,他有一定天赋,但真的不是什么天才少年,只是个学东西不快也不慢的孩子。”而能把一个不是很有天赋的孩子最终带到亚运赛场,陈氏父子在这个过程里是一起成长的。

  “我以前是教音乐的,我原来一直觉得我儿子应该是音乐天赋比我强,所以小时候是想让他学钢琴的。”陈爸爸回忆道,“那时总是想他练得更好,有些时候就操之过急了,对他的要求会比较严,最后可能适得其反。后来他说喜欢滑板,我就总结了经验,没有再那么严厉地教孩子了,毕竟我自己也不懂,所以我们就一起摸索,看视频、学技巧,我们两个一起慢慢学习。”

  “顶级鸡娃”

  父亲最重要是有耐心+鼓励

  陈烨9月24日以预赛第四、小组第一的成绩晋级决赛。预赛结束后,他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特意感谢他的父亲在中山为他建造滑板碗池用于训练,“谢谢爸爸,我会加油的!”

  2019年,为了满足儿子的训练条件,陈玩钦在中山当地租了一个200多平方米的仓库,花半年时间设计建造了一个碗池训练场。碗池花了10多万元,是他本人当时所有的积蓄。陈玩钦透露,自建是为了省钱,“可以说碗池上的每一个螺丝都是我拧上去的。”去年,陈玩钦又建造了一个更大的900平方米、9米高的滑板场。所有人在听说这个故事后,都笑言陈爸爸堪称“鸡娃”界的顶级家长。但陈爸爸却告诉南都记者,自己其实从没要求陈烨有什么突飞猛进,他对陈烨的教育讲究的就是两个字——耐心。

  七年前在中山,滑板还不是一个流行的运动,没有多少滑板场地和滑板店,更不要提专业教练,父子俩就从平地最简单的上板、前进、转弯、下板这样的动作开始自学。“我那时给自己总结出来的教学经验是,第一,不要强制孩子去练习,不追求快速提升,保持耐心,只要他有一点点进步,比如成功一次动作,都给他赞美,鼓励他去尝试;第二要营造气氛,让滑板成为孩子生活的一部分。”为了做到第二点,陈爸爸开了滑板店和滑板场,召集更多孩子一起来和陈烨练习,有了小伙伴相随,陈烨自然也越来越喜欢这项运动。

  过去这几年,也有不少专业滑板队找过他们,邀请陈烨入队,但陈爸爸还是选择了让孩子在自己身边练习,一是出于学业考虑,二是希望陈烨能按自己的节奏成长,不用刻意追求过早出成绩。“陈烨胆子不大的,你说三米高的碗池,别说小孩,大人上去看到都会怕。我也说了他不是一个学东西很快的那种孩子,所以我想还是给他更多耐心和时间吧。”

  就像亚运会预赛,陈烨虽然是小组成绩最好的中国选手,但父亲对他没有任何目标上的要求。“你看菲律宾那两个选手,还有日本的,他们水平真的很高,陈烨自己也跟我说了,对手都好厉害,他能来到亚运赛场,和高水平选手过招,也从中能学到很多。”陈玩钦说,“我想大家都能给他空间,我们都耐心地等他一点一点进步。”

  “我这个孩子其实有一点点内向,虽然这几年也参加了国内外大小很多比赛,但他赛前都是会容易紧张,不过我对他是很放心的,他也会自己慢慢调整。”陈玩钦对记者说。

  9月25日夺冠后身披国旗绕场致谢,陈烨又如往常一般面对记者们的采访谦虚起来,“原本确实没想到能拿金牌,我觉得也有运气成分。”

  如今陈烨自己成为了亚运冠军,这无疑是对他和家人多年来付出的最好回报,他自己表示会继续努力,“接下来还会继续加油训练,准备奥运积分。”陈烨说。

  采写:南都记者 汪雅云 图片来源:澎湃新闻(除署名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