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的体验,请使用竖屏浏览

南都、N视频、湾财社启动的“新乡村·大生意”广东金融赋能粤乡村高质量发展深调研团走进茂名

“小果子”变成百亿“大产业”茂名申创普惠金改试验区

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徐劲聪 11-07 02:47

  茂名是广东荔枝生产大市,金融机构为此推出多项助农金融产品。 受访者供图

  中国人民银行茂名市分行党委书记、行长杨越明

  金秋十月,茂名仍是绿意盎然、生机勃勃的景象。告别采摘季,142万亩的荔枝为茂名带来88.5亿元的鲜果销售收入,农户增收后的喜悦犹如葱茏绿意,点缀茂名美丽乡村画卷;在化州,依托土壤中独特礞石所含多种微量元素生长的“南方人参”化橘红,在经过杀青、晾凉、分裂、剥皮、烘干、浸润、修剪、定型压平等工艺后,从“小果子”摇身变成为“大产业”,全产业链年产值超过100亿元,带动了30多万人就业。

  近日,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指出,坚持把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作为根本宗旨,金融要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质量服务。要着力营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切实加强对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优质金融服务。

  10月下旬,在中国人民银行广东省分行的指导下,南方都市报社、N视频、湾财社启动的“新乡村·大生意”广东金融赋能粤乡村高质量发展深调研团来到茂名。作为广东省首个农业总产值超千亿元且连续3年超千亿元的地级市,茂名市以做强“五棵树一条鱼一桌菜”特色产业作为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重要的抓手之一。同时,茂名市还在申报创建国家级普惠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改革创新试验区,积极探索具有茂名特色的金融赋能乡村振兴新路径。

  荔枝“结”出百亿产业

  加快探索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在业界,广泛流传着“中国荔枝看广东,广东荔枝看茂名”的说法。茂名荔枝产业的亮眼成绩便是明证。2023年茂名市荔枝种植面积约142万亩,荔枝年产量超62万吨,荔枝鲜果销售收入88.5亿元,约占广东的1/2。全产业链产值110亿元,新增就业岗位15万个,荔枝主产镇人均收入高于全市平均值30%。

  在畅通物流渠道、攻克荔枝保鲜难题及擦亮荔枝品牌多措并举的助力下,茂名“土特产”也摇身变成为“世界果”。截至7月,茂名海关监管出口荔枝3604吨、货值6546万元,同比分别增长46.0%、21.1%,畅销北美、阿联酋、荷兰等十余个国家和地区。

  与此同时,茂名荔枝产业不断深入探索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把小荔枝做成大产业。在茂名高州市根子镇柏桥村,分布着国家荔枝种质资源圃、中国荔枝博览馆、中国荔枝产业大会会址,“一圃一馆一址”三个国家级荔枝产业平台构成了“柏桥讲堂”精品研学路线。

  柏桥村也是新农人、新业态共生共荣的热土。

  高州丰盛食品有限公司(简称“丰盛食品”)在这块土地上逐渐从小微企业成为广东省农业重点龙头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带动当地超300户农户就业创业,销售网络惠及2000多户农民,每年直接为农户带来增收超300万元。

  丰盛食品也曾遭遇过成长“烦恼”。

  2019年,丰盛食品成为高州市荔枝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实施主体之一,主要负责建设现代农业智慧园区等6个项目。时逢5月荔枝大量上市,公司急需大量资金用于收购鲜果,由于公司大部分资金都已经投入到了产业园建设中,因此流动资金非常紧张,当时账面上只剩下不足10万元。

  “如果暂缓荔枝收购,不仅将影响当地几十户果农的收入,还影响公司多年来建立起的口碑,公司也可能陷入了举步维艰的局面。”丰盛食品总经理助理黄梅莲回忆。幸运的是,农业银行茂名分行主动联系了该公司,为公司量身定制金融服务方案,配置了现代农业产业园实施主体贷款500万元,让公司顺利渡过了难关。近四年来,农业银行茂名分行共计提供了2300万元的信贷支持。

  丰盛食品仅是金融赋能荔枝种植标准化、规模化生产的案例之一,如今金融活水正不断精准浇灌荔枝产业上中下游。

  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茂名分行行长助理周玉虹表示,针对荔枝重点镇村,农业银行包村团队和金融助理深入田间地头了解各环节客户资金需求和资金回笼情况,全力提供信贷支持。

