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的体验,请使用竖屏浏览

省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第二场“委员通道”举行,6位省政协委员围绕经贸合作等话题建言献策:

引导企业“组队出海” 实现“一签东盟行” 依托广东优势拓展东盟市场

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张梓望 许舒智 01-25 01:25

广东省政协常委、广州新城市投资控股集团联合创始人曹志伟

广东省政协委员、广州华工信元通信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吴芳

广东省政协委员、广州市从化华隆果菜保鲜有限公司董事长欧阳建忠

省政协委员、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耳鼻咽喉科副主任李健

广东省政协委员,广东工业大学党委常委、统战部部长李靖茂

广东省政协委员、澳门黎氏企业控股有限公司行政总裁黎鸣山

  依托广东优势拓展东盟市场,让网红露营经济变长红,畅通农产品出村进城“最初一公里”……1月24日下午,广东省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第二场“委员通道”举行。六位来自不同界别的省政协委员分批走上通道,围绕经贸合作、智能制造等话题建言献策。

  经贸合作

  曹志伟

  实现与东盟十国签证互免 增加广东与东盟城市直航航班

  “广东与东盟在经贸合作方面有无可比拟的优势,要依托广东优势有序拓展东盟市场。”广东省政协常委、广州新城市投资控股集团联合创始人曹志伟表示。

  从2020年起,东盟就是广东第一大贸易伙伴。曹志伟从三个方面总结了广东与东盟在经贸合作方面的优势:首先是地理优势。广东与东盟地缘毗邻、山水相连。广东拥有广州港、深圳港、珠海港、汕头港、湛江港五大沿海主要港口,拥有9个国家物流枢纽,具备强大的物流运输能力,为广东与东盟各国经贸往来提供了重要支撑。

  其次是产业结构。广东与东盟产业互补互促。去年,广东电动载人汽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新三样”出口东盟继续保持着高位增长;而东盟向广东省出口的约1500种农产品、食品也实现连年递增。在新一轮科技创新和产业变革的机遇下,双方跨境布局更加深入,产业协作更加精细,初步形成“广东研发+东盟生产+全球销售”的产业分工模式。

  最后是民间往来。广东与东盟各国人文相亲、语言相通,渊源深厚。东盟的华人超60%来自广东,他们认同中华文化,熟悉广府话、潮汕话和客家话,这都有利于双方开展经济贸易和文化交流。

  为推动广东进一步有序拓展东盟市场,曹志伟建议,一是省相关职能部门牵头,在东盟各国的首都和重要城市设立经贸办事处,对有意向“出海”的企业开展政策法规培训,帮助对接投资项目,引导企业“组队出海”。

  此外,为推动广东与东盟国家的往来便利,应逐步扩大免签国家范围。他建议向国家有关部门积极申请,实现与东盟十国签证互免,或“一签东盟行”;增加广东各大机场与东盟主要城市直航的航班,充分发挥大湾区世界级机场群在推动贸易往来中的积极作用。

  智能制造

  吴芳

  推进传统工业软件全面转向SaaS化

  工业软件控制数据的自由流动,能打通研发域、供应链域、生产域等,推动业务链实现整体联动和高效协同,被称作“数字之匙”“工业大脑”,是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基础支撑。

  广东省政协委员、广州华工信元通信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吴芳建议,加快发展工业软件产业,以“数字之匙”打开智能制造大门。

  吴芳指出,近年来,广东软件产业快速发展,核心技术持续取得突破,产业规模连年快速增长。同时,广东省工业软件的发展仍然面临一些瓶颈和短板,如“卡脖子”技术仍然存在、数据难于共享、还未形成具有循环造血功能的工业软件产业生态等。

  如何以工业软件这一“数字之匙”打开智能制造大门?吴芳建议,一是完善产业发展政策。加大对企业高端人才引进、股权投资等方面的政策支持力度。引导组建行业联盟,促进政产学研协同创新、深度融合。

  二是发挥企业主体作用。支持国有龙头企业牵头搭建数据共享平台,在确保信息安全的前提下,通过数据共享实现全价值链价值共创、利益共享、责任共担。

  三是推进传统工业软件SaaS(通过网络提供软件服务)化。重视基础应用的共性需求,发掘国内企业的重点刚需,加快推进传统工业软件全面转向SaaS化。通过政产学研协同攻关突破,实现“卡脖子”技术的联合攻坚、重点突破。

  冷链物流

  欧阳建忠

  建设智慧综合服务平台 助力农产品“出村进城”

  “2022年9月,广东专门出台推进冷链物流高质量发展‘十四五’实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基本建成符合广东产业结构特点、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冷链物流体系。我作为一名农业工作者,感到十分振奋。”广东省政协委员、广州市从化华隆果菜保鲜有限公司董事长欧阳建忠说。

  欧阳建忠指出,由于物流冷链保障能力不足,我国每年仅果蔬一项,损失金额就有上千亿元。大量的采后损失不仅侵蚀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基础,也给农产品有效供给带来压力和隐患,让人心痛。

  “很多优质特色农产品产得出却存不住、卖得出却运不起。”欧阳建忠建议,加快冷链物流体系建设,打通农产品出村进城“最初一公里”。构建产地冷链物流服务网络,结合新型城镇化建设,依托县城、重点镇,布局建设一批产地冷链集配中心,拓展集配中心中转集散、分拨配送功能,优化完善县乡村冷链物流服务;鼓励各类农业经营主体加强与冷链物流企业的合作,强化产地预冷、仓储保鲜、分级分拣等冷链物流服务能力,提高从田头到餐桌冷链物流效率。

