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的体验,请使用竖屏浏览

广东数字金融聚力前行 积极转型探索新业态

中国人民银行广东省分行副行长吴燕生表示,下阶段将加快拓展数字人民币政企端应用场景

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罗曼瑜 02-05 02:47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要“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作为五篇大文章之一的数字金融承担着助力变革、深化服务、支持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的使命任务,是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能。近日,南都·湾财社推出年度策划——“广东金融的五篇大文章”,本期为策划的第五篇,关注的正是数字金融。

  作为数字经济大省,广东省近年来全面推进数字经济强省建设,把数字经济作为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和新引擎,数字经济规模连续多年领跑全国。广东金融监管部门也在积极引导辖内金融机构加大对数字金融的投入,用数字技术弥合金融与实体经济的鸿沟,数字金融取得快速发展。

  政策红利推动数字金融高质量发展  

  自《广东省数字经济促进条例》《2023年广东省数字经济工作要点》《2023年广东省金融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等政策文件发布以来,发展数字金融在广东达到新战略高度,金融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的路径和重点任务也得到明确,优化移动支付应用,推进数字金融与产业链、供应链融合的举措不断推出。

  为增强广东的数字金融竞争力,广州等城市释放了不少“政策红利”,将金融科技和数字金融相关主体纳入政策扶持范围。此外,相关机构还通过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用地保障等措施鼓励金融机构和金融科技企业在当地注册或运营及举办相关行业活动,营造行业氛围。

  在相关政策的指引和扶持下,广东包括数字金融在内的金融业2023年发展态势良好。官方数据显示,2023年前三季度,广东金融业增加值约9500亿元,同比增长7.3%,占GDP比重约10%。广东各类法人金融机构数量319家,分支机构数量达1.7万家,位居全国第一,遍布全省营业网。

  细剖成果背后,加大相关企业贷款是根本。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广东监管局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三季度末,辖内高技术产业、知识产权密集产业、数字经济核心产业等贷款同比分别增长23.08%、21.57%、24.91%。  

  运用大数据搭建“珠三角征信链”平台  

  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是金融数字化基础之一。围绕着数据规范、数据交易,广东也在基础设施层面积极推进数字金融的发展。

  数据规范共享方面,中国人民银行广东省分行指导相关银行电子结算中心应用区块链、大数据等技术搭建“珠三角征信链”平台,推动地方征信平台、企业征信机构等区域征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推进信贷信用信息、政务信息、公用事业信息、商业交易等不同领域的涉企信用信息归集、共享与应用,实现上链信用信息9406万条,服务金融机构累计查询企业信用报告635万笔。

  在数据交易上,2023年广州数据交易所的佛山、湛江、惠州、清远服务基地相继揭牌运营,面向广东,辐射全国,承担数据交易服务后台的角色,涵盖银行、保险、政府、医疗、旅游、农业和康养等领域行业数据产品已上架交易。

  数字金融也在反哺实体经济的发展。广东制造业大省的发展离不开“金融血液”的滋养,特别是对中小微民营企业的融资支持上起到了重要作用。以“粤信融”为例,该平台是由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牵头组织协调,相关银行电子结算中心配合开发建设的广东省中小微企业信用信息与融资对接平台,可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有效解决金融机构发放贷款过程中存在的数据来源少、标准不统一、查询不便等问题,便利商业银行全面了解企业状况,提高商业银行业务办理效率,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贵、融资难。  

  数字人民币试点场景不断丰富  

  近年来,广东积极推动数字金融创新,数字人民币、数字支付、数字信贷、数字证券、数字保险等数字金融业态蓬勃发展,数字人民币是其中的标志性产品之一。

  过去一年,数字人民币、数字保险等数字金融业态取得良好进展。2023年3月,广东印发《2023年广东金融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其中提出要提高金融数字化水平,推进全省范围内数字人民币应用创新试点和深化资本市场金融科技应用创新试点,释放了加快数字人民币发展的鲜明信号。

  围绕上述政策引导,广东省内多个地市数字人民币试点场景不断丰富,不仅在食、住、行、游等重点民生领域场景落地,还探索开放了公积金缴存提取、贷款、工资发放、预付式经营、缴纳税费、慈善捐款等特色应用场景。中国人民银行广东省分行副行长吴燕生近日表示,下阶段将加快拓展数字人民币政企端应用场景,扎实推进数字人民币试点工作。

  值得一提的是,南都·湾财社记者观察到,数字人民币还在乡村振兴、中小企业纾困等方面持续释放普惠价值。例如,去年4月,国内首笔“再贴现+绿票贴现+数字人民币”业务落地东莞,助力快速解决企业票小、票散、融资慢难题。2023年8月,广东首笔“数字人民币+企业信贷+绿色金融”场景业务落地中山,有效降低了企业资金成本。

  数字化也在赋能广东保险生态的发展。南都·湾财社记者注意到,广东的数字保险在过去一年里取得不错的发展势头。2023年7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广东监管局发言人曾表示,辖区内(险企)服务运营线上化水平达99%以上,投保及服务自动化水平达90%以上。此外,针对县域农业防灾减损,“粤农保”AI数字农业综合服务平台,累计为1638.21万户次农户提供承保服务。

   焦点

  广东数字金融应在哪些方向重点发力?

  数字金融承载着数字经济的发展动能,在助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更有着重要使命。作为数字经济大省,广东数字金融有何具体发展目标,又将往哪些方向重点发力?

  “根据广东省‘十四五’规划和‘十四五’金融改革发展专项规划,数字金融发展的具体目标为:在数字人民币应用领域先行示范,营造全球一流的金融科技创新创业生态环境,设若干个在全国具有重要影响力的金融科技专业园区,引进10家以上国家级金融科技研发机构,培育10家以上国际知名的金融科技独角兽企业和5家以上金融科技上市公司,一批安全效率并重、国际国内通行的金融科技创新标准,建成国际化金融科技产品开发、企业培育、推广应用高地。”2023年9月,广东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倪全宏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着眼未来,广东数字金融在助推数字经济的发展上,有多个角度可以发力。倪全宏介绍称,未来,数字金融推动数字经济、实体经济发展,可以从建设广东数字金融创新产业园、发展跨境资本业务、支持中小微企业创新、在产业链供应链上赋能企业业务扩张等多个方面有所作为。

  此外,在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研究员、健康金融实验室主任任国征看来,金融机构应该加强信息技术研发和应用力度,提高数字化服务能力和水平,例如开发移动支付、在线贷款、智能投顾等数字化金融服务产品。要加强战略布局,加快建设以5G网络、全国一体化数据中心体系、国家产业互联网等为抓手的云网融合、绿色低碳、安全可控的智能化综合性数字信息基础设施,打通经济社会发展的信息“大动脉”。

  值得注意的是,数字金融的快速发展也会带来一些新的风险形态,如数字鸿沟、算法歧视。南都·湾财社记者了解到,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先后对外公示14个金融科技创新应用(含两个跨境金融创新应用),已有4个创新应用成功完成测试应用纳入金融科技创新监管工具,创新主体涵盖商业银行,科技公司、监管机构,支付机构、科研院所等,在普惠金融、数字风控、跨境贸易结算、智慧金融、监管科技等领域涌现出一批典型应用,不断赋能广东金融业高质量发展。

  其中,在跨境金融创新管理方面,内地与港澳三方金融管理部门制定金融科技创新监管合作工作方案,通过建立健全三地金融创新信息共享与风险监测预警机制,助力大湾区金融科技创新交流合作得到进一步深化。

  策划:王莹 统筹:任先博

  采写:南都·湾财社记者 罗曼瑜 实习生 周一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