  今年以来累计向荔枝产业投放贷款3.7亿元,同比增长14%,惠及客户2400余户;农业银行积极对接荔枝产业园实施主体,制定金融服务方案,累计为8家实施主体企业发放贷款1亿元,企业有贷率57%,有效解决荔枝产业链的建设资金需求;创新推出涵盖抵押和纯信用、线上及线下等多种信贷服务模式的“荔枝贷”。今年以来,“荔枝贷”已累计投放3.3亿元。 

  “橘红贷”解决融资难

  “南方人参”扬帆出海  

  茂名既有荔枝“致富果”,也有橘红“摇钱树”。古有宋代诗人苏轼用“复我轮回久情盛,羡君怀里化橘红”写出“南方人参”化橘红的稀有与药效。今有化橘红“飞入寻常百姓家”,写进“五棵树一条鱼一桌菜”茂名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方案,成为化州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重要支撑。

  目前,化州市化橘红种植面积约13万亩,年产鲜果6万多吨、干果1.2万多吨,橘红全产业链年产值超过100亿元,带动了超过30万人就业。如今,化橘红系列产品种类已从原料加工的化橘红片、化橘红皮、化橘红工艺品,发展到药品、保健品、美容品等。

  调研中,来自辽宁、吉林等全国各地的催货电话不断,让化州市南国橘红制药有限公司(简称“南国橘红”)相关负责人朱冠宇显得异常忙碌,由于之前广东天气缘故,如今只能加班加点生产、出货。

  据朱冠宇透露,化橘红在每年8月过后便会迎来销售旺季,化橘红泡水后有良好的止咳化痰、抗菌消炎的功效,已逐渐被省外乃至全球各个国家所认可。“有不少人出国都会带一些化橘红产品,目前公司的化橘红产品已经远销加拿大、美国以及东南亚等地,如果国外通关条件有所改善的话,海外销量可能还会更高。”

  作为由原化州制药厂改制并进行资金、技术重组的广东省高新技术企业,南国橘红不断求变,用标准化、现代化技术对化橘红进行产品开发、生产、销售。在这个过程中,企业经营现金流紧张是南国橘红面临的一大挑战。

  2019年,南国橘红投入大量资金用于扩大经营规模和铺设销售渠道,导致流动资金整体偏紧。加之2020年疫情影响,全国多地货物流通受阻,企业产品流通难,大量订单因无法交付导致货物积压,销售资金难以回笼,资金链变得异常紧张。

  “每年4月到6月又是收购橘红生果、干果的季节,叠加收购资金不能及时到位,企业经营非常困难。”朱冠宇透露,当时中国人民银行茂名市分行联合其他监管部门及时出台了疫情期间的金融支持政策“茂金十八条”,有了政策的指引,广东化州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化州农商银行”)主动联系了南国橘红,最终给予了920万元贷款额度,还给予4.32%贷款年化利率支持,为企业化解流动资金难题送来了“及时雨”。

  之所以这场金融“及时雨”能够迅速、精准地为企业注入活力,是因为金融机构在田野乡间“走泥路,听心声,给方案”。

  化州农商银行党委委员、副行长彭旺透露,化州农商银行组织信贷团队深入田间地头、生产现场,多方调查产业及市场主体的发展状况,了解制约金融支持化橘红产业发展的瓶颈,提出融资解决方案。

  调研过程中,化州农商银行发现大部分化橘红加工销售企业普遍缺乏有效抵押物,每年收益基本投向设备(烘干炉、切片机等)以及扩大种植规模,在每年4-6月份收果时期普遍缺乏资金,并且存在橘红种植期限偏长等特点。因此,针对化橘红产业链中的种植、收购、加工、销售的个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企业,推出“橘红贷”,采用信用、保证、抵押、质押等多种方式融资,满足不同经营主体的融资需求。  

