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的体验,请使用竖屏浏览

纳达尔法网首轮出局

“希望奥运会再回球场,这激励我走下去”

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汪雅云 05-29 02:04

  北京时间5月28日,纳达尔在比赛中。 新华社发

  北京时间5月28日凌晨,经历了一场三小时的鏖战,法网14届赛会冠军、西班牙红土之王拉斐尔·纳达尔在男单首轮较量里以3比6、6比7和3比6不敌4号种子小兹维列夫,职业生涯第一次在罗兰加洛斯止步首轮。但胜负早已无关14冠王的伟大,如其自己赛后所言:“真的很难用语言来形容我今天的感受。老实说,我不知道这是不是我最后一次出现在这儿……但如果这是最后一次,我很享受一切。再次在这项我最爱的赛事中感受到这么多人的爱,我会一直心存感激。”

  前年男单半决赛

  二人交锋纳达尔胜

  回归法网的第一场比赛,就遭遇赛会4号种子小兹维列夫,这样的签运是红土之王多年来从未有过的,也似乎是有意要为他的最后一届法网之旅开启另一种全新挑战。

  不少人还记得,上一次纳达尔在法网的夺冠之路上所遭遇的最艰苦一役便是来自小兹维列夫。那是2022年的男单半决赛,左脚带伤的西班牙天王和年轻气盛的德国新星鏖战3个多小时,小兹维列夫在两盘都一度领先的情况下却被纳达尔追上,最终第二盘6比6时,3号种子小兹维列夫严重扭伤右脚踝,不得不坐着轮椅退出了半决赛。如今即便纳达尔已是“下山的神”,德国人在得知今年法网首轮就抽到了昔日红土之王时,还是苦笑地表示:“我接到通知时,还以为他们在跟我开玩笑。”

  这个命运的玩笑之于纳达尔才是残酷的,时隔两年重返罗兰加洛斯,他的对手早已不似两年前那般冒进冲动。一周前才在ATP罗马大师赛上问鼎的小兹维列夫既能在首盘先声夺人,也能在第二盘逆风时强势翻盘,高质量的发球和招招致命的反拍回球都证明他完全够资格成为本届法网的夺冠热门。

  而纳达尔依然是那个不屈的战士,他专注着自己的每一次击球,每一拍都能将悬念拉满,也仍然能为了挽救一个破发点而不惜体力地和对手僵持近半小时,压得比他小11岁的德国人丝毫不敢松懈,也让场边观战的德约科维奇、阿尔卡拉斯、斯瓦泰克叹为观止。哪怕这一切无法改变这场对决的结果,就像无法改变男子网坛时代变迁的洪流,西班牙人还是坚定地兑现着他的承诺:“只要我站在场上,就必然竭尽全力。”

  今年法网、奥运会

  是支持他走下去的动力

  纳达尔与法网,你很难说究竟是谁成就了谁。在西班牙人之前,罗兰加洛斯的红土便是四大满贯中公认最难被征服的场地,无论是上世纪的网球天王桑普拉斯,还是创造过无数纪录的瑞士巨头费德勒,他们各自巅峰时期都曾在法网铩羽而归,留下过遗憾。

  “红土场的每次反弹或多或少都是不同的,是一个不规则的弹跳表面,再加上风和黏土土质的影响,基本上就像一个有生命的表面。”德约科维奇是这样形容在红土上打球的。“在红土上,如果你遇到刮风的日子,风会带走表面的顶层,这会影响反弹,影响球的旋转,影响球的速度。当然,如果下雨或类似的情况,就又不一样了,它会影响黏土是软还是硬。总之有很多因素在起作用,相比其他类型场地,你必须更加小心应对。这就是我的感受,有时候真的让人不知所措。”

  自2005年起,纳达尔就是法网的头号名片,他在罗兰加洛斯14次杀进过男单决赛,且14次从未将冠军旁落。

  对于法网,纳达尔也有着最特殊的感情,2022年他以36岁的“高龄”、拖着一条伤痛的左腿在菲利普·夏蒂埃球场第14次捧起火枪手杯时就说过,这里于他而言,是有着“魔力”的地方。“大家都知道法网对我意味着什么。”西班牙人说,决赛时他不计后果地给左脚打了封闭。“我愿意为了参加法网而承担这样的风险。”

  纳达尔自2022年后便明显力不从。但无论多难,在纳达尔的参赛计划里,今年有两项大赛是支持他走下去的动力,一是法网,另一个是奥运会,两者都在巴黎举行。所以即便如今法网首轮出局,纳达尔也仍有期待。“也许两个月后我会说够了,但我现在还没有这种感觉。”他赛后说。“我希望能够在奥运会再次回到这片球场,这也将激励着我继续走下去。”

  19岁的他踏上旅程

  38岁的他回到起点

  “假如你有幸年轻时在巴黎生活过,那么你此后一生中不论去到哪里她都与你同在,因为巴黎是一席流动的盛宴。”传奇作家海明威的这句话如今已是巴黎的广告语。纳达尔曾是那个幸运儿,19岁时他就征服过这座城市,此后他几乎每一年的生日都是伴随巴黎观众的歌声度过。这座城市给了他爱与魔力,而最浪漫的事是,这里的人们更爱他如今老去的容颜。

  在和小兹维列夫的男单首轮对决里,观众们“一边倒”地支持着纳达尔,“Vamos Rafa”的呐喊声伴随全程不绝于耳,人们完全不掩饰对纳达尔的偏爱,哪怕小兹维列夫频频打出精彩的制胜分,换回的也只能是稀稀落落的礼节性鼓掌。特别是比赛打到最后,西班牙人体能下降显著,观众先是不遗余力地为他每次得分呐喊,然后为他的每次挥拍喝彩,到最后,红土之王的一举一动都能换回尖叫和掌声,人们期待的已不是某个奇迹,只是想在这片红土上再多看他一眼。

  当最后的时刻到来,纳达尔再无气力奔跑,他试图在对手的赛点局拉一记上旋高球,但体能流失使得他的正手挥拍姿势已经变形,球飞过中网,正正落在小兹维列夫眼皮底下,那是一个界外球,德国人过关,成为了法网历史上第三位击败纳达尔的球员。但没有人为胜利欢呼,哪怕是小兹维列夫本人,看台上有女球迷抹起了眼泪,但更多人只是起身致敬,球场里响起经久不衰的掌声。此时镜头对向了纳达尔的妻儿,弗朗西斯卡一脸平静地怀抱与父亲同名的“小豆子”,孩子脸上写着纯洁和天真。

  在法网,19岁的纳达尔怀揣梦想,踏上了不可思议的旅程,沿着这条道路,探索了无数风景,经历了无数起伏。如今这段旅程接近尾声,38岁的他回到了起点,即便这一次没有带走一片云彩,他仍无悔无憾地享受着那个良夜。

  “老实说,我不知道这是不是我最后一次出现在这儿……但如果这是最后一次,我很享受一切。”——纳达尔

  采写:南都记者 汪雅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