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十一前夕国货美妆品牌齐聚上海 共议花西子风波后三大出路

近日,南都政商数据新闻部、上海新闻部在上海举办“沪上观”新消费下午茶·国货美妆品牌升级研讨会,来自头部国货美妆品牌的业务负责人、行业分析师与淘宝天猫美妆行业负责人齐聚黄浦江畔,共同探讨国货美妆品牌当下面临的痛点、难点,并对品牌声誉管理提出了各种解决方案。研讨会举办时间正值双十一前夕,与会的品牌方还分享交流了今年备战双十一的策略,以淘宝天猫为代表的平台方更是在大促前夕现身说法,为各品牌方带来了实用的备战建议。
焦点1
如何摆脱“平替”标签? 品牌差异化发展,坚持品牌力建设
近期,花西子因定价问题被反复推上热搜,早期一直被视作大牌“平替”的国货美妆品牌向中高端转型的时候,频繁遭到“定价”质疑,消费者对品牌形象的认知和品牌自身转型升级的定位产生了错位。此次研讨会上,要如何平衡性价比和品牌溢价,从而逐渐摆脱“平替”标签,也成为各品牌方和专家讨论的重点。
芳香疗愈生活家、JUNPING品牌创始人方俊平认为,品牌可以分为“做货牌”和“做品牌”,但本质上对应的都是中国消费者的变化,因此品牌对应的是其目标人群,定位上不存在对错、高低之分。“像一些小县城,当地老百姓的认知水平导致他们就是单纯需求美白或保湿的产品,不在乎牌子,但天猫、京东、小红书的用户就更可能要求品质感的东西。”
国货美妆在价格定位上给消费者带去的落差,很大原因是受品牌早期“爆款思维”营销手法的影响。INTO YOU品牌COO黄静坦言,大部分的国货品牌早期都是以“爆品”起家,通常会选择平价思路走好第一步,而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建立了消费者对品牌的初印象。“现在做品牌迭代,难免有负面声音。我们也在反思,有没有可能通过产品线的拓展完成定位的升级,有没有可能通过前一个品牌产品力、团队能力的积累,通过品牌差异化,去建设另一个中高端的品牌,吸引这部分的对应人群。”
橘朵所属母公司橘宜集团已经开始沿着这个思路探索品牌的差异化,从而帮助品牌向中高端转型。橘宜集团公关总监汤玥在研讨会上透露,该集团最近拿下了护发品牌馥绿德雅的中国区经营权,就是希望自身的品牌在服务好定位人群的同时,可以逐步借助收购的品牌促进升级,从而促进集团多元化发展。
作为平台的代表,淘宝天猫美妆行业总经理童研坦言,近年不少国货品牌借助电商的发展迎来了强劲增长,但品牌的持久力是需要长期建设的,美妆不能只是“卖货”。“美妆售卖的是梦想和渴望,所以我们希望品牌以品牌力为主,保持长久的生命力,这也是我们服务品牌的理念。”
锦坤品牌创始人、国际化妆品品牌集群专家委员石章强提到,很多国货品牌找到他们一开始就提出要做IP,这其实是本末倒置。“品牌形象怎样传递信息,产品建立信任,服务塑造信心,IP形成信仰。如果连形象都没传递出去,做IP太早了。”他表示,从研讨会出席的品牌也可以看到,近年来新锐品牌在崛起,市场的商业逻辑也在重组,这对新兴品牌是很好的机会,各国货美妆品牌应该要把握好这种机遇,百花齐放。
焦点2
如何做好品牌声誉管理? 提前预防KOL违约风险,充分做好消费者教育
此前花西子眉笔因为李佳琦的不恰当言论引发了网友们的情绪反弹,这使得花西子的品牌声誉受到了损害。对于品牌形象的管理风险,colorkey母公司美尚集团公关部负责人崔卉表示,企业很难对主播或明星个人做到穷尽的了解调查,因此更多是预防工作。一是前期对艺人或头部KOL的合作历史,粉丝群体画像、个人言论等做较为全面的排查,用合约进行约束,并做好危机公关的培训;另一方面,日常舆情及公开活动的言论也要做好及时管控。
而从法律角度来看,消费界联合创始人晓样则认为,尽可能提高违约成本,让艺人或者KOL自己主动规避风险或许是更直接的预防方法。毕竟品牌方需要意识到,选择大流量的代言人或主播,在享受到了流量红利的同时,也要享受流量的监督。
