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医生陈伟蓉10年16次援外,为近800名白内障患者带去光明
“患者喜悦的歌声是对我们最大的褒奖”



眼科专家、中山大学眼科中心陈伟蓉教授。受访者供图
编者按 他们既是救死扶伤的白衣天使,也是传递情谊的友好使者。自1971年10月,广东省开始承担国家派遣的援外医疗工作,拉开广东援外医疗工作的序幕。52年来,广东援外医疗模式不断创新,累计向非洲赤道几内亚、冈比亚、加纳和加勒比海岛国多米尼克派遣援外医疗队共64批936人次, 医治患者242万人次、施行各种手术6.2万人次、邀请来华培训当地医务人员5000余人次。一批又一批广东医生接续传承,以医者仁心与大爱,远赴他乡救死扶伤,以精湛的医术填补当地医疗技术空白,为受援国人民的健康事业无私奉献。在时间跨度超过半个世纪的援外医疗事业中涌现出了像广东省中医院援加纳团队、陈伟蓉、吴芃、骆庆明、庄少惠、吴德熙……这样的榜样和楷模。今年,是我国援外医疗队派遣60周年。10月25日起,南都隆重推出广东援外医生系列报道,以期全面展现这群白衣使者在异国他乡救死扶伤的故事。
美国哲学家、作家梭罗说,只有执着追求并从中得到最大快乐的人,才是成功者。眼科专家、中山大学眼科中心陈伟蓉教授显然是一名成功者。2013年,她率队前往南太岛国瓦鲁阿图开启“光明行”,近十年来,她带领团队先后16次远赴塞内加尔、马尔代夫以及瓦努阿图、斐济、基里巴斯等南太平洋岛国开展白内障义诊手术,依托马尔代夫胡鲁马累医院建立了中国-马尔代夫眼科中心,这也是中国在国外援助开设的第一家现代化、标准化的眼科中心。
十年间,经她手术复明的国外白内障患者接近800例,成功率100%,无一例发生手术并发症。当重见光明的患者以歌曲《Thanks Giving》表达他们重见光明、重获新生的喜悦之情和对中国政府、中国医生衷心的感谢时,“患者喜悦的歌声是对我们最大的褒奖。”陈伟蓉说。
从医35载
花甲之年依然登岛送光明
改革开放初期,陈伟蓉毕业于中山医科大学,后来到中山眼科从事医疗、教学、科研及防盲工作。从医35载,今年9月刚过六十岁生日的她,又一次带队出发前往斐济、基里巴斯开展“送医上岛-光明行”活动。精力充沛、正能量满满的她一点没有“花甲”老人的感觉。她和其他队员们一道,随身携带着在当地开展手术治疗所需的11箱物资,还通过海运渠道提前输送了27箱医疗物资。
岛国上的设备、设施简陋,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状况。这时,岛国患者眼中的“光明女神”又马上转型为队友、队员眼中的彪悍队长。显微镜、设备因保管不当发霉,她会配合国内工程师上手擦拭;手术室环境较为恶劣,大门都已有“包浆”,协调抢修和拖地、擦门这样的大扫除也有她的身影,以最快速度、最严格标准对当地医院手术间进行彻底的清洁消毒。
在斐济,陈伟蓉带领医疗专家团队一天内完成28例手术;在基里巴斯,医疗队两天完成了所有门诊和手术。当地护士惊叹地说,两天内为这么多白内障患者进行超声乳化手术,这在基里巴斯历史上从未有过,广东医生几分钟就能完成一台手术,太不可思议了!