  提高金融产品支持精准性

  推出“茂字号”金融产品 

  在“五棵树一条鱼一桌菜”引领下,茂名市越来越多的“土特产”被激活成“大产业”。

  中国人民银行茂名市分行数据显示,2023年9月末,茂名市涉农贷款保持了较快增速,余额933.2亿元,比年初增加121.2亿元,同比增长17.6%,比各项贷款增速高出7.2个百分点。同时,金融产品支持的精准性也在不断提高,创新推出“荔枝担”“橘红贷”“李贷宝”“罗非鱼贷”等“茂字号”金融产品,精准助力农业产业振兴。

  据了解,中国人民银行茂名市分行自2020年起就在推动茂名市申报创建国家级普惠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改革试验区。此前,曾有兰考县、宁波市、宁德市、龙岩市、铜川市、丽水市和成都市等地获批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普惠金融研究院副院长莫秀根接受南都·湾财社记者采访时表示,金改区的主要出发点是希望探索出符合我国不同地区特征、对全国具有指导意义的普惠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有效路径。这个路径包含用好金融政策、创新金融服务产品、完善金融生态体系、信用体系建设等。其中,金融生态体系金不仅包含各类银行,也包含租赁、理财、保险、小贷等金融机构,也要考虑好资本市场如何补位金融体系从而更好地服务社会经济的发展。

  在谈及如何建立健全一套与金融改革相适应的指标体系时,莫秀根分析,金融改革相当于项目,要事先做好规划。在改革之前,要对当地的产业发展、经济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摸底与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再去制定发展目标、拆解阶段性考核指标、完善实施计划。在这个过程中,还要构建好改革前中后期的评估体系,对阶段性工作进行监测与修正,确保金融改革时刻走在正轨上。

  同时,因为指标体系是多元、多维度的,因此金融改革也要探索创新评价体系,去探讨金融服务能力、金融体系健康、城乡差距缩小等内容作为考核指标的可行性。因为整个金融改革的指标体系是要为全国提供样本和路径支持的,既要有可行性也要有创新性。

  “茂名作为农业大市,其所专长的果肉鱼蔬等产业也是全国许多地区的支柱性产业,金融改革试验区都需要鲜明特点的创新模式。”莫秀根认为,对茂名而言,如何借助金融数字化、金融产品、金融生态体系等赋能现代农业发展,探索出一条“茂名特色”与乡村振兴相结合的金融改革路径将是重中之重。

  对话

  中国人民银行茂名市分行党委书记、行长杨越明:申创普惠金改试验区 升级金融赋能乡村振兴

  作为全球最大的荔枝产地,近年来,茂名通过以支柱农产品带动区域经济内循环蓬勃发展,并进一步促进外循环发展,增强产品国际化效应。这条产值超百亿的支柱产业转型发展之路离不开金融服务,及时、精准及创新是茂名金融赋能乡村振兴的关键词。

  近日,“新乡村·大生意”金融赋能粤乡村高质量发展深调研团来到茂名。中国人民银行茂名市分行党委书记、行长杨越明接受南都·湾财社记者专访时表示,2023年9月末,茂名涉农贷款保持了较快增速,余额933.2亿元,比年初增加121.2亿元,同比增长17.6%,比各项贷款增速高出7.2个百分点。近年来,茂名一直在重点推进普惠金融改革,如2020年以来,一直在主动推动茂名市申报创建国家级普惠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改革试验区。

  南都·湾财社:今年以来,茂名全面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请介绍近年来中国人民银行茂名市分行在支持农村产业和乡村振兴方面的工作情况、工作成果及创新亮点。

  杨越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党中央提出的重大战略部署。茂名,作为广东第一农业大市,“土特产”资源丰富,农业生产总值连续三年超1000亿元,乡村振兴战略的持续推进,对茂名有着重要意义。今年4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到茂名考察调研,也对乡村振兴工作作出了重要指示。中国人民银行茂名市分行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坚持把金融支持乡村振兴作为重点工作,主要从三个方面助力打造广东乡村振兴的“茂名样板”。

  一是搭好政策框架。首先,重点推进普惠金融改革。普惠金融改革,致力于金融资源和服务的进一步下沉,和乡村振兴可以说是天作之合。2020年以来,我们就一直在主动推动茂名市申报创建国家级普惠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改革试验区。