“现在用户群体越来越年轻化,节奏越来越快速化,品牌做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各种手段跟消费者互动,比如像直播带货,再比如内容营销,具体到品牌可以通过什么样的直播间向消费者展示这个产品,在跟消费者互动的过程中信任感更容易建立起来,包括最终再实现‘种草’转化,实现跟消费者情感的连接”,直播电商数据平台蝉妈妈上海分公司总经理王寿银表示,花西子此次的舆论危机其实就是价格定位的失误,而背后体现的也是对消费者的教育没有做到位。
林清轩品牌公关总监粘硕透露,该公司在寻找品牌定位时也不断在思考“我们是谁,为谁而生,能够提供什么价值给消费者?”“我们围绕山茶花的种植,从山茶花的成分研发,到供应链,再到交付给消费者,林清轩打造的是全产业链模式。另外,终端门店‘前店后院’的形式能让消费者在购买产品之余享受面部SPA轻护理,虽然需要较高的教育成本和生产成本,但这也是让用户达到峰值体验的关键。同时,我们从内在和外在文化上去提升品牌形象,包括符合国家政策和国家层面发展的利益点,比如落实乡村振兴、助农等方面的措施,去完善品牌形象。”
值得注意的是,花西子品牌危机在舆论发酵的后期已经开始波及其他国货美妆品牌,呈现出“一损俱损”的舆情。对此,逸仙电商企业公关及形象管理负责人麦婕莹认为没有必要过于悲观,应该从“危”中寻得“机”。“国家非常支持国货美妆的发展,这几年美丽经济也受到了非常多的关注,行业有很多支持政策。以广东为例,广东省有310多个生产企业,在全国可能是拥有最多美妆生产企业的一个省份。从单一市来看,广东六成左右的生产企业都在广州。今年开年后,广东省和广州市推出了高质量发展的政策,也给了美妆公司很多信心和政策上的支持。现在国货美妆自强,不再是外资品牌占主导地位,随着主场优势的发挥,我相信国货美妆产业是大有未来的。”
焦点3
双十一怎么玩? 产品力是根本,紧抓消费者需求变化
此次研讨会举办之际,也是年度大促“双十一”到来的前夕,现场不少品牌都已经开始为促销做准备。蝉妈妈发布的今年双十一美妆护肤板块的趋势报告显示,预热期明显变长,美妆护肤直播总流量预计同比会提升58%,护肤品会首先迎来流量爆发,紧随其后是彩妆和香水。
淘宝天猫美妆负责人急得(花名)也从平台方的角度给予了与会品牌方一些备战双十一的建议。他表示,对于美妆品类,消费者的决策链路在不断变化。从整体来看,消费者需求从品牌发展到功效,甚至延伸到了品牌带来的情绪价值。“抓住消费者的变化是品牌和平台在大促期间要做的。”在他看来,国货美妆品牌的终局离不开“国际化”“集团化”和“高端化”,“比如高端化不是让大家一下就卖500元、800元,而是要有一步步触达消费者的过程,让他们更容易通过这个过程接受产品升级。今年双十一我们给国货品牌很多的扶持,包括活动门槛的降低、费率的减免等,平台对于国货扶持的力度非常大,对国货品牌的定位也是有非常大的推动。”
值得一提的是,在迎接大促节点的同时,与会的品牌方几乎达成共识,那就是产品力是品牌形象搭建和完善的根本。完美日记电商运营高级经理陈勋以近期该公司新推出的“仿生膜精华口红”为例介绍,他们进行大量调研后发现,消费者很难找到兼顾上妆效果和唇部保护的口红,他们正是基于这样的洞察进行了三年的研发。“新品上线后不久就连续霸榜天猫口红热销榜TOP1,目前我们也在积极为双十一备好库存,这会是我们品牌升级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款单品。”
统筹:甄芹 田爱丽
出品:南都政商数据新闻部、上海新闻部
采写:南都记者 徐冰倩 马宁宁 赵唯佳 实习生 魏珊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