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的体验,请使用竖屏浏览

“四角进站 同层换乘” 广州白云站创新快捷进站

设计两个2万平方米旅客集散广场,日常通勤期与春运、暑运高峰期可灵活切换

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 12-27 01:12

  12月26日上午,大量旅客来到广州白云站。

  南都记者乘坐汕汕高铁首趟车抵达汕头南站。

  从广州白云出发到汕头南站的C1893次列车停靠在白云站16号站台。

  市民在广州白云站西广场打卡装置前留影。

  在广州地铁8号线石潭站下车后,市民通过地下通道到达广州白云站,便捷换乘。

  在汕头南站,乘务员手拿“汕汕高铁”牌子欢迎到达的旅客。

  12月26日,全新铁路枢纽客站正式通车了!广州白云站整体设计理念是“云山珠水,木棉(盛世)花开”。除了“高颜值”,广州白云站还有多个创新,它是一个“超级车站”,在有限的土地上实现了高密度的综合建造,汇聚高铁、普铁、城际、轨道交通、市政交通,并在车站上方和周边同步建设了酒店、商务、办公等物业,实现了站与城的深度融合。

  “呼吸”广场如一个高架公园;“四角进站,同层换乘”……广州白云站创新性地设计出客流换乘组织模式,同时创新提出“可伸缩的车站,会呼吸的广场”概念,这些创新的设计理念是如何助力旅客快速搭乘,出行更加便利,南都就此采访了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广州白云站设计负责人黄波。

  黄波表示,作为第四代客站,其主要特征是站城融合,城市与车站没有明显界限,更没有割裂。车站同地铁一体化四个交通口无缝有序衔接,实现了旅客的快速进站。

  “四角交通核”

  包括运营、车场、长途和公交枢纽  

  广州白云站创新性地设计出“四角进站、同层换乘”客流组织模式,配合交通规划四角交通场站的布局,在进站层四角设置广厅,衔接四个方向的城市客流,提高了腰部车道的使用效率、减少了旅客的换乘距离。

  分层设置配套交通的上落客区,形成与铁路“上进下出”的旅客流线对应的“上落下接”的布置模式,实现了“交通设施零距离、无缝换乘”的要求,增强了场站综合体多种交通方式的衔接效率。

  黄波表示,“四角交通核”包括东北角的运营中心、东南角的长途枢纽、西南角的旅游车场、西北角的公交枢纽。站房周边配套场站工程主要包括长途汽车站、公交枢纽站、出租车场、旅游大巴/网约车场、换乘设施、非机动车(含共享单车)停车场、集散广场、景观绿化、便民服务设施、枢纽管理业务用房及上盖开发所需配建停车库等,总建筑面积40.71万平方米。

  “四个角设了四个城市公共交通,两侧做了自备车和出租车,地下做了地铁。四角进站、同层换乘,最大的特点是机动交通车辆是从上下自动运行,旅客是上进下出,最大限度地减少了旅客的步行区域。如果从地铁来进站,我们设计的是22米自动扶梯,可以一次性提升到高架层来候车,实现了站城的高度融合。”黄波说。

  黄波介绍,作为承接广州站、广州东站全部普速列车的车站,白云站的建成也将正式拉开广州“高铁进城”的序幕,为广州提升市域铁路枢纽能级、促进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奠定基础。黄波表示,以后城市中心的车站应该是以高铁和最快捷的运输为主,“高铁进城”就是希望能够将高铁引入到城市中心区去,更多的人能更快捷地乘坐,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  

  “呼吸广场”

  容纳大量旅客临时聚集并直接进站  

  “呼吸广场”在广州白云站正式亮相,这个广场被频频提及。其位于高架层车站与上盖开发之间,是利用新建土地营造出第二层面的公共空间,是一个高架公园。日常可作为城区的漫行空间,是集合休闲景观广场、商品展示、演艺集会等多功能的城市空间,服务于上盖物业及周边物业,有各类交通衔接,提高了开发物业的空间可达性。

