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城、产、居”一体化,广州火车站及周边片区规划公示
高铁入城 枢纽提质 “大湾区中心站”来了

广州火车站改造概念意向图。 穗规资宣供图

广州火车站,这座见证城市半个世纪“繁花”岁月的老枢纽中心,即将“开”出新的生机,晋级“大湾区中心站”。昨日,广州火车站及周边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在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官网进行征询意见公示(以下简称“《规划》”)。
就在几天前,刚刚出炉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将强力推进广州新中轴(海珠)、广州火车站、罗冲围、环五山创新策源区四大片区改造,本次《规划》公示,打响广州“四片”改造第一枪。
本次《规划》范围位于越秀、白云、荔湾三区相交处,南至东方宾馆南侧-流花路,北至云城南一路-环城高速,东至大金钟路—解放北路,西至瑶台西街(规划)—同德围高架,三个片区规划用地范围566公顷,其中越秀区327公顷,白云区226公顷,荔湾13公顷。
从总体规划上,以广州站定位为“大湾区中心站”为核心,形成三大圈层,包括广州站为枢纽核心圈层、站城产居一体化地区为强赋能圈层、瑶台及三元里改造片区为赋能影响圈层,整体形成枢纽聚能新引擎、国际商贸新平台、绿美广东新示范。
打造高效多维的立体交通支撑
随着经济发展,轨道交通需求陡增,以普速铁路运营为主的广州站已难以满足人们“更便捷、更高效”的出行诉求;与此同时,以批发商贸产业为引领的广州站片区遭遇新的挑战,老城区亟需注入新的发展活力。不久前,广州白云站已正式通车投用,广州站作为“五主四辅”铁路客运枢纽的主要枢纽之一,“高铁化改造”必定加速列入日程。根据《规划》,广州站预计将引入京广、广湛、广深港、广汕等高铁线路,成为“大湾区中心站”。
改造后的广州站,与广州东站形成“中心枢纽群”,打造成 “轨道上的大湾区”重要节点和国内国外“两个循环”战略链接,支撑广州建设世界级的铁路枢纽的目标,实现与大湾区其他城市中心地区1小时互达,与省内城市1.5小时互达,与邻近省会城市3小时互达,与京津冀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5-8小时互达,与1200公里以上的城市群主要城市、东南亚地区8小时互达。
《规划》以缝合城市为主旨,将打造高效多维的立体交通支撑。广州将实现站城无界互通,规划预留站北广场用地,打通广州站“南北交通广场”,打造“枢纽南北城市交通客厅”,形成站城融合的枢纽街区。同时,还将通过加密地铁覆盖,实现广州站站城产居一体化地区轨道站点600米全覆盖;形成立体多维的慢行体系,结合枢纽TOD建设,实现地下空间以及二层连廊的贯通。
《规划》提出,优化火车站片区骨架路网体系,有效疏解地区瓶颈,通过增加对外通道、加密地铁站点、内部交通形成微循环、重要转换节点改善通行能力等方式,提高道路通达性和出行便利性,构建起“绿色、品质、高效、便捷”多模式、高品质的综合交通体系。
以枢纽为牵引,推动传统商圈转型
紧抓高铁入城契机,以枢纽为牵引,广州推动传统商圈向“枢纽+”高质量发展新商圈转型。
过去,广州火车站周边的产业以传统商贸批发为主,流花商圈成为广州重要的贸易名片,依托“商贸带订单、订单带制造”模式,成为支撑广东服装产业集群的核心引擎。随着城市产业转型升级的步伐加快,商圈也面临着品牌难以提升、空间难以匹配等问题,《规划》提出,以广州产业的总体布局要求为目标,以枢纽为牵引,实现传统商圈的转型发展。
以枢纽+时尚产业为例,可保留面向服装、皮具、鞋类、化妆品以及其他时尚行业的研发设计和商贸展销等高附加环节,迁出加工制造、物流运输等环节,并打造一批本土国潮品牌为特色的试点示范市场,推动场地体验化与商品品牌化,发展专业化、科技化、线上化的国际时尚会展,实现展产城融合及本土商贸品牌培育。
同时,在传统商圈的转型发展的基础上,做大枢纽+文化、健康、金融、科创、专业服务等产业,以枢纽+文化为例,可打造广州站文化IP的“文化+会展+商旅”体验闭环,以枢纽+健康为例,可通过医疗资源联动,建设大湾区医康养综合服务区等。