在基里巴斯,一名罹患糖尿病、高血压、肥胖症等多种基础病的双目失明患者,病情复杂。类似复杂的白内障手术,必须精准、迅捷,才能将手术风险降到最低。女性成员为主的五名广东登岛医护人员合力将200多斤的患者抬上手术台,陈伟蓉则通过熟稔的操作,按照术前精心设计的方案与助手配合快速完成了手术。次日,当医生团队为患者揭开蒙在眼睛上的纱布,她很快在人群中找到多年来不离不弃的丈夫,抱着他激动地哭起来,高兴得像个孩子。
专业高效
在岛国一天完成60多台手术
相对于其他外科手术而言,眼科尤其是以白内障为代表的眼科手术,疗效是异常直观且高效的。身为眼科专家的陈伟蓉,则在相对简陋的医疗条件下,将这种直观和高效发挥到了极致。
2013年11月16日,陈伟蓉第一次带领眼科医疗队前往位于南太平洋的瓦努阿图,当时他们对中国医生并不了解。从他们的态度中,陈伟蓉意识到必须尽最大努力,展示实力和风采。在当地比较简陋的医疗条件下,团队攻坚克难,仅用了10分钟,就完成了第一台白内障手术。一位术前完全失明、被搀扶着走进手术室的患者,术后重见光明,自己走出手术室。“他激动地拥抱我们,连话都说不出来。我们已经成功地迈出了第一步,用手术刀诠释中国医生的硬实力。”
第一次到马尔代夫的光明行,陈伟蓉团队仅用数小时就完成了33例白内障手术,创造了当地单日白内障手术最多的纪录。当地医院院长感动地说:“中国派出了最顶级的专家来为我们的病人做手术,充分体现了中国对我们人民的尊重。”胡鲁马累医院总裁向医疗队送来致谢牌匾,深情写道:“你们点亮了我们的双眼,也照亮了我们的心!”
在斐济,陈伟蓉曾多次开展义诊手术,这里是南太平洋岛国最大的眼科中心,也是医护人员培训中心。“在这里,我们一天完成60多台手术,有些当地医生做不了的手术,我们很快就完成了。我们每次到访,几乎全国的医生都闻讯过来观摩。”
造血式援助
让岛国“光明行”有了基地
今年2月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驻马尔代夫共和国特命全权大使王立新发布了一条推特,“欢迎陈伟蓉医生团队一行带着200多箱医药设备重返马尔代夫,重新启动中马眼科中心项目。我相信,越来越多的马尔代夫人将从他们的辛勤工作和双方的密切合作中受益。”大使点赞的陈伟蓉医生团队正是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援马尔代夫中马眼科中心医疗专家队!
2020年初,在国家卫健委和广东省卫健委的统筹指导下,中山眼科中心以开展“中马眼科中心”对口医院合作援外创新项目为契机,积极探索创新援外医疗模式,依托马尔代夫胡鲁马累医院,在当地建立了“中马眼科中心”。这一新的尝试为我国对外医疗援助提供了新的思路,也让以陈伟蓉为代表的光明行团队在南太星罗棋布的岛国中有了一个基地和向周边辐射的原点。该中心揭牌仅2个月,中山眼科中心专家团队已在新开诊的中马眼科中心完成各类眼科门诊、眼科检查超过1200人次,并完成各类眼科手术164人次,包括白内障、眼表、玻璃体、外眼和激光治疗,并培训了一批医务骨干,初步建立起中马眼科中心的雏形。
随着疫情形势的好转,2023年春天,医疗专家队再次踏上新的征程,此次马尔代夫之行的任务就是按照国家的部署要求,巩固一期项目成果、履行协议内容,将中马眼科中心打造成立足马尔代夫、辐射周边的区域性眼科诊疗中心。
“光明行”团队10年16次前往塞内加尔、马尔代夫以及南太平洋各岛国巡诊。此外,陈伟蓉团队也开始邀请当地的优秀医生、护士来到广州、来到中山大学眼科中心进行为期三个月的培训。“谢谢”,是前来培训的马尔代夫Almas Adnan Ismail医生在短期内学会的中文之一。正在羊城学习的她,深切地感受到了这样的培训是非常有用的。在中马眼科中心,当地眼科医生们已经能够开展一些简单、常规的青光眼、胬肉手术。
十年来,每次出征,每到一地,祖国,始终是陈伟蓉心中最神圣的两个字。“在国外,我们是只有几个人的医疗队,却承担一个小型眼科医院的工作,还时刻面临着疾病、职业暴露、设备故障等风险,但是背靠祖国,心有所依,我们从没感到孤单或弱小,始终以最高标准要求自己。我设计了援外专用的白大褂,把鲜红的国旗绣在左袖。每当患者问起我们的名字,我都会自豪地回答:请叫我中国医生!”
策划:王卫国 李阳
统筹:尹来 王道斌 游曼妮
统筹编辑:朱林
采写:南都记者 王道斌 通讯员 粤卫信 邰梦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