  南北“呼吸广场”设计初衷?黄波介绍,白云站今后承接广州站、广州东站的主要客流,是以普速为主,客流特点是量大、流速慢,客运高峰突出。

  为充分满足普速客运弹性候车需求,白云站创新提出“可伸缩的车站,会呼吸的广场”概念,在站台上方、高架候车室南北两侧、设计布置了两个2万平方米的旅客集散广场,即“呼吸广场”,日常通勤期与春运、暑运的高峰期可灵活切换。

  “呼吸广场”同时也是客运高峰期起缓冲客流作用的高架站前广场,在春运、暑运、节日等客运繁忙时段,广场经简易改造就可成为大容量的临时候车区(“扩展候车室”),可容纳大量旅客临时聚集并可直接进站,旅客容量增大3倍,进站便利,对城市交通也没有影响,实现了灵活候车、进站,这也是韧性建筑的一个体现。  

  “等于4个广州南站”

  总计150万平方米,“站城融合”设计  

  大家都说,广州白云站相当于4个广州南站,这是什么概念?为此,黄波做了具体的解释。

  “我们一直在说白云站有多大,我想给大家说一个标准的数据。白云站作为交通枢纽,其客运部分面积为14.5万平方米,站房面积为45.3万平方米。整个枢纽的面积则达到了129万平方米。如果加上地铁部分,面积将再增加18万平方米,总计约为150万平方米。”黄波表示,论规模体量,白云站是亚洲最大的火车站综合枢纽之一,占地总面积相当于4个广州南站;论站体设计,它打破传统“站线一体”理念,参考国际大型TOD综合体的设计理念,以“站城融合”的设计为白云站交通服务的拓展延伸提供空间,成为全国具有代表性的站城融合大型综合交通枢纽。

  聚焦

  “百年老站”新升级 “高铁进城”新使命

  开通首日,迎着冬日的朝阳,广州白云站熠熠生辉。

  广州白云站规划定位为广州铁路枢纽“五主四辅”主要客站之一,是兼备普速、高铁、城际客车业务的城市中心站,站场规模11台24线,设有3条正线、21条到达出发线,21个客运站台面,可满足1万多人同时候车。

  广州白云站是在始建于1916年的棠溪站基础上进行升级扩建而成。很多街坊都知道棠溪火车站,其位于新市街、棠景街和石井街交会处,前身为西联火车站,始建于民国5年(1916年),为粤汉铁路的车站之一。

  2018年,棠溪站迎来历史性的“转身”。棠溪站综合交通枢纽一体化建设工程项目建议书正式获得市发改委批复。该项目由广州铁投集团负责建设,是国家发改委、省政府、市政府《关于共建综合交通枢纽示范工程的合作框架协议》重点示范工程之一,也是我市第一个按现代化综合交通枢纽理念打造的特大型综合交通枢纽,位于广州中心城区西北部。枢纽主体工程建设内容主要包括枢纽配套场站工程、地铁预留工程、周边配套市政道路工程3个子项,估算总投资2194019万元。此批复标志着棠溪站综合交通枢纽一体化建设工程项目进入了新的阶段,对促进广州国际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项目于2020年10月10日开工建设,2023年底达到开通条件。

  2023年9月13日3时,随着最后一次站改封锁施工开通,调度命令的下达,棠溪站正式退出了历史舞台。与此同时,棠溪站正式更名为广州白云站。广州白云站京广场新站型启用。

  2023年12月26日,广州白云站正式通车,未来将承接广州站和广州东站的全部普速客车,是广州站和广州东站未来更新改造的前置条件。随着后期广州站、广州东站改造完成,未来“高铁进城”的建设进程将快速推进,进一步破解广州铁路枢纽运能瓶颈,粤港澳大湾区内高铁、普铁、城际等得以有效融合衔接,将进一步完善大湾区内的铁路网络布局,推动形成“轴带支撑、极轴放射”的多层次铁路网络,逐步构建和完善“轨道上的大湾区”,提高区域内部的互联互通水平,有助于促进区域内各城市之间的经济合作与交流,进一步推动区域经济的协同发展,为大湾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采写:南都记者 钟丽婷

  实习生 杨卓尔 刘一好

  摄影/视频:

  南都记者 邹卫 黎湛均 张志韬

  实习生 黄智敏

  南都广州新闻部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