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代载人飞船“梦舟”、月面着陆器“揽月”于元宵节公布
三步飞月球 揽月启新程

我国将在2030年前实现载人登陆月球开展科学探索。 IC供图

新一代载人飞船方案图。 央视供图

月面着陆器方案图。 央视供图
元宵节当天,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公布,新一代载人飞船命名为“梦舟”,月面着陆器命名为“揽月”。按计划,我国将在2030年前实现载人登陆月球开展科学探索,目前,梦舟飞船、揽月着陆器和长征十号运载火箭已全面进入初样研制阶段,各项工作进展顺利。根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公布的载人登月初步方案,在未来的载人登月任务当中,将采用两枚长征十号运载火箭先后将揽月着陆器、梦舟飞船送至地月转移轨道。
“揽月”取自古诗词“梦舟”开启新征程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经公开征集评选,近日,中国载人月球探测任务新飞行器名称已经确定,新一代载人飞船命名为“梦舟”,月面着陆器命名为“揽月”。这两个名字,有何寓意?
中国空间站建造完成后,登陆月球成为中国人探索太空的下一个目标。随着载人月球探测工程登月阶段任务全面启动实施,用于载人月球探测的新飞行器命名也提上日程。2023年8月,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面向社会公众开展了载人月球探测任务新飞行器名称征集活动,在全社会引起广泛关注和热情参与,共收到来自航天、科技、文化传播等领域的组织机构与社会各界人士的近2000份投稿。经专家遴选评审,将新一代载人飞船命名为“梦舟”,将月面着陆器命名为“揽月”。
在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当中,载人飞船“神舟”、货运飞船“天舟”的名字都具有非常典型的中国文化特色,将新一代载人飞船命名为“梦舟”,是这种文化特色的传承和发扬,寄托了中国人对探索太空、飞向月球的美好期待。
“梦舟”寓意载人月球探测承载中国人的航天梦,开启探索太空的新征程,也体现了与神舟、天舟飞船家族的体系传承,新一代载人飞船包括登月版和后续执行空间站任务的近地版两个型号,其中,登月版采用“梦舟Y”,即飞船名称+“月”字音节的大写首字母。“揽月”取自古诗词“可上九天揽月”,彰显中国人探索宇宙、登陆月球的豪迈与自信。此前,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已被命名为“长征十号”。
“揽月是月面着陆器,月面着陆器那是要接触到月亮的,所以用‘揽’这个动词,你看它的提手旁,特别主动,就像我们人类伸出一只手去温暖地拥抱月亮。”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郦波介绍到,1986年的3月,“863”计划公布,当时航天技术成为第二大项。从1986年的3月到今年的2月,刚好整整38年。“而且我们的航天员在月地之间来往,不就是谈笑凯歌还吗?这首词最妙的是最后一联,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我们的载人登月,不就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最美好、最壮丽的登攀吗?”
载人登月主要过程分为三步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选择在元宵节公布载人登月重要航天器的命名方案,代表了中国人从古至今对月亮的热爱和憧憬,可谓恰逢其时、别具意义。
梦舟飞船是在神舟飞船基础上全面升级研制的新型天地往返运输飞行器,由返回舱和服务舱组成,主要用于我国载人月球探测任务,兼顾近地空间站运营,登月任务可搭载3名航天员往返地面与环月轨道,近地轨道飞行任务可搭载7名航天员往返地面与空间站。
揽月着陆器是我国全新研制的地外天体载人下降与上升飞行器,由登月舱和推进舱组成,主要用于环月轨道和月球表面间的航天员运输,可搭载2名航天员往返,并可携带月球车和科学载荷,是航天员登陆月球后的月面生活中心、能源中心及数据中心,支持开展月面驻留和月面活动。
“梦舟”“揽月”如何飞往月球?根据载人登月初步方案,在未来的载人登月任务当中,主要过程包括:采用两枚长征十号运载火箭先后将揽月着陆器、梦舟飞船送至地月转移轨道。两个飞行器在环月轨道进行交会对接,航天员进入着陆器,并由着陆器将航天员送上月面,航天员在月面按计划开展科学考察和样品采集。完成既定任务后,航天员乘坐揽月着陆器上升到环月轨道,两个飞行器再次交会对接,航天员将月球样品转移到飞船,飞船由月地转移轨道返回地球。
已全面进入初样研制阶段
按计划,我国将在2030年前实现载人登陆月球开展科学探索,目前,梦舟飞船、揽月着陆器和长征十号运载火箭已全面进入初样研制阶段,各项工作进展顺利。中国人正一步步将“上九天揽月”变为现实。
据报道,梦舟飞船采用模块化设计,由返回舱和服务舱组成,可以同时满足我国近地空间站运营、载人月球探测等任务的需求。
据航天科技集团五院载人航天领域研制人员马晓兵介绍,相比神舟飞船的三舱结构,新一代载人飞船大的外形,采用了两舱结构,一个服务舱和一个返回舱,“这样的话整个返回舱作为一个整个结构尺寸就是直径比原来的更大。相对于这个有效的容积,在单舱状态下有效容积应该更多一些,这样能支持长时间的飞行。那我们在登月任务的时候还是3人,在近地任务的时候,可以提高到最多可以承载7人。”
2020年5月5日,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首飞成功,将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送入太空,在3天的飞行试验中,试验船进行了多项关键技术验证,科研人员获得了大量的试验数据。5月8日,试验船从远地点高度超过8000公里,以接近第二宇宙速度再入返回,以此验证新一代载人飞船返回方案。
“验证了整个的返回舱气动外形,包括一些重复使用的设计,还有群伞回收等关键技术。那么针对月球任务,实际上我们还要再进一步的就是把相应的全面性的、体系性的东西,包括逃逸系统这些,都要做全面性的系统升级。上次也是没有载人的,载人支持的环境生命保障系统这些都要增加上去,保证可以实现去月球和安全返回。”马晓兵进一步介绍。
针对深空载人飞行时间长、飞行距离远的特点,研制人员重点加强了对航天员安全保障方案的设计。马晓兵表示,近地飞船离地球还比较近,当发生应急的时候,可以在4小时内应急返回地面,但如果去了月球的话,天地往返时间至少在两天以上,这就要求飞船自身具有一定的冗余系统、足够的冗余系统,来保证自己能维持这么长时间,对航天员的生命保障,即使发生紧急故障的时候,也要依靠自身来进行返回。
梦舟飞船等研制生产出来以后,还要进行地面大量的测试和验证实验,确保整个的设计在地面可以保证它验证到可实现。
整合:李芷琪
来源:央视新闻、中国载人航天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