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的体验,请使用竖屏浏览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保险学院副院长孙洁建议:

尽快出台老年病医院基本标准 加强医疗机构适老化服务能力

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熊润淼 04-13 01:43

  老年人医疗健康服务刚性需求越来越大,聚焦“老有所医、老有所养”和适老化改造,应如何提升老人就医体验?2024全国两会期间,南都记者采访了解到,今年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保险学院副院长孙洁教授提交了多份提案,其中一份正是关于“深化居家社区医养结合服务 协调推进老年宜居环境建设”的提案。在提案中,孙洁建议,要不断优化老年就医环境,加强医疗机构适老化服务能力建设。

  老年就医存在出行不便等普遍难题

  作为连任三届的全国政协委员,孙洁持续关注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相关政策的不断完善,其中多项建议被有关部门采纳。据孙洁介绍,考虑到老年人的多层次多样化需求,去年间,她通过发放2000多份调查问卷、召开多场座谈会围绕居家养老所需要的社会支撑体系展开调研。

  “老年人群体在就医看病、取药买药方面,涉及到的第一点就是出行的问题。比如说老人得的慢性病、基础病比较多,需要经常去取药,这对于腿脚不利索的老人来说,去一次还挺费劲。对于腿脚不利索、儿女又不在身边的老人,出门打车很容易被拒载。”根据调研观察,孙洁这样对南都记者表示,“在看病这个环节,虽然排队叫号也挺方便的,但是排队得等上一个多小时,对于老年人来说是比较不便的;还有药品的说明书,字体太小,老年人看不清楚。”

  孙洁还观察到,不少医院的“互联网+医疗”转型升级没有充分考虑到老年人的需求。“现在医疗机构都在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转型,在此过程中,信息化、便捷化的服务设备没有充分考虑到老年人的实际需求,比如字体过小、没有语音服务等。”在她看来,互联网医疗服务平台的界面设计和服务功能都应该兼顾到老年人的使用习惯。

  老年病专科护士、专科医生数量相对缺乏

  随着老龄化浪潮汹涌而至,医疗机构的适老化改造和老年医院标准化建设显得更加迫切。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也多次提及“医疗”“养老”相关重点工作,具体来看,在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方面工作任务中指出,要加快补齐儿科、老年医学、精神卫生、医疗护理等服务短板。

  对此,孙洁建议称,各地应大力推进医疗卫生机构无障碍建设和适老化改造工作。具体来看,包括加强防跌倒装置、残疾人无障碍设施改造,并对院内公共厕所、绿化进行优化升级,积极引入便利超市等服务业态等,努力为老年等患者提供安全、便利、舒适的就医环境。

  聚焦“老有所医”和适老化改造,广东正多措并举提升老人就医便利性。近年来,广东省、广州市连续发布政策,开展老年友善医疗机构创建,让老人就医更“规范”。公益力量也在努力,去年,南方都市报联合蚂蚁公益基金会|蓝马甲打造了首个数字助老广州市老年友善医疗示范点。目前,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增设了放大版地贴标识,提供了助老手册、老花镜、血压仪等工具,还有智能机器人等服务设备。目前,市面上也有一些企业在尝试推出“数字陪诊师”解决方案等产品。对此类探索,孙洁表示,各方社会力量的参与很有意义,她也提出,应当进一步改进智慧助老平台的界面设计和服务功能,比如加大字体、加大图标,另外开设可以实现一键操作或者语音提示的功能。

  孙洁还指出,目前医疗机构的适老化服务能力需要提升,存在老年病专科护士、专科医生数量相对缺乏的问题,同时,从事养老护理人员的总体年龄结构偏大、文化程度不高,大多数没有经过专业的岗前培训和专业技能培训。

  “适老化建设也不统一,比如目前国家还没有出台老年病医院基本标准,有很多地方目前只建设了二级老年病医院,多数地方二级老年病医院基本标准也没出台。”孙洁还建议,应尽快出台相关标准。

  建议深化居家社区医养结合服务

  随着老龄化加速,我国老年人群体的慢病率较高。国家统计局新近公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末全国60岁及以上人口达2.97亿,占全国人口的21.1%。根据国家卫健委统计数据,目前我国约有1.9亿老年人患有慢性病,其中75%的60岁及以上老年人至少患有1种慢性病,43%有多病共存(同时患有2种及以上疾病)的情况。

  而另一方面,受传统观念和经济条件影响,我国90%的老年人选择居家养老。因此,深化居家社区医养结合服务改造迫在眉睫。“调查显示,老年群体希望打造更加适宜医养服务介入的居家养老环境,完善助餐、助医、助洁、助浴以及其他专业上门助老服务。”孙洁指出。

  对此,孙洁建议要不断优化老年就医环境,深化居家社区医养结合服务。在医养结合方面,她提议加强老年医院和康复医院、护理院、安宁疗护等机构建设,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老年医疗和康复、护理服务能力,深化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加强老年人健康管理,创新居家社区医养结合服务模式。深入推进老年友善医疗机构建设,落实老年人就医优待政策,推进医疗机构适老化改造,着力解决老年人面临的智能技术困难,为老年人看病就医提供便利。

  除此外,孙洁还在提案中提出了几条相关建议。一是强化部门工作协同。充分发挥老龄委议事协调作用,统筹谋划老年宜居环境建设,将老年宜居环境建设和适老化改造等工作任务纳入省老龄委年度工作要点,纳入未来社区建设内容,积极向有关部门提出意见建议,协调落实各地《老龄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任务,配合省级有关部门推进任务落实,不断提升老年宜居环境建设水平。二是协调推进老年宜居环境建设。发挥老龄办综合协调作用,把老年宜居环境建设作为老龄工作的重点任务来抓,纳入各地省委省政府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长期规划,纳入老龄事业发展规划,对公共设施、居住区和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提出具体要求,配合省级有关部门推进适老化改造与省政府民生实事的落实,推进无障碍社区建设。以“老年友好城市”“老年友好型社区”创建等为抓手,推进各地各部门加大工作力度,扩大适老化改造实施范围,提升工作成效。三是建议在中央预算中设立适老化改造资金项目,进一步加大对适老化改造工作的支持力度。四是积极引导社会参与。加强人口老龄化国情、省情宣传教育,加强“老年宜居”“老年友好”的理念宣传,提升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对老年宜居环境建设和适老化改造工作的知晓度、支持度和参与度。持续推进“老年友好城市”“老年友好型社区”创建、敬老养老助老主题宣传、孝亲敬老模范人物评选表彰等,弘扬养老孝老敬老传统,共建共享老年友好社会。建议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强化社会适老化改造工作认识,促使全社会共同参与。  

  统筹:凌慧珊 熊润淼

  采写:南都记者 熊润淼 实习生 蒋佳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