  “目前,冷链物流信息共享程度低,企业之间、企业与市场之间存在信息孤岛,冷链物流各环节容易出现信息‘断链’现象。”对此,欧阳建忠还建议,参照打车平台的运营模式,建设一个冷链物流智慧综合服务平台,将省级农产品冷链物流中心、产地区域网、销地区域网、冷链物流基地等联接起来,实现在线交易、信息管理、冷链配送、位置跟踪、质量追溯、货物查询等功能,为更多中小微企业提供高品质的一站式冷链物流服务,助力农产品“出村进城”。

  露营经济

  李健

  科学规划、无痕露营 让网红经济变“长红”

  近年来,“露营”成为大众眼中的“网红”话题。而由此衍生出来的露营经济,更是带动了营地建设、装备生产、服务消费这条长长的产业链。

  “一顶帐篷、一炉篝火,围炉煮茶,和三五亲朋好友谈天说地,露营这几年真的很火。”省政协委员、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耳鼻咽喉科副主任李健表示,露营经济一头连接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一头连接着乡村振兴,能量不容小觑。他认为,当前,各地露营经济借助流量吸引游客,这仅仅是第一步。收获口碑和“回头率”,才能让露营经济实现“长红”。

  为此,他建议,首先要加强顶层规划。由省级层面研究出台露营经济中长期规划,结合旅游风景区、公园、步道和公路的建设,科学规划覆盖全省的露营营地网络。鼓励露营行业与文化旅游、亲子教育、农业种植等不同产业资源对接,打造特色营地和露营项目,不断推动乡村生态价值向经济价值高效转化。

  同时要加强规范引导。加强露营行业的指导监管,适当设置准入门槛,明确服务标准,规范露营消费市场秩序,压实经营者的安全责任,切实提升露营行业精细化管理服务水平。

  此外,为了降低露营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要推行“无痕露营”。坚持生态优先、服务大众、休养生息的原则,倡导保护环境、保护生态、绿色出游的旅游风尚,加强露营地的垃圾分类处理和资源循环利用。

  体育锻炼

  李靖茂

  挖掘民间体育资源 开展特色多样大课间体育活动

  “现在越来越多的‘小胖墩’‘小眼镜’‘过敏娃’,让人们对中小学生的健康状况感到担忧。”广东省政协委员,广东工业大学党委常委、统战部部长李靖茂建议,让体育大课间成为孩子强健体魄的多彩舞台。

  2021年,教育部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全面落实大课间体育活动制度,中小学校每天统一安排30分钟的大课间体育活动。2022年,《广东省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行动方案》印发,不少中小学校通过各种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加课外体育活动,比如开展花样跳绳、篮球操、板凳舞、韵律操,甚至还有舞龙、醒狮、武术等极具岭南传统文化特色的体育项目,让孩子们充分享受到体育活动的乐趣,在运动中快乐地成长。

  如何让体育大课间成为学生体育锻炼的有效载体?李靖茂建议,各中小学要将大课间体育活动纳入学校整体教学计划,细化量化任务目标;教育部门要加强督导检查,确保制度落地落实,可以定期组织开展交流活动,评选“阳光体育示范学校”。

  谈及大课间体育活动的落实问题,李靖茂建议,一方面,学校可根据自身办学条件,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充分挖掘民间体育资源,探索开展形式多样、具有特色的大课间体育活动,进一步充实和丰富大课间体育内容。另一方面,要加强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建设,健全体育运动安全管理的制度机制,将安全教育和自我救护技能培训纳入体育教学内容,让学生掌握科学的运动知识,养成正确的运动习惯。  

  大湾区融合

  黎鸣山

  健全生活保障体系 助力港澳青年构建“安乐窝”

  澳门成为全世界人均GDP最高的地区之一,居民生活持续改善,不同族群、多元文化在这里交融共济、和谐发展;澳门同祖国内地的交流合作日益密切,澳门居民对国家的认同感和向心力不断增强,整座城市充满活力和希望。 

  “我亲眼见证了澳门历史上发展最好的时期。”广东省政协委员、澳门黎氏企业控股有限公司行政总裁黎鸣山表示。

  “今年是澳门回归祖国25周年。港澳青年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是促进港澳人心回归的长远之计,也是港澳地区进一步发展的上上之策。”为更好促进港澳青年融入大湾区发展,黎鸣山建议,一方面,搭建数字桥梁。建立面向港澳青年的信息发布平台,加强大湾区政策、项目和人才推介,提供专门的咨询和“一站式”综合服务。加强与港澳高校和各类青年团体的沟通联系,在平台上及时对接发布创业就业信息,吸引更多港澳青年来内地就业创业。

  另一方面,完善配套服务。打造综合服务平台,围绕居民出行、通关、通讯、支付、吃住游等,提供畅行大湾区的一站式便捷体验。推动实现统一身份认证、电子签名互认,社保、医疗、创业等高频公共服务“跨境通办”。健全港澳青年在内地生活保障体系,提供购房和往返交通优惠,助力港澳青年构建“安乐窝”。推动医疗保险跨境结算和医疗记录互认,便利港澳居民湾区就医。

  整合:李思萌

  摄影:南方日报记者 张梓望 许舒智 见习记者 郑新洽

  来源:南方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