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的体验,请使用竖屏浏览

给城市体检,为民生托底

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南都社论 12-16 00:27

  据新华社报道,自2024年开始,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将在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全面开展城市体检,找出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和影响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短板,将小区、社区、街区列为城市体检的基本单元,为社区服务设施的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精准嵌入提供有力支撑。

  城市不是人,但却是由千千万万普通人组成并维系的有机生命体,也需要定期做体检,进而发现城市运行、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为后续的社会公共治理与服务的改善提供数据支撑。

  事实上,从2018年开始,住建部就已经着手指导样本城市、试点城市开展相关城市体检工作,力图查找和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以及影响城市竞争力、承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短板弱项。而在12月11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明确提出,要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兜住、兜准、兜牢民生底线。住建部在全国范围推开的城市体检,或可视为对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相关精神的具体落实和积极呼应。

  城市更新与民生保障从来都密不可分,而对城市角落、最基础单元的体检、改进与完善,也必然与基本的国计民生直接建立联系。

  也正基于此,此番即将在全国范围推开的城市体检,抓住小区、社区、街区这一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基础单元,发挥城市治理的传统优势,下力气查找城市公共基础配套设施的不达标、功能不完善、服务不到位等问题,列出问题台账、录入信息平台并实施动态更新。从发现问题到挂图作战,这种由体检触发的一系列城市更新、治理活动,毫无疑问在指向现代城市的高质量高水平发展。

  给城市体检不仅是个问题发现、数据收集的过程,同时也是理顺问题发现机制、打通问题反馈渠道的机会。比如说常态化的城市运行,居民柴米油盐、衣食住行所遭遇问题的反馈与解决,多通过各地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的平台和渠道来实现,其中各种具体问题、最真实的民生诉求表达,亦可同步归集到此番“城市体检”的统计界面,以梳理发现共性问题,督促各部门协同解决具体问题。

  2023年7月至今,南都联合广州市文明办、广州市政数局推出《民呼我应·共建美好广州》系列栏目,精准聚焦百姓关切和民生实事,南都评论亦持续跟进剖析相关治理实践的公共价值。从遍布城市角落的“小巷照明提升专项行动”到多部门协同突破燃气管网“旧改”难题,从自来水管探漏到不断摸索供水新模式,从“一路一方案”的西关旧路微改造再到成片连片推动老楼加装电梯……“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可以说正是对城市体检、城市更新的一种务实探索,也是现代城市治理与互动的积极尝试。

  城市体检是城市更新与治理的前提,更是城市治理与运行状况评估的基础。而城市更新不能再沉迷于大拆大建,必须要回归细节雕琢更是越来越明确的社会共识。为城市的每一个角落都做一做体检,尽可能多地发掘和构建现代城市的小而美,进一步完善城市空间结构与功能布局,把城市中可能早已不再适应现代化城市社会生活的区域、功能做必要的科学性微调,才是让城市重新焕发生机与活力的可取思路。

  体检不是在制造问题,而是为了尽早发现并及时解决隐患,对人如此,城市亦然。现代城市的发展和更新,应当尽可能充分考虑到每一部分人群、每一个街巷角落的迫切需求,量体裁衣推进城市细节改进,对居民急难愁盼问题做到快速响应,这是公众对城市体检以及据此启动的相关整改、完善机制的热忱期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