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多名个人和多个团队上榜“国家工程师奖”
苏权科等被授予“国家卓越工程师”称号

港科大(广州)教授苏权科

深中通道管理中心主任、总工程师宋神友
昨日,“国家工程师奖”表彰大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81名个人被授予“国家卓越工程师”称号,50个团队被授予“国家卓越工程师团队”称号。其中,港科大(广州)教授苏权科、深中通道管理中心主任、总工程师宋神友等被授予“国家卓越工程师”称号。广汽动力总成自主研发团队、华南理工大学““两观三性””建筑创新实践与研究团队、广州地铁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安全与运维保障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南方电网特高压柔性直流输电技术研发团队等被授予“国家卓越工程师团队”称号。
港科大(广州)教授苏权科:
坚守18年,破解一项项世界难题,跨越伶仃洋!
香港科技大学(广州)跨海工程与综合交通研究所首席工程师、智能交通学域实践教授苏权科长期从事桥梁隧道工程的勘察设计、科研、施工、技术咨询、建设管理等工作,曾任港珠澳大桥管理局总工程师,作为技术总负责人,全程主持了港珠澳大桥技术和科研攻关。
从陕南的汉江大桥、广东汕头海湾大桥、台山镇海湾大桥,到厦门海沧大桥,苏权科亲历了多座桥梁工程的建设。“建设世界一流桥梁”一直是他的梦想。
苏权科把梦想寄托在了跨越伶仃洋的港珠澳大桥上。2003年,国务院批准开展港珠澳大桥项目前期工作,苏权科就是最初参与大桥筹建的13人之一。
“在这里建桥,一定要建一座为中国人争气的桥,一座在世界上拿得出手的世界一流的桥!”从年富力强到两鬓斑白,时任港珠澳大桥管理局总工程师的苏权科在岗位上坚守18年。苏权科带领团队破解一项项世界难题,以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气魄,勇攀“桥梁高峰”,完成了举世瞩目的港珠澳大桥建设,把众多国际同行眼中的“不可能”变成了“可能”。
深中通道管理中心主任、总工程师宋神友:
填补钢壳砼沉管隧道及离岸海中大跨径悬索桥建设技术空白
宋神友,深中通道管理中心主任、总工程师,全国交通运输系统劳动模范。始终奋战在交通行业设计、建设第一线,先后主持了G325国道九江大桥修复工程等五座斜拉桥的设计,负责了江肇高速、广清扩建、佛开扩建等多条高速公路建设技术管理工作。
2010年,他成为深中通道项目前期工作办公室的第一位员工,并为之奋战至今。面对集“桥、岛、隧、水下互通”于一体的世界级超级工程,他带领建设团队求变创新,为实现“零”的突破,他与团队历时4年进行产学研联合攻关,开展近千组模型试验,攻关前沿性技术,填补钢壳砼沉管隧道及离岸海中大跨径悬索桥建设技术空白,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跨海集群工程成套技术和中国标准,将引领我国跨海通道工程技术实现新跨越,为中国式现代化及交通强国建设作出突出贡献。宋神友主持的深中通道智能建造与信息化协同管理应用示范获得中国公路学会交通BIM工程创新奖特等奖,参与的特大型桥梁风-浪-流耦合作用研究获得中国公路学会科学技术奖特等奖。
采写:南方日报记者 拱千舒 任燚 刘倩 综合新华社、央视新闻客户端
- 上一篇:“国家工程师奖”奖章惊艳亮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