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澳规则衔接,让琴澳融合实现“质变”,今年明确102项任务
澳门社会保障服务“跨境办” “商事登记+公证”一体服务



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航拍图。 南方日报记者 关铭荣 摄
法律不同、交通习惯不同、就医用药不同、教学模式不同……澳门人李威说,早年间常往返于横琴和澳门两地的他,经常被琴澳两地的差异弄得不知所措。而在《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总体方案》发布两年后的当下,这些早已不再给他构成困扰。“两地规则衔接、机制对接正在快速落地,已经能让我在工作、生活中实实在在感受到。”他说。
规则链接、机制对接一直被视为琴澳融合的关键所在。两年来,对于琴澳居民,规则链接、机制对接让他们的生活有了哪些变化?琴澳融合如何从“量变”走向“质变”?
便民利企
就学、就医等民生领域,都有便利
如今走在横琴的街头,澳门单牌车匆匆而过,已成为稀松平常的场景。澳车驶入横琴,正是琴澳规则衔接的一项成果。依据《澳门机动车入出横琴管理办法》,与内地实施不同车辆登记的澳门非营运小型载客汽车,可以不需要取得内地车牌驶入横琴。
“目前澳门居民所享受的各项跨境便民利企措施,均离不开衔接、对接工作在背后的支持。”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法律事务局局长钟頴仪表示。
琴澳规则衔接涉及面十分广泛,在横琴、澳门两地政府部门发起的“我为琴澳规则衔接献一策”活动中,列举了通关、交通、置业、房屋租赁、物业管理、婚姻家事、消费者权益保障、就业创业、社保及商业保险、教育医疗、养老及社区服务、争议解决、法律服务需求等十几个方面。记者获悉,在合作区编制形成的2023年规则衔接和改革创新事项清单中,明确12个领域共102项规则衔接和改革创新任务。
两年来,琴澳规则衔接已经取得了诸多成果,为琴澳居民带来了诸多生活便利。
2023年4月,“横琴打造琴澳跨境法律服务新模式”案例入选广东省推进粤港澳大湾区规则衔接机制对接典型案例(第一批)。横琴(珠港澳)涉外公共法律服务中心自挂牌以来,持续为港澳企业、居民等提供差异化、一门式、精准式优质公共法律服务。此外,该平台由澳珠两地仲裁机构共同搭建,可实现澳门仲裁机构在横琴运用澳门法律办理仲裁案件。横琴公证处还在此设立“商事登记澳门投资者公证服务专窗”,面向澳门投资者率先开展“商事登记+公证”一体服务。
不仅在法律领域,在就学、就医等民生领域,规则衔接机制对接正给琴澳居民带来实实在在的生活便利。如目前首都师范大学横琴子期实验中学、伯牙小学、子期实验小学、子期实验幼儿园与澳门培正中学缔结姊妹学校,在探索课程研究、培育学生发展、促进文化融合等方面深入合作。澳门新街坊今后也将实施直接引入澳门教育。
在社会保障方面,通过粤澳社保一窗通(横琴专窗),澳门居民可以在合作区办理广东、澳门两个地区的社会保障服务,实现澳门社会保障服务“跨境办”。
产业协同
“金融30条”“海关20条”支持高质量发展
依托规则衔接、机制对接,合作区探索出琴澳产业协同发展的新路径。
在推动税收政策相衔接方面,合作区争取国家财政部、税务总局支持,横琴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双15%”优惠政策及澳门居民个税优惠政策正式落地实施。合作区澳门居民整体税负下降达七成,初步实现区内澳门居民个税税负与澳门趋同。
在推动产业政策相衔接方面,合作区争取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支持,出台《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鼓励类产业目录》,按五大类列出185个支持合作区发展的具体领域和行业,为合作区未来引导投资方向,制定实施人才、土地等产业发展政策提供重要依据。争取中国人民银行、海关总署先后出台“金融30条”“海关20条”等专项政策,支持合作区产业高质量发展。
在推动营商政策相衔接方面,合作区为澳资企业量身打造《关于支持澳资企业发展的扶持办法》,从租金补贴、装修补贴、研发补贴、品牌落地等多方面给予资金支持,进一步降低澳资企业在合作区发展的运营成本,增强澳人澳企到合作区发展信心。截至目前,合作区澳企澳资保持着快速增长,5700多家澳门企业落户合作区,较合作区挂牌前增长25%,注册资本超1600亿元。