根据《规划》披露的信息,该片区以枢纽为引领,转型疏解产业链,实现产业创新融合发展。
近期,依托原有产业基础,着重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消费+时尚+定制”新型商贸产业生态;中远期,通过与外围城区结对共建,压缩和外迁劳动密集型加工、仓储物流等功能;同步以“枢纽+”牵引产业升级,推动品牌化、定制化、高端化转型提升,融合中心城区优势产业,构建“时尚、文化、健康、金融、科创、专业服务”六大产业集群。
城绿共融,重点打造南北绿轴
根据《规划》,广州站片区立足顶层谋划,坚持“拆、治、兴”并举,以国土空间规划为统领,以城中村、低效产业用地、枢纽周边土地为重点,推动火车站与周边片区各类低效用地再开发,促进形成资源集约、站城产居一体化的空间格局。
广州火车站片区改造以“人民城市”为导向,规划构建宜居宜业的高品质生活新格局。该片区将重点规划多处公共服务设施,涵盖政务中心、公共文化设施、社区中心、社会停车场等,补齐设施短板,充分完善城市服务功能;规划新建、扩建多处中小学设施,科学分配服务人口,有效解决片区“上学难”问题;完善城市绿地系统,新增中轴公园、社区公园等多处高品质绿地公园,推动生活场景、文化场景、生态场景功能复合叠加,为市民营造多样化可选择的丰富体验,带动中心城区重焕新活力。
围绕“白云山—麓湖—越秀山”生态绿轴,延续白云山—越秀山开敞界面,广州站片区将培育成为城绿融合、人城和谐的绿美城区新示范。
该片区将重点打造南北绿轴。南北向,从传统中轴线至人民北路、至广州火车站,到三元里抗英斗争纪念公园,再到白云新城,打造文化商业生态轴;下一步可结合铁路沿线改造,贯通东西向开放轴线,完善城市生态功能,增加休闲体验空间,重塑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打造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美广东”示范亮点。
该片区将优化枢纽门户及入城通道天际线。在机场高速-内环路形成起伏有序、松弛有度的空间秩序,预控廊道空间;此外,形成枢纽集聚、山城互望的空间格局。引导商业商务及公共功能向高铁、地铁枢纽集聚,做大枢纽集聚效应,并形成东低西高的整体空间秩序,提前预控“看历史、看山、看城”三类视廊,努力把好山好水好风光融入城市,打造出“人在城中、城在园中”的美丽新图景。
规划新建多处文化及艺术空间
1974年,广州火车站建成投用。近半个世纪以来,这里既是广州地标,更是改革开放的地标,承载着一代又一代广州人以及外来创业者、务工者、求学者的奋斗历程、城市记忆和集体乡愁。
回顾广州站的辉煌岁月,它在建成后相当长一段时间承担着我国对外交往、中西文化交流、多元文化碰撞窗口的重要使命,“流花玉宇”在两次广交会驱动下,成为“为经济创繁荣、为文化开生机”的蓬勃之地,20世纪80至90年代,以“广州站+广交会场馆”为核心的广州站片区已成为国内规模最大、成交额最高的服装批发贸易集散地。
本次规划将重点延续广州站及站南广场场所记忆,同时,以广州站为文化地标,培育湾区文化客厅。
以广州站枢纽为核心,围绕包括友谊剧院、流花宾馆、邮政大院、站北广场在内,规划新建多处文化及艺术空间场所,推动工作、生活、文化、生态场景功能复合叠加。
在城市设计上,形成两级地标簇群,控制三类视线廊道,并优化重要入城通道城市界面。
一级地标为站南邮政大院簇群,二级地标包括三元里簇群、广园西路瑶台簇群以及站南省旅控地块簇群,最高建筑高度不超过250米;着重预控看历史、看山、看城三类视廊,同时优化广园西路、机场高速、环市西路、内环路等主干道界面,强化枢纽客厅的城市形象。
作为“大湾区中心站”的枢纽地区,广州站片区将打造成为一座有文化、有传承、有故事、有底蕴的区域,为广州在世界城市坐标中进一步提升显示度和美誉度。
深读
今年启动三个项目的首期开发
根据广州火车站及周边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征询意见公示,规划范围位于越秀区、白云区、荔湾区相交处,包含广州站“站、城、产、居”一体化地区、瑶台村城市更新单元、三元里村城市更新单元3个部分。
