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的体验,请使用竖屏浏览

广东已建成中医馆1831个,实现省域全覆盖

10个港澳外用中成药获批内地注册

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王道斌 11-24 02:05

  位于珠海横琴的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 南方日报记者 关铭荣 摄

  2021年12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正式启动了上海、浙江、江西、山东、湖南、广东、四川等7省(市)建设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一年多来,广东在建设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上有何新进展?2023年11月23日,在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建设系列新闻发布会上,广东省建设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广东省中医药局局长徐庆锋介绍,全省100%的地市和88.52%的行政建制县(市、区)均设立中医药管理机构,云浮、茂名推进市县两级设置公益一类事业单位“中医药事业发展中心”全覆盖,目前行政建制的122个县(市、区)有108个设立了中医药管理机构。

  服务能力提升

  118亿支持58家县级公立中医医院升级建设

  近年来,广东大力实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推动县级公立中医医院升级建设是一大关键举措。徐庆锋介绍,广东重点扶持粤东粤西粤北地区发展:各级财政投入了118.72亿元支持58家县级公立中医医院升级建设;28家城市三甲中医医院启动紧密型“组团式”对口帮扶42家县级中医医院;2022年起,陆续安排5600万元支持28家县级中医医院开展“两专科一中心”建设,推动打造基层中医药服务龙头。

  不仅如此,广东还先后投入1.8亿元部署基层医疗机构中医馆建设工作,目前全省已建成中医馆1831个,实现省域全覆盖。2023年起,重点安排1380万元支持粤东粤西粤北9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开展中医馆内涵建设,安排1742万元支持871家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建设中医阁。

  如何让高素质人才逐级向下流动,使优质资源下沉?徐庆锋介绍,一方面,广东实施中医师承薪火工程,让100名省名老中医药专家带教培养200名基层中医药骨干人才;另一方面,实施基层中医药人才工程,每年培训100名县级中医临床技术骨干和500名基层卫生技术人员。

  多措并举,广东基层服务能力得到了较大提升。截至2022年底,城乡每万居民有0.61名中医类别全科医生,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诊疗量占同类基层机构诊疗总量的33.83%,65岁以上老年人和0—36个月儿童的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率分别为64.09%和80.28%。

  “港澳药械通”

  2个香港药品顺利跨境生产上市

  广东省药品监督管理局副局长王玲介绍,广东充分落实“港澳药械通”政策,打通了国际先进创新药械快速进入内地临床应用的通道。截至目前,“港澳药械通”共批准指定医疗机构19家,批准药械48种,其中药品27种、医疗器械21种。

  值得一提的是,广东承接国家药监局委托对港澳已上市传统外用中成药简化注册审批。王玲介绍,截至目前,已有10个港澳外用中成药获批内地注册上市。其中澳门2个,香港8个。

  王玲介绍,广东还支持港澳药品跨境在大湾区内地生产,推动大湾区产业一体化发展。通过首创“港澳持有+大湾区内地生产”的监管模式,发挥粤港澳三地中药产业各自的优势和特色,推动形成互补互动的产业链条。目前,已有麝香活络油等2个香港药品顺利实现跨境生产上市。

  大湾区,用好药。王玲说,广东推动大湾区内地医疗机构中药制剂成功跨境至澳门使用。目前,广东省中医院首批6个院内制剂批准跨境至澳门镜湖医院临床使用,让内地优质的中医药服务更好地惠及澳门居民。下一步,广东省药品监督管理局将锚定粤港澳大湾区“一点两地”战略定位,结合粤港澳大湾区药品医疗器械监管创新发展和广东省建设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的要求,持续推进粤港澳大湾区药品监管创新政策落实落地,促进大湾区中药产业高质量融合发展。

  徐庆锋介绍,一年多来,广东在打造医疗、创新、人才、产业和国际化等五大高地上成效显著。2022年,全省中医医疗机构2.4万个,中医诊疗量1.87亿人次,占全省诊疗量的23.3%,约占全国的10%。中医药“走出去”步伐显著加快。搭建高水平对外交流合作平台,第四、第五届粤港澳大湾区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大会现场签订合作协议36项。粤产青蒿素“哌喹片”获得40个国家的专利授权,横琴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完成20款中成药海外注册或备案。

  “岭南名方”品种

  全省统一价格 将纳入医保报销

  广东省医疗保障局副局长李锦汤介绍,对遴选为“岭南名方”品种的医院制剂,广东出台了一揽子政策给支持,不仅建立纳入医保药品目录的绿色通道,还按规定纳入长期处方管理范围。定点医疗机构可根据病情需要,将单次处方用药量延长到12周。此外,“岭南名方”品种可由生产的医疗机构自行定价,全省统一价格和挂网采购。

  “使用‘岭南名方’品种的费用,个人不先行自付。”李锦汤说,“岭南名方”品种纳入医保基金单独支付范围,按照单独支付政策执行。参保患者在省内调剂的定点医院机构使用“岭南名方”品种产生的医疗费用,医保基金按规定予以支付。

  广东省医疗机构中药制剂在全国具有特色优势。为进一步挖掘广东在临床上具有独特优势的中药制剂品种,逐步建立“岭南名方”品种库,2022年,广东省医疗机构制剂“岭南名方”遴选试点工作正式启动。

  今年7月,广东组织中医临床及药学专家正式开展初选评分,共18个优秀制剂入围终选,随后组织由院士、国医大师、全国名中医及岐黄学者等组成终选评委团队,通过一人一票,评选出复康宁胶囊、助孕丸和清金得生片等3个品种为首批“岭南名方”品种,贞术调脂胶囊、心阳片等5个品种为“岭南名方”孵育品种。  

  采写:南都记者 王道斌 南方+记者 黄锦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