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的体验,请使用竖屏浏览

对话TCL创始人、董事长李东生:

当代粤商是世界的粤商,要敢为天下先

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严兆鑫 10-04 00:58

  改革开放以来,广大粤商敢为人先、务实创新,积极走出国门,成为推动海内外经贸往来的重要力量。如今粤商的足迹已经遍布全球,在世界经济舞台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本次大会更名为“世界粤商大会”,正体现出“当代粤商不只是中国的粤商,更是世界的粤商”。

  ———对话TCL创始人、董事长李东生

  1982年,刚刚从华南理工大学无线电技术专业毕业,一个戴着黑框眼镜、风度翩翩的青年,正和同学们激情澎湃地高唱着《年轻的朋友来相会》。彼时,产业报国在他的心中埋下种子。

  40余年过去,如今,这个意气风发的青年有了一个更为人熟知的头衔:TCL创始人、董事长李东生。

  在TTK工厂以技术员的岗位起步,28岁成为刚创立的“TCL通讯设备有限公司”总经理,多年后,再次回望青葱岁月,李东生感慨,正是在产业报国的情结驱动下,TCL得以创立,也有幸在改革开放创造的历史性机遇中受益,从一家地方小企业成长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智能科技产业集团。

  创立40余年,TCL不乏改制与创新。作为这艘大船的掌舵者,李东生的一次次抉择,引领TCL渡过风浪,找到新航向。

  上世纪90年代,电视品牌经历价格战,一部分企业被排挤出局,但TCL的王牌电视机成了销售神话;2004年,在收购法国彩电巨头汤姆逊(Thomson)与欧洲手机制造商阿尔卡特(Alcatel)遇挫后,TCL一度亏损数十亿元,徘徊于破产边缘,经历了一轮又一轮重组。2009年,TCL创立了TCL华星,向高科技企业转型,又在2020年收购天津中环集团,开辟了新能源光伏赛道。一次又一次大刀阔斧的改革,让TCL这艘大船屡次焕发新机。

  不断地改制与创新,时常涉及到政商关系。在李东生看来,民营企业应以正道经营理念约束自己,不追求非分利益,安守本分,界限清晰。此外,要与政府建立起理解和信任,在促进经济与产业发展价值观一致的基础上,使其对企业的投资敢于决策支持。

  作为粤商代表,亦是广东省工商联名誉会长,在李东生看来,粤商精神是“开放创新、敢为天下先”。“正如本次大会更名为‘世界粤商大会’一样,当代粤商不只是中国的粤商,更是世界的粤商。”李东生笑言。

  面对不断变化的内外部环境,民营企业如何保持基业长青?不断地改制与创新,李东生曾面临过哪些挑战,又是怎样克服的?作为粤商代表之一,TCL如何发扬粤商精神?这位深耕行业40余年依然精力充沛的掌舵者,有诸多思考。未来5年,立志要将TCL科技和TCL实业的经营规模均提升到2500亿以上,他信心满满。

  在2023世界粤商大会召开之时,李东生就企业管理经营、粤商精神、民营企业出海等话题,接受了南都湾财社专访。

  对话

  谈企业转型

  攻克核心关键技术 过去5年申请专利超10万件

  南都·湾财社:42年的发展过程中,TCL一直在转型升级。你作为企业带头人,可否结合经历,谈谈企业如何克服转型的阵痛?

  李东生:要保持基业长青,就要时刻自我反思,敢于变革。2017年,TCL受业务主航道不清晰、产业发展逻辑不明等影响,导致企业受困于“千亿魔咒”。面对困局,TCL开启了新一轮变革转型,通过剥离非核心业务,推进双子重组,成功打破“千亿魔咒”,业务聚焦高科技、重资产、长周期的国家战略科技产业,并开辟新能源光伏新赛道。

  企业转型过程中,要依靠内部团队的力量,通过内部研究讨论达成方向、路径的共识,同时也要借助外部的资源和力量,更好地把握变革的战略和方向。

  南都·湾财社:你认为半导体显示、新能源光伏产业,目前发展最大的难点是什么?

