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的体验,请使用竖屏浏览

《格创5.0产业新空间》获评大湾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论坛“高质量创新服务案例”

珠海从“种工厂”到培育“产业森林” 格力集团为“制造业当家”贡献龙头国企力量

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陈栋 12-29 01:09

  格创·三溪5.0产业新空间项目。 受访者供图

珠海格信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闵明

  日前,“实体为本 智造广东”2023粤港澳大湾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论坛在广州举行,现场发布并表彰了服务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优秀案例,珠海共有三个项目入选。其中,格力集团《格创5.0产业新空间》获评“高质量创新服务案例”。

  福溪、沥溪、南溪,曾经的珠海“边缘”。在滚滚历史车轮中,已然不是当初的模样,它的蜕变,未来可期。在珠海从“小而美”“小而精”向“大而强”“大而优”转型跨越中,这样的改变数见不鲜,以格力集团等为代表的国有企业,集聚资源优势“种工厂”,不断进化工业园区、培育“产业森林”,向“新”而行,向“产”进发。

  如今,一座座超级工厂正拔地而起,一场轰轰烈烈的“破局行动”,将珠海的空间潜力加速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竞争优势,共同描绘珠海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蓝图。

  载体向新

  高质量产业新空间成珠海“金名片”

  打开地图,会发现三溪科创城位于珠海主城区的西北门户,是香洲区西部,沥溪、南溪和福溪三条溪水交汇之处,也是珠海主城区香洲少有的可开发的成规模连片用地。2017年,格力集团在这里超前谋划,憧憬构建一个产城人融合的“第一城”。

  彼时彼刻,这片区域是配套设施陈旧、产业类型低端、人居环境恶劣的旧村和厂房。

  短短几年,“旧貌换新颜”,珠海主城区首个具有完善产业生态和服务配套的智慧型“三生融合”新空间——格创·三溪应运而生,成为珠海“向存量要增量、向集约要空间”的典例。

  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珠海工业投资保持增势,同比增长18%,其中制造业投资、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分别同比增长24.1%、22.5%。数据的背后离不开一轮轰轰烈烈“种工厂”的热潮。

  在2023粤港澳大湾区全球招商大会上,珠海着重突出两方面优势吸引投资者,其中之一就是珠海现代化产业体系完备,同时以5.0产业新空间进一步推动产业集聚,并为落地企业提供成本低、设施优的承载平台。

  5.0产业新空间拔地而起、立柱项目相继落地的背后,一家具备制造业基因的珠海龙头国企——格力集团的身影格外瞩目。在广东鸿钧新能源入驻的格创·智富C区项目,格力集团与斗门区强化政企联动,延续“拿地即开工”的良好势头,相继创下36天完成13.5万平方米场地软基处理、45天完成19.7万平方米桩基础施工、90天完成钢结构首吊等一系列建设纪录。

  11月15日,广东鸿钧新能源从格力集团手中接过象征厂房使用权的“金钥匙”,定制化厂房在经历198天的建设攻坚后实现初步交付,目前已全面投产,是格创系列5.0产业新空间中面积最大、投资金额最多、设备进场速度最快的在建项目。

  在热火朝天的格创5.0产业新空间建设现场,一项项提升制造业当家“加速度”的新纪录持续诞生,高质量产业新空间成为珠海“金名片”,今年以来,格力集团继续加大续建项目和新谋划项目的建设力度,目前在香洲、高新、金湾、斗门高效推进16个总计容建面约401万平方米的格创5.0产业新空间,既有高于常规建设指标的标准化厂房,又有契合企业生产需求的定制化厂房。

  精准招商

  以“集聚效应”描绘制造业发展新蓝图

  走进格力集团位于高新区的格创·芯谷A区,近7000平方米的厂房内产线轰鸣,接连不断的订单需求、热火朝天的生产景象……作为园区首家投产企业——长园新能源,已在此奏响激昂有力的“投产进行曲”,达产后产值达2亿元。

  风起扬帆劲,昂首阔步行。一个产业的蓬勃兴旺,起步于一个个重大项目的有序推进和一环环关键链条的不断延展。

  5月中旬,珠海打造实体经济新高地的攻坚战场再传捷报:总投资约100亿元、达产后年工业总产值约144亿元的全市产业立柱项目——埃克森新能源18GWh储能电池项目签约落地金湾。

