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的体验,请使用竖屏浏览

“招工街”变身,海珠康鹭改造期待更多务实思路

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南都社论 12-26 01:46

  广州市海珠区康乐中约南新街大街西至康乐小学、东至鹭江西街的200多米路段,村内自发形成的“招工一条街”,颇具声名。密密麻麻的人群将街道塞满成为某种常态,但也因此带来包括消防安全、交通阻滞在内的诸多问题。据南都报道,海珠区凤阳街道在划定步行街、设置车辆禁行时段的同时,还新建招工广场疏导招工人流,疏堵结合破解“无序站街招工”难题。

  已经落成并投入使用的招工广场,从人们最初的“嫌麻烦不配合”,到通过宣传引导、便民配套等措施的合力而步入正轨。昔日的“招工一条街”街面正常经营,生活秩序得以改善,招工双方也有了更便捷、更完备的专门市场,这个非常小切口的“民呼我应”基层实践,还有一个堪称宏大的片区更新十年规划背景。

  就在日前,《海珠区凤和(康乐村、鹭江村)片区城市更新单元详细规划》经第四届广州市规划委员会地区规划专业委员会第16次会议审议通过。根据《详细规划》,该项目将按照“民生先行、灵活分片、动态分期”原则,预计花费十年、分四期对所涉片区进行系统性的更新改造。

  一边是“城中村全面改造释放存量空间,补齐功能短板,促进产业转型升级、腾退转移”的远景规划,另一边是具体基层治理的当下难题,“消防车进不来,救护车也过不去”只是其中最直观、最迫切的困境。必须明确的是,对相关议题不能简单做远近高低的决策判断,十年规划于片区而言确实可能需要更长远、更开阔的思路,但最具体的城中村交通改善、秩序维护以及人居环境优化问题,也同样需要负责任的直面。

  毋庸讳言,城中村普遍存在楼宇间距小、人口密度过高、环境卫生条件较差、基础设施和公建配套设施不足、交通组织混乱等问题,体量庞大的康鹭片区尤其如此。回看此前自发形成的招工街,舆论从外围看到的自发就业市场状态,肯定不同于生息于此的居民、商户感受。对于后者,不便就是真的不便,包括消防安全、交通阻滞、临街商铺的日常经营受限以及周边学校的通行等。招工街自然形成,并不代表其功能性就一定合理,负责任的基层治理不能一直对此视而不见,也不能坐视多次治理又多次反复。

  按照基层工作者的说法,破解“无序站街招工”难题,得益于疏堵结合的方式。如果说通过步行街设置车辆禁行是在“堵”,新增招工广场就是在“疏”,堵疏结合,不仅解决了问题,还消除隐患于无形。本着务实的态度完善并且引导人们尝试其实更完备、更便捷的招工市场,可能需要的就是多一点耐心、多一些体己的考虑。

  招手即停的免费接驳车,更加方便而且多元的现场招工信息发布平台,从警务、医疗到便利店、饮水点,集供需对接、信息发布、政策宣传、技能提升、争议调解于一体的招工服务场景,在“招工街”的华丽变身背后,隐约可见基层治理务实解决具体问题的态度与执行力。

  与此同时,前述康鹭片区更新改造的十年规划,也明确市、区两级政府在推进改造过程中消除安全隐患、改善人居环境、补齐公共服务设施短板,促进中大纺织商圈产业转型升级和梯度转移,优化基层治理,解决民生问题的综合施策责任。通过招工广场的安排以柔和替换“招工一条街”,可以理解为基于城中村诸多现实难题而尝试的公共服务设施短板补齐工作。

  康鹭片区的城市功能转型方略已定,确实需要着眼于更长远、更开阔的城市发展一揽子思路,同时也要充分考虑和体恤真切的民生难题,立足于现实民生需求,尽最大可能回应公众诉求,直面最具体的治理困境。宏大目标与细微民生之间的切换,需要脚步更轻盈、举止更周全。不只是“招工街”的变身,期待康鹭片区的更新改造能有更多柔性务实的考量和筹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