两年来,合作区规则衔接、机制对接,构建出琴澳产业协同发展新路径。如在大健康产业链布局上,依托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完善的中医药产业链配套功能,探索出“澳门注册+澳门监制+横琴生产+返销澳门”的中医药产业协同发展路径。科技研发产业链布局上,依托粤澳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园,推动澳门高等院校四所国家重点实验室在合作区设立分部,通过积极承接集成电路设计创新资源在合作区的落地转化,成功探索出“澳门研发+横琴转化”的产业协同发展路径,成为承接澳门集成电路产业资源,建设集成电路创新集聚的“芯”平台。22家集成电路设计企业先后入驻,2023年上半年合作区集成电路规上企业合计营收13.02亿元,同比增长3.6%。
未来,随着资金电子围网、“分线管理”等政策落地,合作区趋同澳门的宜居宜业生活环境也将加快形成。
跨境执业
澳门建筑、医疗机构人员可在横琴工作
2023年6月,一场特殊的职业培训在澳门举行,通过这一培训所取得的证书,将实现全国通用。
这一建筑业职业培训由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联合澳门劳工事务局、澳门公共建设局、澳门建造业总工会举办。通过考核的学员将获塔式起重机操作员资格证,全国通用。通过考核的学员将获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认可的塔式起重机操作员资格证,以及由澳门劳工事务局与各合办单位联合发出的培训证书。本次课程是实现粤澳规则衔接、机制对接、标准互认以及澳门工程界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一次成功探索。
不仅是建筑领域,澳门医疗界专业人士跨境执业也在今年6月迎来重磅利好政策。继第一部综合性法规《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发展促进条例》后,合作区迎来了第一批专项法规《澳门特别行政区医疗人员在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执业管理规定》《澳门特别行政区药学技术人员在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药品零售单位执业备案管理规定》,随着一些“小切口”立法创新的首批成果在8月1日生效,澳门医疗机构人员跨境执业成为现实。通过“琴澳医疗培训基地”,合作区还持续面向粤澳两地医疗人员开展临床、护理等多领域的理论、操作培训课程和交流活动,为澳门医疗人员到横琴工作提供专业发展平台与成长空间。
公共服务
琴澳电力服务实现联通、贯通、融通
2023年9月1日,《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供用电规则》正式施行。标志着琴澳两地在电力这一重要公共服务领域实现联通、贯通、融通。
《规则》在融合内地与澳门供用电异同的基础上,结合合作区实际,确定合作区特有的供用电管理模式,解决部门职责分工、电力设施安置地、临时用电特殊用电要求、新能源产业、电力纠纷处理等问题,为发展促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的新产业提供基础保障,也将成为建设便利澳门居民生活就业新家园的重要实践。
《规则》立足琴澳两地供用电管理的制度差异,充分考虑合作区气候自然条件,切实解决合作区电力设施安全性问题。围绕现行电力法规在合作区实施缺乏针对性、与琴澳深度融合发展不匹配等问题,探索出了有效衔接内地与澳门的供用电管理制度。
《规则》借鉴澳门《都市建筑法律制度》等相关法律条文,创造性提出“合作区内新增的供电设施安置地,需满足政府规定的防洪高程(黄海高程4.45m)以上的要求,对于满足防洪高程要求且设置在建筑一层及一层以上楼层的供电设施安置地对应面积部分,可免计入地块容积率”的条款。
合作区商事服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规则》明确提出了电力设施审查前置。在电网规划与建设方面,《规则》借鉴澳门事前统筹规划的做法,在建设工程设计方案审批环节,建立合作区城市规划和建设局与供电企业对接机制,这样确保供电设施用房(用地)位置设计科学合理。
