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的体验,请使用竖屏浏览

老旧社区年久失修 居民参与共同“扮靓”

下沉一线问计于民,让“办公室里做出来的方案”契合民意

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张思琦 01-15 03:06

  改造后的小区公园。 受访者供图

  南都报料热线 扫码报料

  为民办实事,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是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南方都市报联合广州市文明办、广州市政数局推出《民呼我应·共建美好广州》栏目,精准聚焦百姓关切和民生实事,扎扎实实把惠民生的事办实、暖民心的事办细、顺民意的事办好。本期报道关注广州市番禺区西城花园容貌提升改造的故事。

  民 呼

  公共围墙变危墙 路面积水还崴脚

  番禺区西城花园小区建成于上世纪90年代,居住有2000多户,大多是住了几十年的老街坊。随着时间流逝,小区内设施开始陈旧——路面坑洼不平、公共围墙破旧、公园堆满杂物,就连晚饭后居民最喜欢去散步的临河步道也是年久失修。“举个例子,公共围墙经过时间的冲刷,慢慢变成一堵危墙,经常有居民投诉。”市桥街西城社区党委书记李欢伟称。

  在这里住了三十多年的街坊何阿姨告诉记者,社区道路一直存在着雨天排水不畅等问题。“最令我头疼的是,一下雨路面就会积水,深可及膝。”她还提到自己热爱在小区公园跳广场舞,但由于地面坑洼,“跳舞容易崴脚,小孩子玩耍也容易摔倒。”此外,很多居民表达了希望在公园内设置休憩座椅的诉求。

  我 应

  开展老旧小区的容貌提升工作

  2023年初,番禺区确定了市桥街西城社区、东环街江南社区、石楼镇石楼社区、化龙镇盛龙社区为培育提升社区。在容貌培育提升工作中,市桥街西城社区以“绿色宜居、碧水西城”为理念,全面改善西城社区容貌品质培育提升,改造工程于2023年11月结束。“西城社区内确定了3个老旧小区的容貌提升改造,西城花园小区是重头戏。”李欢伟说。

  难题:社区究竟该如何改造?破题:广纳民意,群众说了算

  “我们将社区微改造和容貌品质培育提升有机融合,究竟怎么改造,群众说了算!”李欢伟介绍,为广泛了解居民意见,西城社区工作人员主要采取了三条路径。一是线上微信群广泛收集意见。“我们总共在小区内180多个微信群上发了共享意见表,让居民对容貌提升提出各种意见。”二是开展线下专题座谈会,居民代表、党员代表、物管公司及社区工作人员听听群众怎么说。最后,社区干部深入社区实地走访。李欢伟印象深刻的是,居民提出的建议往往最接地气。“比如小区有棵大树,他们说连个坐的地方都没有。居民就建议,不如把这个树桩围大一点,做一个圆形石凳。”

  通过上述形式,2023年以来,西城社区收集居民群众有效意见、建议达40多条。原来破旧不堪的围墙,现已变成了艺术观光长廊、网红打卡墙,墙上的所有彩绘作品由西城社区60多位热心居民共同完成。有居民见小区如今粉饰一新,也自发装扮起自家门口的院子来,装起小篱笆,再加上一些颜色相称的小装饰。

  难题:容貌提升外的问题怎么解?破题:链接多方资源,多元共治

  在广泛收集意见过程中,李欢伟了解到,居民对自来水管的改造建议非常强烈,老旧自来水管经常出现严重的漏水现象;又比如,居民楼下有裸露的垃圾桶,一到夏天蚊虫肆虐,臭味难闻,频繁被投诉;再比如,居民楼外立面“三线”横飞,外表看起来错综复杂,极不美观。但有些并不涉及社区微改造和容貌提升工作。为此,西城社区党委广泛发动居民、在职党员、驻社区单位、群团组织、社会组织、物业服务公司共同参与社区容貌品质提升行动。

  “我们链接了多方资源,开展多元共治。”据李欢伟介绍,通过多方联动,2023年5月,番禺区水务股份有限公司参与了容貌品质提升的共建合作项目,对小区部分需要改造的自来水管进行了沉降、迁改,对部分老旧水管进行了更换,对污水井盖进行了全面提高处理。工程历时两个多月,上述公司自筹总工程费用约15万元。