  在广东鸿钧新能源项目已建成的格创·智富C区定制化厂房,随处可见一派紧锣密鼓开工、蓄势聚力投产的火热场景。该项目总投资约59亿元,计容总建筑面积约30万平方米,作为鸿钧新型异质结太阳能电池及组件生产基地,具备年产7.2GW电池片和5GW组件的生产能力。项目全面达产后年产值超百亿元、年税收约5亿元,同时为珠海引进博士、研究员等高级人才不少于30人。

  聚焦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与大健康、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与新材料……在不同产业领域,珠海积极发挥国企“以投促引”“投引结合”优势,开展基金招商、平台招商、产业链招商,突破原有单一的政策招商模式实现项目落地串珠成链。其中,格力集团作为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平台,秉承制造业基因和实业思维,已累计投资、引进产业项目及珠海本地项目248个、总投资额超136亿元,全面达产后可为珠海贡献年产值约1328亿元、年税收约33亿元。

  随着奋达科技、云充科技、长园新能源、英为拓、洛仑兹、长园深瑞等一批企业陆续在格创5.0产业新空间落地投产,招商引资实效充分显现。截至目前,格力集团5.0产业新空间已签约企业111家,签约面积约237万平方米,其中签署正式合同企业75家,签约面积约176万平方米,并成功实现“两个80%”,即:落户企业中,被投企业及上下游企业占比为80%、外地引进企业占比80%,初步形成了以华芯半导体、科恒股份、埃克森新能源、广东鸿钧等龙头企业为主导,优博讯科技、宝德计算机、长园医疗、冠中集创等优秀企业辐射带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集成电路、装备制造、新能源、生物医药与大健康五大产业集聚的格创产业生态圈,并聚焦产业发展所需进行“建链、补链、强链、延链”,积极推动构建“上下楼就是上下游”的产业生态,致力将格创5.0产业新空间打造成为产业要素和信息资源高效联通互动的“强磁场”。

  靶向服务

  以“全生命周期”赋能企业做优做强

  人才是创新的源泉,人才厚度决定着产业发展的高度。在格力集团5.0产业新空间诸多服务中,如何做好对人的服务,始终是最核心的一环。

  招企留企,招人留人,格创5.0产业新空间放出了大招。在格创·芯谷E区&BEEPLUS产业中心,面积超5000平方米,设有逾千个办公工位,项目可提供近百人的灵活办公解决方案,配备咖啡吧、社交大堂、饮料长廊等,并定期举办丰富多样的社群活动,将成为辐射深珠合作示范区的旗舰型高品质数字产业办公新标杆。

  与此同时,为解决企业“落地难”“投产慢”“见效缓”等发展难题,格力集团在产业服务和园区运营上下足功夫,推出了独具特色的格创荟运营服务体系。

  设施方面,格创5.0产业新空间配建有“拎包入住”的格创家宿舍、可供求职者及员工亲友借宿的生活驿站、管家式产服中心、南北特色风味饭堂,以及党建活动室、共享茶室、健身房、影音室等多功能空间,让5.0产业新空间“既有烟火气、又具高品质”。

  服务方面,格创荟运营服务体系标配“四大空间+三大平台+N项优服”;组建65亿元规模的园区发展基金,解决企业资金需求;由格力供应链公司提供上下游资源以及仓储物流渠道;打造涵盖影院、超市、娱乐体验、特色餐饮及零售等多元业态的格创悦系列商业品牌;各建筑屋面均安装有光伏节能系统……

  “6月底搬迁,7月初即可投产,格力集团不仅为我们提供了强大的资金支持,还有高品质的园区载体和服务产业,除了扩充的4倍生产空间外,在项目还未竣备时,格力集团已经为我们进场做足了准备,非常期待未来在格创·芯谷的发展前景。”云充科技创始人许德伟博士对格力集团打出的“投资+招商+运营”组合拳给出了高度评价。

  一条条产业链正在纵向成链,为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按下“加速键”。站在发展的新起点上,格力集团将持续全面贯彻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高标准推进产业新空间和产业立柱项目建设,以国有资本赋能产业优化升级,做好产业招商引资、产业培育工作,形成“资本渗透、资源聚合、产业滴灌、生态营造”的产业全生命周期运作模式,在珠海高质量发展中坚决走在前列、勇当尖兵。