  李东生:泛半导体产业具有高科技、重资产、长周期特点,发展依靠长远战略管理能力、穿越产业周期的经营能力和持续融资发展能力。发展关键在于以下几点:

  一是攻克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基础技术、基础工艺和新型材料的瓶颈,持续投入科研和人才培养。以TCL为例,过去5年,TCL累计研发投入490亿元,申请专利超10万件,在新型显示、半导体材料、人工智能等关键技术领域取得一批领先成果。

  二是积极参与全球产业生态构建,与全球合作伙伴合力推进产业创新升级。TCL于2021年9月发布“旭日计划”,目前已推动成立产业生态联盟7个,建立联合实验室17个,达成战略合作的机构超过30所,已推动联合研发项目超过90个。

  三是提升整体工业能力,促进产业升级,推动绿色发展。全球碳中和目标下,绿色发展不是一个可选项,而是一个必选项。

  谈民企出海

  中国制造业必须走出去,在全球市场实现更大价值

  南都·湾财社:你认为对于中国民营企业来说,为什么要走出去?这种深层次的原因是什么?

  李东生:全球化是中国科技制造业的战略发展方向。近年来世界经济格局面临重构,以WTO为核心的全球投资贸易规则可能会发生变化。中国制造业要积极适应全球化形势的变化,中国制造产能占全球的30%,而中国市场能消纳的不到20%,我认为中国制造业必须走出去,在全球市场实现更大价值。

  更深层次的原因是国际贸易对经济繁荣的重要性,这至少有三个原因。首先,通过扩大国际分工,它提高了生产效率。其次,通过提供进入外国市场的机会,实现了出口导向型的经济增长。第三,当负面冲击来袭时,它为企业和家庭提供了宝贵的外部选择,从而加强了经济安全。

  南都·湾财社:你认为走出去后的中国民营企业,面临着哪些机遇和挑战?未来可能会往哪些方向发展?

  李东生:走出去后的中国民营企业,我认为会遇到下面的变革与挑战:

  一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世界正经历第四次产业革命,中国企业必须要持续加大研发投入,突破技术瓶颈,积累专利和知识产权,强化自主创新能力,才能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抢占先机。

  二是经济全球化与产业链供应链调整。中国制造企业要主动布局全球产业链,以全球化经营打破贸易壁垒,带动国内核心器件、材料、装备出口,从输出产品到更多地输出工业能力,顺应当前全球化新形势的变化。

  三是国际经济力量此消彼长和大国博弈。中国制造业亟须加快转型升级,在更多的产业领域突破“中等技术陷阱”,构建先进制造能力,进入产业链中高端,真正实现制造强国。

  身处大变局当中,对企业来说是考验,也是机会。TCL在近年来随全球经济格局转变和中国经济转型升级调整发展方式,努力实现企业的高质量发展,不仅实现了从“规模扩张”转变到“高质量发展”的转变,从“输出产品”到“输出工业能力”,实现供应链的全球化和海外的本土化。另外,从“效率成本驱动”转变为“资本技术驱动”。

  南都·湾财社:现在回望这条全球化之路,你最想和所有中国民营企业家分享的经验和教训是什么?

  李东生:回望TCL的全球化之路,曾经的国际并购遇挫使得我们陷入危机,我一度陷入至暗时刻,但最终没有放弃,积极寻找解决办法,并最终走了出来。做企业,困难是一定会遇到的,只要坚持下去总会克服,但前提是不要被困难吓倒。要做好打硬仗、打恶仗的准备。

  谈粤商精神

  聚焦科技创新和绿色发展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南都·湾财社:作为广东省工商联名誉会长,你认为粤企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应起到怎样的作用?

  李东生:我认为粤企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应聚焦科技创新和绿色发展两方面。创新是高质量发展的驱动力,持续推进科技创新,实现科技自立自强,企业责无旁贷;“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导向,企业要积极践行“双碳”战略,以绿色发展引领企业转型。

  改革开放以来,广大粤商敢为人先、务实创新,积极走出国门,成为推动海内外经贸往来的重要力量。如今粤商的足迹已经遍布全球,在世界经济舞台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本次大会更名为“世界粤商大会”,正体现出“当代粤商不只是中国的粤商,更是世界的粤商”。

  南都·湾财社:谈谈你心目中的企业家精神?

  李东生:企业家精神包括敢为、利他、大局观等内涵。敢为就是面对逆全球化挑战,积极调整战略方向探索新路径,另外要坚定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加强自主创新;利他就是需要和产业链共同成长,构筑合作共赢生态;大局观就是要具有全局思维与长远眼光,以战略驱动而非机会驱动。

  当前形势下,企业家精神已成为破局逆全球化、推进产业升级的关键因素之一。企业家应肩负起更多责任与使命,为中国制造高质量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统筹:王莹

  执行统筹:李颖 马建忠 陈养凯

  采写:南都·湾财社记者 严兆鑫

  出品:南都·湾财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