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的体验,请使用竖屏浏览

中国极地科考破冰船时隔近20年再次访港,它到底有多强?

“雪龙2”号搭载“十八般兵器”可双向破冰 续航2万海里以上

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易福红 04-09 01:46

  4月8日,“雪龙2”号缓缓驶入香港尖沙咀海运码头,展开为期5天的首次访港行程。 新华社发

  ◎“雪龙2”号总共10层,露出水面部分高度40米左右。

  ◎总长约122.5米,排水量近1.4万吨,最大宽度22.3米,定员101人。

  ◎是全球第一艘实现艏向、艉向双向破冰的极地考察破冰船。

  4月8日上午,执行中国第40次南极考察任务的中国第一艘自主建造的极地科考破冰船“雪龙2”号抵达香港,将展开为期五天的访问行程。

  香港各界在尖沙咀海港城举行热烈的迎船仪式,此次是“雪龙2”号首次到访香港,也是继“雪龙”号2004年停靠香港后,中国极地科考破冰船时隔近20年再次访港。

  2004年10月,中国第21次南极考察即将出发之际,“雪龙”号极地考察船在香港举办了开放日等活动,受到香港市民的热烈欢迎。

  据介绍,为纪念中国极地考察40周年,“雪龙2”号在香港将展开连续5天的系列活动,包括举办“雪龙2”号开放日、科研交流、科普讲座等系列爱国主义宣传教育和科普交流等。

  中国第40次南极考察由自然资源部组织。考察队由来自国内80余家单位的460多人组成,于2023年11月1日从国内出发。日前,执行中国第40次南极考察任务的“雪龙2”号在南极秦岭站载上考察队员,启程返回中国。

  此次访问,除了随船的中国第40次南极考察队领队兼首席科学家张北辰及“雪龙2”号船长肖志民外,还有多位国家顶尖极地领域科学家及大学教授参加活动。

  “雪龙2”号的破冰能力究竟有多强?作为极地考察和海洋科学研究的移动平台,这艘船上有哪些独特的设计?

  续航能力 2万海里以上,是南极点到北极点距离的2倍

  “雪龙2”号总共有10层,其中1—3层为机舱和设备区域,4层为餐厅、登船大厅、实验室区域和作业区,5—9层是生活区域,10层最高,是驾驶室。“雪龙2”号露出水面部分的高度则在40米左右。

  “雪龙2”号总长约122.5米,排水量近1.4万吨,最大宽度22.3米,定员101人。“雪龙2”号在每小时12海里的情况下,续航力在2万海里以上,接近地球南极点到北极点距离的两倍。

  王牌“杀手锏”以每小时2~3海里破1.5米冰加0.2米积雪

  破冰船,顾名思义就是要能在冰区破冰航行。“雪龙2”能以每小时2~3海里的船速,连续破1.5米厚的冰加0.2米积雪。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雪龙2”在破冰上,还有一个王牌“杀手锏”——双向破冰。

  “雪龙2”号是全球第一艘实现艏向、艉向双向破冰的极地考察破冰船。双向破冰,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船舶在冰区的机动性,即使在密集度非常高,冰非常厚的情况下,也可以通过前进或者后退的方式,灵活调整航向或者船位,一方面提高了安全性,减少了被困的风险,另一方面我们可以更大程度地满足科考作业的需求。

  搭载“十八般兵器”“雪龙2”号有许多独特设计

  除了“双向破冰”的超能力,作为极地考察和海洋科学研究的移动平台,“雪龙2”号还有一些独特的设计,可以说是搭载了“十八般兵器”。

  ①在船首,科学桅杆设有约2平方米平台,并且比船身更靠前,这样可以尽量避免大气科学观测采样受船舶自身干扰影响,提高观测准确度和样品纯净度。

  ②在船尾,约600平方米的开放式作业甲板,不同规格的吊车,可以满足设备收放和拖曳作业。而且甲板上的8个标准集装箱箱位,还可以安置移动式集装箱实验室。

  ③在船尾右舷设有科考集中操控室,可以用于科考绞车、科考仪器设备等的集中操控和协同作业。

  ④“雪龙2”号作为科考船,还专门配备了第一、第二通用实验室、物理实验室、低温实验室等580多平方米的实验空间,队员们取样回来,第一时间就可以在这里完成初步的样本处理和检测。