  专访

  珠海格信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闵明:

  5.0产业新空间:不同发展阶段企业都可对应的产业载体

  珠海格信发展有限公司是格力集团下属全资子公司,是为更好发挥集团资源优势和协同效应而组建的现代服务业运营平台企业,也是格力集团产业招商的牵头单位、5.0产业新空间的运营单位。为此,南都记者专访珠海格信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闵明。  

  为珠海打好产业发展攻坚战注入强大动能  

  南都:土地资源紧缺是珠三角面临的共性问题,深圳加速推动“工业上楼”,广州实施村级工业园升级大改造……珠海缘何选择5.0产业新空间?

  闵明:珠海选择建设5.0产业新空间,是在一个合适的时间选择做一件正确的事。

  1980年8月26日,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批准广东、福建两省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设置经济特区,并批准实施《广东省经济特区条例》。四十几年来,珠海形成了以先进制造业为主的产业基础,培育了众多实体企业,创新资源丰富活跃。

  制造业的基因始终深深镌刻在珠海这座特区城市的发展历程中。格力集团作为市属国有龙头企业,在珠海5.0产业新空间及产业立柱项目落实推进中,充分发挥国有资本引领带动作用,在全市各区推动总投资约196亿元、总计容建面超401万平方米的格创5.0产业新空间迅速落地开工,全力以赴当好落实珠海“高质量发展”工作要求的生力军和主力军。

  此外,作为珠海首家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平台,格力集团肩负着国有资本投资、管理、运营的职能,聚焦珠海市重点发展的“4+3”支柱产业体系,通过以投促引、以投促产,引进链主企业、高成长性、高技术含量企业等,为珠海全面打好及产业发展攻坚战注入强大动能。

  南都:在珠海5.0产业新空间的建设中,格力集团也是主力军之一,其建设的5.0产业新空间有哪些特色?

  闵明:格力集团建设的5.0产业新空间第一批以标准厂房为主,第二批、第三批定制化厂房比重明显增多。

  从我们的调研来看,标准化的厂房适合一些初创型中小企业,企业可以根据需求对产业载体进行分割。而定制化厂房则是高精准匹配企业的多项个性化需求,比如企业对层高、载重以及超长生产车间等。就拿科恒浩能新能源设备项目来说,项目厂房分两期建设,总长约260.6米,宽约163.2米,最大建筑高度52米,设地面机动车停车位200个、非机动车停车位1302个。园区建设标准远高于常规标准厂房,其建筑主体层高极高(13.4米至16.5米)、跨度极大(柱距22.5米,生产线长度261米)、承重要求高(局部荷载5吨/平方米),局部层高甚至达到了23.3米,属于超长、超宽、超高层高的建筑单体,对项目建设带来了较大的难度和挑战。

  简单来说,定制化厂房就是企业的“私人定制”。目前,我们也考虑到企业的投入,帮助企业“轻装”上阵,减少前期厂房建设的资金投入,以租为主。当企业投产盈利后,根据企业意愿和经营情况,可以逐年分批次对厂房进行回购。目前我们跟很多定制化厂房的企业都签订了意向回购协议。

  我们5.0产业新空间初衷就是让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都可以匹配对应的产业载体。初创型企业可以先进入孵化器孵化,孵化后就逐步进入标准化厂房,从物理分隔区间比如几百平米发展成租赁一层厂房,再变成整栋整租,最后演变为定制化厂房,这就是我们给企业打造从零开始、逐步成长成行业巨人的“全生命周期”的一个载体。  

  5.0产业新空间不只是物理载体,还有软服务  

  南都:像5.0产业新空间这样的“超级空间”,以后会成为工业发展的一种趋势吗?