  番禺有线电视主动联系中国移动、中国联通、铁通等运营商对“三线”进行归序整治;市桥街道城管部门劝导整治小区周边商铺违建、占道经营行为,翻新了垃圾分类点,清理了巷道杂草、乱堆放的杂物、楼道垃圾和卫生死角。

  难题:施工效率和群众便利如何兼顾?破题:与居民深入沟通、现场协调

  提到改造过程中的难处,最让李欢伟印象深刻的便是沥青路的铺设。“刚铺设会有味道,引起了一二楼业主的担忧。”于是,李欢伟找来专业的检测公司,出了一份关于沥青气味无毒的检测报告,这才解除了居民的担忧。

  再比如,小区内公共空间少,停车位紧张,以往私家车主只能见缝插针地停。但在铺设沥青路面时,车往哪里放?这又引来居民投诉。“有一段时间,小区里到处都是车,我们只能不断地沟通协调,情况比想象中难办很多。”有鉴于此,沥青路面改造后,社区工作人员重新规划车位,比原本车位增加了200多个,有效缓解了停车难题。

  实 效

  社区焕然一新 居民5次致电表扬

  1月11日下午,记者在西城花园实地走访看到,整个小区焕然一新。原来坑坑洼洼的水泥路面,如今铺设了沥青,还画上了彩色图案,路边因地制宜划分了停车位;露天羽毛球场、涂鸦墙和艺术观光长廊点缀了社区,展现了独特的文化氛围;此外,丹山河分洪河步道的改造,增设了慢跑步道、健身设施、石凳、龙舟文化小品等,成为居民休憩放松的好去处。

  在小区公园,四五位阿姨整齐划一地跳起了广场舞。何阿姨强调,改造后场地更适合跳舞,“改造后,大家肉眼可见都很开心”。记者注意到,公园一侧配备了各种健身器材,还有供小朋友玩耍的滑梯。另一侧保留并美化了邮政局信箱,上面绘有花叶图案,而信箱后面种植了竹子,呈现出和谐景致。公园出入口设置了石墩,以防车辆进入。

  公园的两棵大榕树下,因地制宜绕树一圈建了大理石座椅,吸引居民在此聚集。榕树根部以绿色草皮装饰,树干包裹了金色的树干布,枝干上挂满了红灯笼和球形灯,夜晚的灯光打造出美丽的氛围。何阿姨称赞道,“社区工作人员很负责,有一次楼道外墙刚刷好,第二天下雨就掉色了,反映后他们马上要求施工队全部返工。”

  此次西城社区容貌提升工作完成后,西城社区工作人员收到居民专门致电12345表扬5次。这让李欢伟一度错愕,“以往12345的投诉接多了,突然接到表扬还有点不习惯。”

  经 验

  问计于民,避免“办公室方案”不适配

  据了解,此次容貌品质培育提升,西城社区共铺设小区沥青路8500多平方米,改造下水道1500米,规划停车位500个,整治“三线”1800多米,升级改造垃圾分类投放点3个,翻新破旧围墙3000平方米,组织居民400多人开展8场次的墙绘;粉刷4万多平方米楼道,翻新5000平方米建筑物外立面,安装800多套消防器材;新装智能照明灯23个,更换防盗门145扇,更换不锈钢护栏800米,翻新两条健身路径,增设休闲椅、宠物公厕等。

  谈到治理经验,李欢伟认为,最关键还是得下沉一线、问计于民。容貌提升改造涉及方方面面,究竟怎么改,还是居民最了解。“把意见收集起来,避免坐在办公室设计出来的方案实际上不适配居民的需要。”

  您的急难愁盼 我们联手来办

  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南方都市报面向广大市民群众启动“民呼我应·共建美好广州”线索征集活动,若您身边有急难愁盼问题或是基层治理堵点,请向南都反映,我们将及时响应,共同推进问题解决。

  总策划:戎明昌 刘江涛

  执行策划:王卫国 裘萍

  统筹:李陵玻 李欣

  统筹编辑:董晓妍

  统筹记者:廖艳萍

  采写/摄影:南都记者 张思琦 实习生 唐家俊 朱淇 南都政法与民生新闻部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