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自行车行业规范公开征求意见
鼓励企业对电池编码标识 推动电池信息溯源管理

广州大道五羊邨路段行驶的电动车和单车。 南都记者 冯宙锋 摄(资料图)
4月7日,工信部宣布,消费品工业司研究起草了《电动自行车行业规范条件》(下称《规范条件》)及《电动自行车规范公告管理办法》(下称《办法》),现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工信部表示,《规范条件》的起草是为了加强电动自行车行业管理,促进电动自行车企业规范化生产,强化电动自行车产品质量安全,推动国内电动自行车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办法》的制定,则是为了顺利实施《规范条件》,开展电动自行车行业规范公告管理工作。《规范条件》在企业布局、工艺装备、产品质量与管理等八个方面对电动自行车企业、行业主管部门、市场监管等各方提出了要求。
去年全国电动自行车火灾同比增加17.4%
因车辆和电池问题引发事故最多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两轮电动车生产国和消费国。据中国自行车协会数据,中国两轮电动车保有量达到约3.5亿辆,规模超过汽车。
与此同时,电动自行车火灾事故也层出不穷。据国家消防救援局统计,2023年全国共接报电动自行车火灾2.1万起,同比增加了17.4%。
浙江绿源电动车有限公司总裁倪捷曾表示,电动自行车火灾事故可分为四类,其中因车辆和电池在设计和制造上存在安全隐患引发的火灾事故占比最多。
电动自行车常用的电池可分为锂离子电池和铅酸电池两大类,其中,锂离子电池凭借着体积小、重量轻、寿命长、绿色环保等优势被广为看好。研究机构EVTank预测,到2025年,锂电电动自行车的渗透率将达56.4%。
针对电动自行车电池,《规范条件》对电动自行车企业的工艺装备提出要求,“电动自行车企业应具有电动自行车用锂离子蓄电池过充切断、互认协同充电等必要检测能力。”
此外,《规范条件》还提出,企业应将锂离子蓄电池使用及回收风险在整车产品说明书显著位置予以说明。
废旧锂电池回收利用行业混乱
企业加强经销商管理
据央视新闻报道称,当前,废旧锂电池回收利用行业存在部分资质不全的小作坊、工厂擅自回收拆解废旧锂电池,并进行粗加工牟利的现象。据央视新闻估算,目前电动自行车领域大概有100多家电池企业在供货,其中,三分之一的供货量由小作坊违规改装而来,安全质量难以得到保障。
《规范条件》提出,企业应加强经销商管理,督促经销商抵制提高蓄电池电压容量、解除限速等违规篡改行为,为消费者提供规范使用和维护保养知识,并提醒消费者安全使用锂离子蓄电池。《规范条件》对电动自行车电池的回收也做出了相应的规定。《规范条件》鼓励企业对生产或采购的电动自行车蓄电池进行编码标识,推动电池信息溯源管理。
广州建立电动自行车锂电池相关团体标准
突出电池组的安全性管理
2023年广州市市场监管局发布《电动自行车用锂离子电池和电池组技术规范》团体标准。此次发布的团体标准在推荐性标准的基础上,结合广州实际,重点对电池安全指标进行补充和规范,为提升广州电动自行车用锂电池质量安全水平提供了依据。
该团体标准突出高温天气适应性,增加电芯高温外部短路、电芯及电池组热滥用等涉及高温使用的项目;将热失控项目的触发条件改为更符合实际使用情况的热触发。考虑到随使用时间增加,电池组保护板元器件老化损坏、保护功能下降的情况,新出台的团体标准对“循环寿命”项目要求每100次充放电后,进行一次电池组保护电路的保护性能考核。
同时,突出对电池组的安全性管理,增加了过充电、外部短路等电池组安全项目,提高了电池组安全性能指标;增加了温度报警和预警、过电压预警、数据上传等项目,加强了对电池组管理系统的安全保护功能。
综合:杨景博
来源:中国消费网 界面新闻
- 上一篇:“核准追诉”意味着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