  闵明:这是一种大趋势,5.0产业新空间不仅仅是一个物理载体,除了建设“生产有效率”高标准园区,具备上述所说的层高、载重、电梯配置、卸货吊装、人货物分流等硬件生产指标外,还要打造“工作有激情、生活有乐趣”产业园区配套服务,软服务更是必不可少。

  格创荟运营服务体系就是软服务,由“四大空间+三大平台+N项优服”组成,在打造生产办公、生活配套、商务配套、休闲服务四大空间和基础服务、增值服务、创新服务三大平台的基础上,还为入驻企业提供涵盖财税咨询、法律咨询、人力资源、供应链服务等N项优服,为企业成长充分赋能。

  此外,每一个园区都有自己的特色产业,形成上下楼就是上下游的产业生态。长园科技集团就是一个很好的案例。2018年,格力集团投资长园科技集团并成为其第一大股东。在格力集团“以投促引”助力下,长园科技集团高端制造版图日益扩大。2019年至今,长园科技集团先后将珠海深瑞智联、珠海深瑞智能、长园智能装备等8家子公司,以及长园深瑞新能源智能产业创新基地、长园智能产业科技园等重点项目导入珠海。

  引进一个链主企业,经过几年的发展,产业链上下游的企业也纷纷布局珠海,形成了高端制造产业集群。以后,这样的布局在5.0产业新空间将数见不鲜。

  南都:格创5.0产业新空间目前招商进展如何?5.0产业新空间的打造,众多项目的落地投产,将为珠海推进“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提升城市能级量级,带来哪些利好?

  闵明:目前来讲,招商总体上还是令人鼓舞的,其一外地引进企业签约面积占比超过90%,其二,引进企业质量高。据统计,正式签约企业中有34家获得各级高新技术企业称号,12家被评为各级专精特新企业(含5家专精特新小巨人),5家企业为上市企业,2家企业为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推动了博杰股份、长园科技集团、宝德计算机、中京电子、埃克森新能源、华芯(珠海)半导体等一批具有前沿性、突破性、颠覆性、战略性、爆发性等特征的优质产业项目在珠海扎根发展。

  同时,在空间布局上,根据珠海东西部不同的区域特点及产业特点,格力集团重点在西部布局装备制造、新能源与新材料产业等,东部重点发展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与大健康、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等,通过有的放矢的空间布局规划,有利于新引入企业与区域内本土企业互补互利,实现互利共赢、共同发展。

  此外,随着众多项目的建成投产,在未来无论是工业生产总值还是利税,都会给珠海带来积极影响与深刻意义。而随着产业集聚规模不断扩大,自然而然地带动珠海营商环境、基础设施发展,从而提升整座城市的品质。

  格创·龙蟠坊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作为格力集团推动斗门区夏村乡村振兴合作开发项目,它还承担着提档升级富山工业园产业配套的任务。格力集团通过对项目周边零散业态进行规划梳理,在格创·龙蟠坊配建一体化的公寓、酒店及涵盖银行、书店、超市、餐饮等多业态的商业配套设施,满足富山工业园、格创·智富等周边工业园区人才的多元需求。  

  珠海与周边城市形成产业互补、资源互通态势  

  南都:当前,粤港澳大湾区正掀起一轮产业空间突围的热潮。您认为珠海如何依托自己的产业空间载体优势和周边地区进行联动?

  闵明:珠海跟粤港澳大湾区的其他几个城市有一定的差异化,珠海既可以承接深圳、佛山、广州等珠三角城市的外溢资源,又可与港澳资源充分联动,与东莞、中山、江门等城市开展产业合作也十分便利,从而与周边城市形成了产业互补,资源互通的良好态势,便于快速承接并赋能“链主”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助力加速形成具有明显区域竞争优势的集群化供应链和生态链体系。

  而早在2022年5月,格力集团琴澳事务中心挂牌成立,在围绕产业合作、基金设立、股权直投、旅游交通和科技创新等重点领域,强化融合特色,激活融合动能,搭一座连接澳门、横琴和珠海的“桥”。

  随着珠海毗邻港澳的区位优势充分释放,澳车北上、港车北上等政策的实施,珠海成为了港澳市民和企业进入珠三角的门户,良好的营商环境、内畅外联的交通枢纽、坚实成熟的产业基础、充足优渥的产业空间、精准有力的政策体系、宜居宜业的生活环境、优质充沛的人力资源以及高效便捷的政务服务,无疑会吸引他们来到珠海投资兴业,而5.0产业新空间成为了双向奔赴最好的载体。  

  总策划:戎明昌 刘江涛

  执行策划:刘岸然 谢江涛

  统筹:胡怀军 杨亮

  采写/摄影:南都记者 陈栋(除署名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