同时,《规则》进一步明确终端用户电费收缴管理方面要求。珠海供电局表示,目前,合作区供电服务提供了多样化缴费方式、多语言操作界面等,最大限度契合两地居民的使用习惯,《规则》的发布将为合作区实现“一日办电”奠定基础;此外《规则》明确产权人、物管公司等对终端用户收取电费时不得擅自提高电价标准,不得以用电服务费等名义向终端用户重复分摊收取,降低其用电成本。
金融衔接
澳门居民跨境购房 可办理首付款结汇支付
合作区首笔“横琴不落地购汇”业务落地,合作区首笔金融租赁公司跨境资产转让业务落地……随着《关于金融支持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的意见》(简称“横琴金融30条”)的出台,这也预示着琴澳两地的金融衔接迈出跨越式一大步。为进一步做好琴澳金融衔接,9月15日,广东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联合中国人民银行广东省分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广东监管局、广东证监局、国家外汇管理局广东省分局共同发布《关于贯彻落实金融支持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意见的实施方案》,两地居民关切的众多跨境金融便利化服务政策顺利落地。
金融规则的衔接,围绕合作区个人跨境交易、移动支付、信用融资、居民保险保障、澳门居民就业等多个方面提出了便利化的落地措施。
例如,针对澳门居民跨境置业关注的首付金汇兑问题,《实施方案》中明确“在合作区内生活和就业的澳门居民购置或出售自用、自住商品房,在取得房地产主管部门的备案证明文件前,可以凭交易双方签订的商品房认购书等证明材料及真实交易《承诺函》,在银行办理首付款(含定金、预付款及全款情形)结汇支付”。
在便利澳门居民就业方面,《实施方案》还特别提出将开展资格互认研究,探索CEPA框架下经澳门金融管理局批准许可的银行、保险机构董监高,经监管部门备案后即可在合作区相应的金融机构任职;鼓励和支持合作区内金融机构和地方金融组织每年安排一定比例的新增岗位吸纳澳门居民就业。
此外,在“强化合作区居民保险保障”方面,备受关注的粤港澳大湾区保险服务中心亦被提及。《实施方案》明确,支持合作区参与粤港澳大湾区保险服务中心建设。在符合现行监管规定和外汇管理政策的前提下,为合法持有港澳保单的粤港澳大湾区居民提供续费、退保、理赔、保全等便利化售后服务。
记者了解到,当前粤港澳大湾区保险服务中心正在加速推进中,建成后将为持有港澳保单居住在内地的客户提供理赔、续费等服务,有力助推横琴合作区成为国家金融改革创新的试验田。
金融规则衔接也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成效。伴随“横琴金融30条”改革措施的加速落地,合作区金融发展局统计显示,2023年上半年,合作区金融业增加值约88亿元,占合作区GDP近四成,同比增长2.9%。
延伸阅读
琴澳规则衔接仍大有作为
琴澳规则衔接,下一步还有哪些迫切的地方需要突破?在今年全国两会上,不少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何润生、叶兆佳、高锦辉、黄洁贞、罗奕龙、王世民、阮建昆7位全国政协澳区委员提出了三方面建议。一是进一步衔接澳门教育服务机制。建议可将合作区内接受教育的澳门学生视为澳门本土学生,同等适用国家政策,促进合作区衔接澳门的教育服务机制。二是进一步在合作区探索提供澳门模式的医疗。建议在继续完善做好澳门居民参加内地基本医疗保险政策下,吸引内地与澳门的商业保险机构推出跨境补充医疗保险项目,让在合作区生活就业的澳门居民通过“社保+补充商业保险”的方式,实现医疗费用负担最大程度与澳门趋同。三是进一步完善琴澳跨境交通配套。目前琴澳两地的公共交通还未实现真正的无缝衔接,希望加快研究推动澳门电召的士、出租车、公共巴士、旅游大巴等澳门单牌营运车辆出入合作区。
总第086期
统筹:朱鹏景 董晓妍 易福红
整合/采写:横琴工作室 朱鹏景 赵雨琪
- 下一篇: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