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的体验,请使用竖屏浏览

京广港澳高速首段跨省氢长廊发布,广东氢能产业按下“快进键”

重型卡车加一次氢可跑400公里 比柴油车每公里省0.5元

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黄舒旻 傅鹏 刘倩 12-12 01:07

  广东大力发展氢能源产业链,这是位于南海的加氢站。 南方日报资料图

  12月6日,在第二届粤港澳大湾区(广州)氢能产业大会暨首届广州新型储能产业大会上,京广港澳高速首段粤赣(广东广州-韶关-江西赣州)跨省氢长廊举行首发仪式。

  用氢能源拉货,有何不一样?整条线路运输的货物以钢材、水泥为主,将充分发挥出氢能源“重载长距”的优势。

  这只是广东氢能产业发展的一的缩影。近年来,广东氢能产业发展按下“快进键”,加快产业布局,提出“到2027年,氢能产业规模达到3000亿元”。

  运营车辆

  49吨牵引车“重载长距”

  京广港澳高速首段粤赣(广东广州-韶关-江西赣州)跨省氢长廊由广东云韬氢能科技有限公司与宝武清洁能源有限公司共同筹备,属于粤赣省际氢能重卡物流运输示范线路。

  据了解,跨省氢长廊全长428公里,采用的是广东云韬氢能科技牵头广州市氢燃料电池产业创新联合体“领航1号”燃料电池发动机系统作为动力输出的49吨牵引车,加速氢燃料电池物流车跨区域推广应用,逐步形成“制、储、运、加、用”等氢能全产业链业务平台,实现氢燃料电池汽车与氢能供给产业链双向协同发展。

  广东云韬氢能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杨强介绍:“我们推出了整条跨省氢长廊,从广州的白云出发到韶关,再到赣州。广州拉的是钢材,然后到韶关,再到江西赣州。加快构建氢能高速网络,把氢能车辆的优势发挥到了极致。”

  氢气供给由广东宝氢科技有限公司提供,韶关市韶宝物流有限公司负责广州-韶关段运营,江西顺章矿业有限公司负责在赣州-韶关段运营。整条线路运输的货物以钢材、水泥为主,将充分发挥出氢能源“重载长距”的优势。  

  氢燃料电池

  加满一次氢气可持续行驶400公里

  在京广港澳高速首段粤赣(广州-韶关-赣州)跨省氢长廊上,为车辆提供动力的“领航1号”燃料电池发动机系统,不久前已经搭载于渣土车、搅拌车、牵引车等车型,首批车辆也在白云区投放试运营。

  以31吨氢燃料电池渣土车为例,该车辆布置有8个35Mpa(兆帕)氢气瓶,储存约40公斤的氢气,加满一次氢气车辆能持续行驶400公里。与传统的柴油燃料渣土车相比,氢燃料电池反应产物只有水,所以车辆行驶更加安静。  

  氢能补给

  以“字母站”形式控制成本

  重卡运输,氢能补给很重要。针对运输途中的氢能补给,广州-韶关-赣州跨省氢长廊“拿”出了一套高效解决方案:以“子母站”的形式,设置韶关加氢母站和黎溪加氢子站、始兴加氢子站。

  “母站的氢气更便宜,所以可以在子站加比较少的氢,到了母站再加满。司机再往前行驶的时候,又可以再补充一点子站中相对高价的氢。通过循环梯次加氢的方式,控制用氢成本。”杨强解释道。

  氢气供给方、广东宝氢科技有限公司由宝武清洁能源有限公司、广东韶钢松山股份有限公司合资成立。

  韶钢是华南地区唯一的高端优特钢生产基地,韶钢外部物流49吨重卡合计1462台,业务范围辐射周边省市,韶钢产业园1号加氢站已建成,日加氢能力4000公斤。目前正在建设的焦炉煤气制氢生产线每小时可生产8000立方米的高纯氢,2023年10月投产,为往返韶钢的物流重卡及韶关和周边地区加氢站提供稳定的氢源。  

