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缭绫芳踪再现广州

赵丰教授在广州方所书店展示复刻缭绫。
南都讯 记者朱蓉婷 日前,中国丝绸博物馆名誉馆长、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学院院长、《寻找缭绫》作者赵丰教授在广州方所书店进行“寻找缭绫”分享会,现场分享千年缭绫从发现、复刻到时尚演绎背后的故事及当代文化意义,探寻“消失”的文化遗产——千年缭绫的前世今生,为广州市民带来一场生动又别具一格的文化活动。
何为缭绫?中国历史上的“绫罗绸缎”,“绫”排在首位。绫,盛传于唐宋,唐绫之中又以缭绫最负盛名,亮丽飘逸,如明月当空,飞瀑流泉。缭绫作为唐代绫类织物的精美品类,曾备受皇室公卿的推崇。但迄今极少发现可以证实确属这类织品的实物,人们对其真实面貌更是知之甚少。
据悉,1987年陕西扶风法门寺地宫开启,在数以千计的唐代珍宝中包括多件丝织品,在地宫发现的《衣物帐》中也明确记载有“缭绫浴袍五副各二事”。经过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和中国丝绸博物馆专家的共同研究,确定其中一件直领对襟盘绦纹长衫,就是《衣物帐》记载的“缭绫浴袍”。
2021年,在法门寺地宫发掘35年后,赵丰教授通过对《衣物帐》与出土丝绸实物的对比研究,从白居易乐府诗名篇《缭绫》出发,对唐代丝绸种类与纹样、丝织业的生产制度与规范、唐代的服饰妆容文化等各个方面进行了全方位解读。《寻找缭绫》的出版,不仅呈现出古老中国的时代面影,也解开了千年缭绫之谜。
文物的发现,让赵丰教授起了让缭绫“活”起来的念头,他开始着手缭绫的复刻。2023年,赵丰教授与中国原创设计品牌EXCEPTION例外、浙江理工大学团队与天一纺织,达成“传袭再造”专项战略合作,通过三方能量打通,构建“历史文化研究—当代化生产转化—品牌设计演绎—消费者生活应用”的活化生态链,为中国传统服饰工艺赋予当代时尚生命力。
活动现场,赵丰教授讲述了缭绫复刻过程背后的故事。还原缭绫图案、面料、色彩技术考究、难度大,由于现代织机过于先进,复原团队不得不对织造机械进行重装改造;色彩的还原是第二道难关,复原团队选择生叶揉染、制靛浸染等工艺,尝试马蓝、蓼蓝等不同植物制备染料,经过多次试验,确定品种以及合适的比例、温度、时间等要素,最终成功复原出蓝、绿春水色,让缭绫得以芳踪再现。
“传袭再造”服饰文化展是“寻找缭绫”复原项目的关键成果展,从中国丝绸历史文化溯源,寻古老纺织技艺,以当代工艺修复消失的文化遗产,为广州市民带来一场集合丝绸文化、东方美学时尚、装置跨界的当代艺术展览。
- 上一篇:庆山推出新作《清冽的内在》
- 下一篇:顾作义开讲中国园林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