  其次,强化政策引领,联合有关部门印发了金融支持“五棵树一条鱼一桌菜”特色农业产业的一系列指导意见,做好“土特产”金融服务文章。

  另外,持续加强政银战略互动,积极推动茂名市政府先后与多个省级金融机构签署了乡村振兴领域的战略合作协议。2023年9月末,我市涉农贷款保持了较快增速,余额933.2亿元,比年初增加121.2亿元,同比增长17.6%,比各项贷款增速高出7.2个百分点。

  二是强化政策工具运用。我们持续强化“货币政策工具+”引导作用,探索“再贷款+整村授信+社会治理”“再贷款+荔枝e贷”等模式。用好用足支农支小再贷款、再贴现等普惠性货币政策工具,以及碳减排支持工具、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科技创新、交通物流等专项再贷款,去年以来已累计投放55亿元。

  在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我们也通过货币政策工具靠前服务,推动47亿元政策性开发性基础设施基金落地茂名,规模名列全省前茅。此外,想方设法确保企业融资成本稳中有降,1-9月,茂名市银行机构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3.9%,同比下降37个基点。其中,小微企业新发放贷款加权平均利率4.06%,同比下降39个基点。

  三是创新金融服务。我们畅通政银企协同,通过联合相关部门召开乡村振兴、金融服务荔枝产销、“五棵树一条鱼一桌菜”产业等领域的融资对接会,搭建茂名电商企业金融服务站等创新方式,帮助企业进一步缩短通向融资的“路程”。

  我们打造金融服务新模式,指导创立全国首个“数字链农产业联合体”,以数字技术打造“农业科技+数字金融+物流”的全产业服务模式,相关案例已成为全国、全省的经验交流材料;设立“碳中和”“化橘红”“沉香”等特色支行,以一站式综合金融服务,发挥特色金融机构在“土特产”主产区的“桥头堡”作用。

  我们提高金融产品支持的精准性,指导辖内金融机构创新推出“荔枝担”“橘红贷”“李贷宝”“罗非鱼贷”等“茂字号”金融产品,精准助力农业产业振兴。此外,我们还在全省率先推出“农房风貌贷”,全省首笔土地生产托管贷款、首笔肉鸡抵押贷款等特色贷款也都落地茂名。

  南都·湾财社:目前,茂名在金融助力农业产业发展和乡村振兴方面所面临的问题,以及下阶段的发力点有哪些?

  杨越明:近年来,茂名市坚持“农业优势不能丢”,农业由“大”向“强”转型发展,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成绩显著,但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高水平推进“百千万工程”的要求相比,仍存在金融服务体系、金融生态、金融产品、金融人才、配套服务机制等短板。

  下一阶段,我们将以茂名申创国家级普惠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改革试验区为引领,通过5年左右时间,基本形成多层次、广覆盖、成本可负担、商业可持续、风险可控的普惠金融服务乡村振兴体系,有效补齐金融机构、金融人才短板,普惠金融服务乡村振兴能力得到显著提升,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治理更加有效,金融生态更加健康,普惠金融产品、服务模式更加多元,普惠金融服务实现量增面扩价降,促进农民收入稳步增长,经济强县、经济强镇、和美乡村取得明显成效。

  南都·湾财社:下一步,在中国人民银行广东省分行的指导下,中国人民银行茂名市分行在金融助力当地实体经济,特别是茂名重点发展的支柱性产业和新兴产业,会有哪些新的重点工作方向及内容?

  杨越明:下一步,我们将在上级行的指导下,围绕广东省委省政府、茂名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以实体经济为本,聚焦“百千万高质量发展工程”“制造业当家”“海洋牧场”“绿美茂名”等战略,继续推动创建茂名国家级普惠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改革试验区,强化乡村振兴金融服务;积极推进“茂名金融支持制造业当家24条”政策落地,做好承接产业转移金融服务;探索绿色石化、农副产品加工等“一链一策一批”金融服务模式,建设科技支行、制造业服务中心等特色专营机构,发展绿色金融。通过以上这些重点工作,发挥好基层央行的作用,确保金融系统、金融力量服务好省委赋予茂名“在市域发展、县域振兴中走在粤东粤西粤北前列”的重大使命。  

  策划:戎明昌 刘江涛

  统筹:王莹

  执行统筹:陈实 任先博 李颖 关健明

  采写:南都·湾财社记者 徐劲聪

  设计:刘寅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