  氢能费用比柴油车省钱比充电车省力

  除了环保,用氢能源拉货,还相对省钱。

  杨强算了笔账,“以每台车每天往返跑500公里为例。对标柴油车,氢能源每公里能节省5毛钱,跑一天就能省200多元;对标电动车,虽然每公里在运费上有差距,但可能要配800度电,那么电池的自重将达到4吨左右,货物的运输量会受限,而氢能仅需1.3—1.5吨,运输的货物量可以提升,进而弥补了运费上的差距。”

  这样算下来,使用氢能源的货车每天行驶500公里,一年总计将减碳3700万公斤,在长距离重载运输上的优势便得以凸显。

  据透露,云韬氢能计划于明年8月完成首条京广港澳高速的全线氢能车的物流贯通。未来,更多的货运车辆将用上清洁高效的氢能源,减少碳排放对大气环境造成的影响。

  链条

  氢燃料电池汽车和加氢站广东居全国第一

  “氢能未来可能成为10万亿元的产业。”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明高在2023世界氢能技术大会上的一席话,获得了在场几乎所有与会从业者的认可。据介绍,我国氢能产业发展势头良好,今年1-10月我国氢燃料电池汽车产销量均在4000辆,销量同比增长54%,保有量接近1.8万辆。

  广东在氢能赛道上,早已扬帆。  

  广州部署了21条产业链  

  从公交车、冷藏车到重型卡车,最近一段时间,氢能源已经逐步在广州道路上的一些“大块头”身上得到应用。今年以来,氢能产业在广州的发展速度也如同“开了挂”,一座座覆盖产业全链条的重磅项目取得了阶段性进展。

  目前,广州部署了21条产业链,其中,氢能产业正是广州新能源千亿级产业链的重要抓手。从氢能“制、储、输、用”全产业链来看,广州储能和氢能龙头企业众多,在技术创新和产业带动上起到引领作用。  

  南海区汇聚150家氢能企业和机构  

  在佛山南海,骑上一辆氢能共享电单车就能感受到氢能产业的发展。骑行者只需在单车起步时稍微用力蹬踩脚踏板,车内的氢能便不断转化为电能提供助力。

  日前,位于佛山市南海区的瀚蓝可再生能源(沼气)制氢加氢母站项目投入使用。“项目产能设计规模约3000立方米每小时,每天的产能是6吨,一年约为2200吨。”瀚蓝环境股份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以前他们外购氢源,氢能到岸价为每公斤50元~55元。项目投产之后,氢能到岸价是每公斤35元,成本直线降低。

  南海区是国内推进氢能产业发展的代表性地区之一。经多年培育发展,氢能产业已经成为南海“两高四新”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南海区共汇聚超150家氢能企业和机构,集聚了国家电投绿动氢能等一系列氢能头部企业,生产项目投资规模超600亿元,全部达产后年产值超1000亿元。  

  广东4座城市上榜示范城市  

  在2021年底出炉的“中国氢能示范城市政策竞争力15强”榜单上,广东4座城市佛山、广州、深圳、云浮上榜,数量居全国之首。

  广东大力推进氢能产业发展,将氢能纳入新能源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行动计划,产业链覆盖氢能的制、储、输、用各个环节,汇集了超过400多家的氢能相关企业、科研院所和机构,一大批标杆企业落户广东,示范应用的场景不断扩大。

  据广东省发改委数据,广东省是国内氢能产业发展最早、产业覆盖最全、应用范围最广泛的地区之一,覆盖了氢能“制、储、输、用”全产业链,产业集聚发展态势基本形成,2021年获批成为全国首批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之一。

  截至2022年底,广东省累计推广燃料电池汽车超3300辆,建成加氢站53座,车辆推广和加氢站建设数量均居全国第一。预计到2025年,广东省燃料电池汽车超过1万辆,年供氢的能力超过10万吨,氢能产业的产值将达到2000亿元。  

