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白云区曾经路面坑洼的西槎路及同康路升级改造后,获居民点赞
“人行道都铺了供轮椅上下的斜坡”


改造后的西槎路,平坦又整洁。

南都报料热线 扫码报料
为民办实事,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是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南方都市报联合广州市文明办推出《民呼我应·共建美好广州》栏目,精准聚焦百姓关切和民生实事,扎扎实实把惠民生的事办实、暖民心的事办细、顺民意的事办好。本期报道关注,白云区西槎路以及同康路升级改造的故事。
民呼
主干道路面坑洼不平 市民出行安全性低
白云区西槎路是同德围居民出行的唯一主干道,交通车流量、人流量极大。但是由于地铁8号线施工的影响,加上自身建设年代久远,西槎路路面、人行道、人行天桥以及附属设施破损严重,路面状况差,坑洼不平,导致行车颠簸,道路的舒适性和安全性大大减弱,时有居民反映出行难等问题。
家住同德围的林女士告诉记者,西槎路之前路面破损面积大,而且她是残疾人,平时出行需要借助轮椅,但是鹅掌坦的人行道上并没有设置轮椅位和斜坡上人行道,“人行道上也是坑坑洼洼的,我出行很不方便。而且没有无障碍通道。”林女士还提到行车道没有将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分开。之后林女士也致电12345热线反映她的出行难题,希望路面状况能尽快得到改善。
与西槎路相邻的同康路也有同样的情况,白云区信访局综合督办科三级主任科员李中亮表示,“在收到不少群众关于西槎路和同康路因出行不便、交通拥挤等大量投诉后,我们把这些内容都收集起来反馈到了广州市白云区住房建设和交通局,提请启动升级改造。”
我应
启动道路升级改造内容 包括道路交通和排水等
西槎路与同康路相连接,是附近居民出行的重要通道。西槎路北接石槎路,靠近白云站,有不少物流园和市场;南接西湾路,有较多的工厂。而同康路的起点为增槎路,连接许广高速出入口。附近也有不少居民区,人流、车流量都非常大。长时间的使用,逐渐出现现状道路路况差、人行道被占用、设施残旧落后等问题,没有专用的非机动车道,机非混行严重,各类交通事故频发。白云区住房建设和交通局启动了同康路、西槎路道路提升改造工程,内容包括道路、交通、排水、景观、桥梁、照明等。
难题:道路问题严重
破题:多次现场走访 制定科学施工方案
“改造之前,这条路上大概有200多处坑洼,非常不方便行走。”白云区住房建设和交通局项目负责人李杨介绍,相关部门在日常巡查中发现,西槎路和同康路因建设时间较久,加上人流车流量极大,导致道路坑洼明显,在早前的照片中能看到,路面已出现不同程度的网裂、龟裂现象,有不少填补过后的痕迹,路面标线也有很明显的磨损。并且,同康路还出现了坑洞、不均匀沉降等其他病害。项目建设负责人回忆起改造前,同康路桥梁位置台背沉降约5cm,桥头跳车现场明显。
近些年广州非机动车保有量不断增长,附近非机动车出行需求非常高。但没有专用的非机动车道,导致这两条路上机非混行严重,各类交通事故频发。不仅如此,周围人行道铺砖破损,人行道井盖翘起存在安全隐患。附近的天桥也有一定程度破损。“西槎路也存在部分水浸黑点。”因为早前使用的雨水篦子为侧入式,收水面积不够大,“若是碰上下雨天,可能会出现三四十厘米的积水。”在改造中也将该问题一起解决了。
道路修复迫在眉睫,在2022年,西槎路和同康路道路升级改造进行了立项。李杨告诉南都记者,在施工之前,他们也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首先是交通流量分析,以及现场多次走访,联系管线权属单位及相关职能部门,“其他单位可能对这两条路也有改造的需求,为了避免重复开挖,所以就希望能同步建设。”
去年7月,在制定好详细的施工方案后,西槎路、同康路升级改造项目开始动工。
难题:道路情况复杂
破题:减少对交通影响 优化施工方案
然而,在施工过程中并不顺利,尤其是地下水电气等管线交错复杂,导致不少地方与规划有出入,为了减少对管线的破坏,路面开挖完全采取了人工方式为主,小型机械为辅的开挖方式。
广州市白云区住房建设和交通局进行分段围蔽施工,“我们顶多围蔽一个半车道,尽量减少对交通的影响。”施工脚步加快,“像是十一假期人流、车流量较小,就抓紧施工。”水泥路面病害处治、人行道透水砖铺贴、新建和加铺沥青路面……经过数月紧锣密鼓的施工,终于在春节前,道路升级改造完成。
实效
道路全面改造升级
居民乐享有温度的同德
近日,南都记者来到西槎路现场看到,一条崭新、平坦的双向四车道沥青路面展现在眼前。道路中间有黄色双实线,还竖立了黑色防护栏,保障双向行车安全。道路两侧隔出约2米宽的非机动车道,并用交通立柱及防护栏将其与机动车道隔离。道路两侧的人行道也新铺了干净整齐的透水地砖。人行道旁划有指示非机动车停放的标线,停放区域的标线旁还竖立了多根间隔约一米的隔离柱,是行人安全通行与非机动车有序停放的保障。
西槎路的骐利广场外,曾经表面破损严重的人行天桥如今焕然一新,天桥外立面为灰色的砖墙,走廊两侧种有生长茂盛的绿植。微拱形的天桥配合防滑的火烧面花岗岩地砖。在西槎路与同康路的交会处,新建了一座“闹市”中的休闲地——同康路花园。公园由绿色草坪和木制平台组成,紧邻一排郁郁葱葱的大树,为居民们提供了休闲的绿色公共空间。现场正好有一个市民坐在木制平台边,戴着耳机听着手中的收音机,显得悠闲又惬意。
“现在改造好了,人行道上都铺了供轮椅上下的斜坡,我出行方便很多。”林女士告诉记者,现在道路状况改善了很多,不用担心轮椅卡在人行道上的坑里。她还说,她会和几个同为残疾人的邻里朋友结伴去买菜,人行道上为他们的轮椅留出了宽敞的空间,出行途中非常顺畅。对于自己的致电求助,她表示政府非常重视市民的诉求,“非常满意这个解决的结果,他们的改造也很完善。”
经验
部门前期深入现场 从使用者角度设计
“通过前期深入现场了解,聆听周边居民意见,以完善道路功能为目的,站在使用者的角度开展设计工作。”李杨认为,在施工过程中也要因地制宜,站在使用者的角度进行,及时调整合适的施工方案。
在面对建议和投诉时,也应该抱有同理心,“毕竟在施工期间,确实给居民的生活带来了一定程度的影响,我们就要尽量加快建设脚步。面对市民提出的意见,也应该及时考虑,因为他们才是真正的使用者。”只有这样才能准确地了解周边居民所需,从而精准地解决,提高人民的安全感、幸福感。
您的急难愁盼 我们联手来办
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南方都市报面向广大市民群众启动“民呼我应·共建美好广州”线索征集活动,若您身边有急难愁盼问题或是基层治理堵点,请向南都反映,我们将及时响应,共同推进问题解决。
统筹:李欣 冯芸清
执行统筹:廖艳萍
采写/摄影:南都记者廖艳萍 实习生 邹滨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