  ⑤从结构来看,“雪龙2”还有一个独特设计。在船首的船底下面,有一个箱型龙骨的结构,它可以确保安装在船底的科考设备,不会受到航行时海水产生的气泡和破冰产生的碎冰影响,保障了设备安全,数据也更加准确。

  ⑥此外,“雪龙2”号还配备有一架直升机,可以在冰区寻找航道,也可以用于应急救援、人员运送、远距离科考作业、物资吊运等任务,在北冰洋科考上,还可以用来驱赶北极熊。

  “月池车间”保证设备不受太多气象和海冰约束

  在“雪龙2”号上,有一个特殊的车间,它有一个很好听的名字,叫做“月池车间”。什么是“月池车间”?

  月池就是在船体内部的一个竖状井道,可以直通海底,用来施放或者回收设备。为什么叫月池?潜水员通过井道到水下进行作业,他向上看的时候,因为船体内部是亮的,他看到这个井道是非常圆的一个亮光,和月亮一样。这个井道里面是有水的,在船体内看着非常像一个小水池,所以名字就叫月池。

  月池有什么用呢?当极地天气比较恶劣,海浪造成船大幅摇摆,这时在船外施放设备就非常不安全。另外,在极地很多作业区域,海面会被冰覆盖,也会给设备施放带来困难。有了月池就不会受太多的气象条件和海冰的影响约束,科考作业的时间空间都会拓展。

  智能化很高 几乎所有重要设备都配备传感器

  独特的设计让“雪龙2”号的活动能力和科研能力大大增强,除此之外,它的智能化程度也很高,是一条非常“聪明”的科考船。

  “雪龙2”的智能化,可以说是体现在了船上的方方面面,智能船体、智能机舱、智能实验室等等。

  在船上,几乎所有重要设备都配备了传感器,可以实现全船信息的全方位智能感知、获取、交换和展示。一旦哪里发生故障或者异常,信息都会第一时间反馈到驾驶室综合报警平台,驾驶室再根据实际情况通知负责人进行处理。

  在驾驶室,不仅可以监控全船自身的状态,而且海冰分布图、雷达图、航线图等一应俱全,在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和数据处理与分析技术的配合下,实现船舶和科考的智能化运行。

  船上大部分的考察设备都是遥控操作的,可以提高作业人员的安全性,不需要在恶劣海况、恶劣天气的条件下露天进行操作。另一方面,作业人员可以带着遥控器多角度多位置去观察设备的运行状态,也能更加保证设备的安全运行。

  “绿色”科考 发电机装有降氮氧化物排放装置

  除了智能化程度高,“雪龙2”号还是一条“绿色”的极地科考破冰船,也就是它能很好地保护极地环境。

  这方面又有哪些特殊装置呢?

  “雪龙2”号除了满足最新极地规则中防污染要求外,船舶发电机组排气管都装有降低氮氧化物排放的特殊装置,优于国际海事组织最严格的环保要求。

  此外,由于是在极地航行,“雪龙2”号全船采取防寒保暖设计,船舱内温度保持在20摄氏度以上。船上还配备有先进的全回转吊舱和侧推器,能抵御12级大风和5米以上浪高的海况。在减摇水舱的作用下,能确保船舶在恶劣海况中平稳航行。

  第40次南极科考

  2023年

  ◎11月1日 中国第40次南极考察队“雪龙”号、“雪龙2”号和“天惠”轮“三船”出发。  

  2024年

  ◎1月22日 “雪龙”2号完成在阿蒙森海及邻近海域的综合调查。

  ◎2月7日 中国第五个南极考察站秦岭站开站。

  ◎3月15日 “雪龙”号完成在南极半岛邻近海域、宇航员海、普里兹湾的海洋生物、水体环境、沉积环境、大气环境及海冰环境综合调查任务。

  ◎4月8日 “雪龙2”号到访香港。“雪龙2”号历时161天,总航程8.1万余海里,香港是“雪龙2”号回航首站。

  整合:易福红

  来源:央视 新华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