  破局

  分布式发展+海上风电

  降低绿氢使用成本

  广东氢能产业走在全国前列,未来如何在氢能产业上发力,为全国氢能产业发展打造“广东样本”?今年11月,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常务副理事长张晓强曾在佛山举行的2023年中国氢能产业大会上表示,广东在氢能产业发展上先行先试取得了很好的成绩,未来要加大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力度,不断推出适应市场需求的新产品。另外,广东要因地制宜搞绿氢,通过分布式发展+海上风电,合理布局海上风电制氢,降低绿氢使用成本。

  张晓强表示,只有解决了关键核心技术,氢能的使用成本才能降低,进而扩大氢能的应用场景。张晓强表示,科技创新是氢能产业持续发展的源动力,也是降低制储运用各环节成本的关键。特别是绿氢,要加快质子交换膜、催化剂等材料创新,促进低温液氢、液氨、有机液体储运等技术创新。

  同时,绿氢在工业领域应用潜力远未释放,应加快降低绿氢成本,推动钢铁、化工、石化等产业“灰氢”转“绿”,构建低成本、规模化储运体系,开展多元应用示范。

  广东氢能产业发展快,但缺氢是最大制约,他建议,广东加快推进可再生能源的制氢加氢一体站发展,“探索海上风电制氢,管道输氢等方式,多措并举,统筹解决省内氢源问题。”  

  未来

  2027年氢能产业规模要达3000亿元

  目前,广东省发改委等部门联合印发《广东省加快氢能产业创新发展意见》,提出到2025年推广燃料电池汽车超1万辆,2027年氢能产业规模达到3000亿元。

  《意见》提出,2025年,氢能产业规模实现跃升,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建设取得明显成效,推广燃料电池汽车超1万辆,年供氢能力10万吨,建成加氢站超200座;2027年,氢能产业规模达到3000亿元,氢气“制、储、输、用”全产业链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燃料电池汽车实现规模化推广应用,关键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意见》着重从燃料电池汽车规模化应用以及氢能多元化应用等方面对氢能产业进行引导与扶持。

  《意见》提出,全面推进重型货运车辆电动化和推动物流运输车辆电动化。同时,优先推动典型示范场景运用。重点完善广深、广佛、广韶、深汕高速公路沿线氢能基础设施建设,推动燃料电池汽车在钢铁、水泥、玻璃、工业固废、建材、冷链物流、综合货运等领域城际运输的示范应用。

  加大燃料电池汽车推广应用力度。《意见》指出将统筹使用各级财政资金,对满足国家综合评定奖励积分要求的前1万辆车辆,数据已接入国家及省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信息化平台,且不少于5项关键零部件在示范城市群内制造,按照燃料电池系统额定功率补贴3000元/千瓦。

  在开展氢能多元化示范应用方面,《意见》提出,有序推进在交通其他领域示范应用。加快推动交通领域电动化,稳步扩大氢能在轨道交通、船舶、航空器、无人机等交通领域的示范应用。

  《意见》还从构建氢能储运体系、推动加氢站建设、降低用氢成本等方面来推进氢能基础设施建设。将积极对接国家氢能高速公路综合示范线建设,科学规划建设氢走廊,优先在珠三角骨干高速公路、国道沿线建设加氢站,支撑省内燃料电池货运车辆中远途运输。

  《意见》还提出,统筹用好国家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建设“氢能供应”奖励资金,在城市群示范期内,对加氢站终端售价2023年底前低于35元/公斤、2024年底前低于30元/公斤的电解水制氢加氢一体化站,按照氢气实际销售量10元/公斤的标准奖励给加氢站,每站补贴不超过500万元。

  整合:易福红

  采写:南方日报记者 黄舒旻 傅鹏 刘倩

  来源:南方日报 经济日报 光明日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