南至东方宾馆南侧-流花路,北至云城南一路-环城高速,东至大金钟路-解放北路,西至瑶台西街(规划)-同德围高架,规划用地范围566公顷,其中越秀区327公顷,白云区226公顷,荔湾区13公顷。
规划以城中村、低效产业用地、枢纽周边土地为重点,因地制宜推动不同类型用地高效利用,打通或拓宽了包括梓元岗路、走马岗路在内的多条城市道路,加密了城市轨道站点覆盖。
提升改造范围内,预计可提供约316万平方米新建的产业空间,约435万平方米的优质职住空间及公共配套(含多处市区级文化及服务中心、中/小学、变电站、消防站等大型市政设施在内的公共服务配套设施,新建优质居住空间等)。
在加大固定资产投资的同时,优化了产业空间,为中心城区新一轮发展注入强大动力,更补齐了公共服务设施短板,提前为广州站高铁化改造扩容提供条件。
该片区内三个项目的首期开发均计划于今年启动。
“站、城、产、居”一体化地区:近期重点为站北轴线周边及环市路/内环路沿线等重要城市界面、现状用地低效、实施可行性较高的地块。
瑶台村城市更新单元:预计先行启动村集体物业用地的整备,建设安置房,腾挪推动下阶段整备工作。
三元里村城市更新单元:预计先行启动安置房用地的整备。
延续情感记忆,打造文化客厅
在重要节点,如广州站站南广场、人民北路等空间,延续情感记忆,重点保留站南立面“广州站”以及“统一祖国 振兴中华”11个大字;以广州站枢纽为核心,围绕包括友谊剧院、流花宾馆、邮政大院、站北广场、三元里抗英斗争纪念公园、三元里古庙、飞翔公园等在内,规划新建多处文化及艺术空间场所,将广州站片区打造成为一片有文化、有传承、有故事、有底蕴的区域。
对于广州站本体将如何进行高铁化改造,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有关负责人透露,目前,广州市正在与广铁集团同步谋划广州站本体提升改造方案。
本次规划,在“站、城、产、居”一体化地区范围内,结合广州站本体、配套交通一体化设施(综合体)、枢纽综合开发红线范围以及铁路线、城市道路等因素,划定“枢纽单元”,枢纽单元范围可满足未来广州站改造及配套建设用地需求,同时预留交通空间,下一步广州站的老站房改造提升设计,将结合枢纽改扩建相关要求具体开展。
观察
“大湾区中心站”带动白云“四大枢纽”提档升级
昨日,《广州火车站及周边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广州火车站片区三元里村城市更新单元详细规划》在同一天进行批前公示。这意味着,白云区南部三元里、白云新城等片区城市更新的大幕正式拉开。
如今,广州站“升级”为“大湾区中心站”,势必带动白云区“四大枢纽”能级的同步跳升。
从总体规划上,以广州站定位为“大湾区中心站”为核心,形成三大圈层,包括广州站为枢纽核心圈层、站城产居一体化地区为强赋能圈层、瑶台及三元里改造片区为赋能影响圈层,整体形成枢纽聚能新引擎、国际商贸新平台、绿美广东新示范。该片区规划以城中村、低效产业用地、枢纽周边土地为重点,推动土地高效利用,打通或拓宽包括梓元岗路、走马岗路在内的多条城市道路,加密城市轨道站点覆盖,预计可提供约316万平方米新建的产业空间,约435万平方米的优质职住空间及公共配套。
白云区是全市乃至全省生产要素流动最频繁、经济发展最活跃的区域之一。去年,白云机场旅客吞吐量取得全国机场“四连冠”,亚洲最大铁路枢纽广州白云站建成投用。当前,白云区建强用好“四大枢纽”,主动参与广州火车站周边地区综合提升规划,及早做好改造规划和片区发展布局。
一方面,白云区做好枢纽经济文章,打造具有白云特色的“枢纽+”先进制造业、现代金融业、文商旅体业等现代产业集群。另一方面,推动港产城融合,加强广州白云站与广州火车站、白云新城融合发展,打造“黄金三角”商圈,辐射带动黄石、石井等区域,实现从“城市枢纽”向“枢纽城市”跃升。
整合:朱林
采写:南都记者 莫郅骅 通讯员 穗规资宣 南方+记者 刘珊 谭超
来源: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
- 下一篇:彩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