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高质量发展生动书写文明交流互鉴新篇章
广东民俗破圈出海 促进民心相融相通

巴黎街头,“潮州青龙庙会”活动。 资料图

谭公庙。 资料图
去年12月,春节正式被确定为联合国假日,“中国年”升级为“世界年”。龙年春节,中华传统文化再度破圈出海。在泰国,以大峰祖师信仰创建的华侨报德善堂,举行隆重仪式膜拜宋大峰祖师。经过一个世纪的发展,华侨报德善堂已成为泰国社会一股不容忽视的慈善力量。在加拿大,位于不列颠哥伦比亚省、承载着广东谭公民俗文化的谭公庙,也将开放游览活动,向华人社群及当地人介绍早期移民的故事及谭公庙文化背景。
南粤大地民俗文化丰富多彩、底蕴深厚,数百年来随广东人外出闯荡的脚步,在世界各地生根发芽、传承演变,凝聚同胞乡情、激励勤劳奋斗,并得到当地社会高度认可、推动文化交流、广受保护传扬。
这些广东民俗传承浓浓乡愁,成为展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重要窗口,破圈出海与世界高频互动,以高质量发展生动书写文明交流互鉴的新篇章。马来西亚增江冼太庙理事会相关负责人向南都、N视频记者表示,在冼夫人诞辰这天邀请当地官员、华侨华人参加“千人宴”,就是为了增进彼此间的文化交流。
团结海内外同胞
积极弘扬中华文化、岭南文化
当地时间2月18日,位于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承载着广东谭公民俗文化的谭公庙,将开放游览活动,向华人社群及当地人介绍早期移民的故事及谭公庙的文化背景。这是一座与广东渊源深厚的庙宇,亦是受当地官方认可的加拿大最古老的华人庙宇。
今年春节前夕,马来西亚增江冼太庙理事会常务副会长莫天来曾向南都记者透露,今年1月5日(农历十一月廿四),冼夫人诞辰这天,增江冼太庙会再次举办“千人宴”,邀请在当地的国会议员、华侨华人等参加,以增进彼此间的文化交流。
在马来西亚,与丝路精神高度契合的冼夫人文化精髓,不仅促进了华人群体的团结,还带动了马来西亚民族融洽,使马来族、华族和其他民族之间出现了团结友好、共同发展的新局面。莫天来曾告诉南都记者,他们一直坚持倡导茂名高州同乡学习冼夫人精神,对内维护团结,对外维系民族和谐。
在冼夫人精神的凝聚下,当地高州同乡的往来更为密切,举办联欢晚宴、捐赠建设经费帮助修缮其他会馆等,增江冼太庙理事会积极投入公益事业,经常资助当地华文学校。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华文学校里不全是华裔学生,有20%是马来族。
在法国巴黎,有着30多年历史的“巴黎13区华人彩妆游行嘉年华”活动上,广东民俗元素也吸引了众多目光。绣制着“潮州青龙古庙”六个金色大字的旗帜在沿途超十万名游客的簇拥之下,缓缓穿行在法国巴黎街头,引来阵阵喝彩。
潮州青龙古庙主祀青龙爷安济圣王,“潮州青龙庙会”也是广东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海内外潮人凝聚乡情的重要纽带。
长期以来,广大侨胞利用广泛的海内外人脉网络和跨文化交流经验,积极弘扬中华文化、岭南文化,为促进文化交流、民心相通作出新贡献。
激励华人勤劳奋斗
成为展示中华文明的重要窗口
数百年来,来自故乡的民俗文化成为华侨华人寄托乡情的载体,陪伴他们在异国他乡走过跨越百年的风雨同舟路。如今,在海外得以传承发展的广东民俗已是面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大湾区故事、广东故事,建设展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重要窗口。
在澳大利亚悉尼市中心附近的静安街,有着中式红砖绿瓦牌楼的洪圣宫,传承于肇庆,已在此矗立逾百年。100多年前,肇庆高要先辈远渡重洋来到悉尼种菜为生。在艰苦卓绝的奋斗岁月里,澳洲要明洪福堂同乡会出资买下了静安街的这片房舍,在保留原有房舍的基础上,于1910年建成了洪圣宫。高要同乡们将对家乡的思念、对生活的美好愿景寄托其中。当时,他们还以低廉的租金将这些房舍出租给老人和新移民,帮助他们在此安居乐业。
太平洋彼岸的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谭公庙,也展示着广东人的勤劳智慧。据记载,谭公生于元代,归善县红花园谭阁地人(现惠东县大布村)。后人有感于他救民于水火的传奇,便建起了“谭公庙”。19世纪60年代,广东五华客家人魏泗漂洋过海前往加拿大谋生,带去了谭公像,使得原本流传在广东的谭公民俗文化,在异国他乡落地生根。
魏泗的后代、维多利亚谭公庙现任负责人之一Jackie Ngai向南都记者介绍,作为从东方漂洋过海来到北美的异乡人,即便在当时华人普遍遭受歧视的背景下,魏泗仍凭借着自己的智慧和勤劳换来了建谭公庙的本钱。后来几经易址,1911年,当地客家社团建造了一座四层楼建筑。翌年,谭公庙搬至顶层,多年来华裔远近前来参拜者众。
融入各地创新发展
惠及华人以外群体
从广东流传至世界各地的民俗文化,不仅仅影响着华人群体,也逐渐融入当地,见证文明交流互鉴,持续惠及华人以外的群体,以文化交流互鉴促进民心相融相通,不断扩大“朋友圈”,从广东这个窗口展示中华文明之美。
数百年前,包含慈悲乐善精神的大峰信俗,随着潮汕人的迁移传至东南亚,并在当地开枝散叶。其中,以大峰祖师信仰创建的泰国华侨报德善堂,经过一个世纪的发展,成为泰国社会一股不容忽视的慈善力量。
20世纪三四十年代,华侨报德善堂开办华侨助产医院,又渐渐扩展到全科的华侨医院,并将慈善工作进一步拓展到社会救济等众多领域。此后,华侨报德善堂成立了华侨崇圣大学,并在该校开办中文系,教授华文。经过长期不断的善举,华侨报德善堂把潮汕地区民众的大峰祖师崇拜带入泰国社会并得到了认可。华侨报德善堂负责人苏细表示,将不遗余力继续各项救济恤难、扶贫济困、严冬送暖、灾后扶助、施医赠药、兴教办学等善行。
在柬埔寨铁桥头,历经近百年岁月的三山国王庙,源自广东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三山国王祭典,承载着柬埔寨潮汕侨胞的乡情。铁桥头三山国王庙每逢元宵节举办的“游神”活动,总会吸引大量市民和游客围观。去年元宵节,甚至有人从法国、美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专程赶来观看。
柬埔寨铁桥头柬华理事会会长赵伟如告诉南都记者,当地潮汕人还在铁桥头三山国王庙附近修建了华文学校,三山国王在当地已逐渐成为一种精神纽带,共同的民俗文化和华文教育,将人们凝聚在一起,守望相助。
在海外传承的广东民俗,以高质量发展凝聚起强大精神力量,涵养向上向善、刚健朴实的文化,焕发出热烈升腾的时代气象。
统筹:南都记者 向雪妮
采写:南都记者 翁安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