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的体验,请使用竖屏浏览

高考生进入冲刺状态,如何缓解焦虑?怎样保证科学饮食?

@考生和家长 考前“养生”小贴士来啦

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李文 谢萌 06-06 01:50

  6月5日,广州培正中学高三学生手拖行李箱走出校门口。 南都记者 吴泽嘉 摄

  一年一度的高考马上就要来了。许多考生可能会出现高考前焦虑情绪,如白天难以集中注意力,夜晚难以入睡,食欲下降或食欲大增等。心理医生提醒,如果有上述表现,其实是很正常的。

  除了心理状态调整,不少家长也可能存疑,临近考试,考生是否需要进补?营养科医生提醒,临近考试,考生应保持平时的饮食习惯,不要刻意去改变,以免不适应;合理搭配一日三餐,保持平衡膳食,做到“早吃好、午吃饱、晚吃少”。

  如何调整备考心态

  @高三学生

  一定程度的焦虑对考试有利 创造适合自己的积极的暗示  

  广医三院精神医学科王璐洁医师介绍,虽然焦虑表现让我们感受到不适,但它其实是一种应对压力的机制,可以让我们提高警惕、反应增快,甚至发挥出超常能力。所以,一定程度的焦虑,对你的考试是有利的。

  但是,过度或者漫长的焦虑很折磨人,该怎么办呢?王璐洁医师支招:

  接纳焦虑:告诉自己焦虑是正常的,而且是有益的。虽然我感觉焦虑会影响我的注意力,但其实我三年累积的知识,并不会因为一时的焦虑而忘记。我完全有能力一边焦虑,一边正常发挥,甚至超常发挥!

  回到此时此地:焦虑的时候,我们总是想象未来的结果,或者胡思乱想,总之思绪就不是放在此时此地发生的事情上(比如做题)。美国著名的钢索杂技演员瓦伦达说过:“我走钢索的时候,从来不想到目的地,只想正在走钢索这一件事,专心走好每一步,不管得失”。

  积极的自我暗示:要诀是积极的、简短的!“积极的”就是要对自己说“我要……”,而不是说“我不要……”。试想,我要求你“不要想象大象”,你的脑海里能不出现大象吗?所以,如果你说“我不要紧张”,那有可能更想到要紧张。大脑是接收不到“不”的暗示的。比如“我不要紧张”,可以改成“我要放松”。创造适合你自己的,而且你相信自己能做到的暗示,比如:我能写完作文;我能做对选择题;我能完成数学大题;我能记住公式;我记住了背过的内容等等。

  心理预演:高考前一晚,在放松状态下,想象高考时的情景,以及最终积极的结果,比如成功完成数学考试的全过程。你要尽可能想象更多的细节,看到什么、想到什么、感受到什么?你的潜意识有一种难分真假的特点,只要你认真想象,大脑会信以为真,并帮助你真正地实现它。  

  @高三家长

  静静关注默默关心 做好考生“后勤服务”  

  不少家长也进入“备考”状态,深圳市龙华区人民医院临床心理科主任邓秀良提醒,对于家长在高考期间对孩子应“静静关注,默默关心”,做好考生“后勤服务”,询问孩子是否需要帮助,如果孩子表示没有需要,家长顺其自然就好,但不应过度关注孩子,避免传递焦虑情绪。考试结束后,过分聚焦考试情况也容易引发焦虑,邓秀良建议家长和考生在每考完一门后应适当放松心情,考试期间几天不要去对答案和估算分数,以免增加考生焦虑感。

  考试前家长可以关注孩子的睡眠、饮食、体重等情况,如果孩子提出需要帮助,家长可以主动协助孩子缓解紧张、焦虑情绪,必要时可以让心理老师和医生提供帮助和支持。

  面对不少家长“鸡娃”的行为,邓秀良认为,学习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保持“终身学习”的精神,才有助于青少年“终身成长”和快乐成长。青少年长期高压学习相当于成年人“过度加班”,不利于青少年健康快乐成长,因此,青少年平常同样要“劳逸结合”。家长日常生活中也可以通过观察孩子的睡眠、饮食、体重、成绩、人际交往等方面是否异常,侧面去评估和关心孩子的心理健康状态。如果孩子向家长和学校主动提出“想看看心理老师或心理医生”,不要批评或否定孩子的想法。此时正确的做法是应给予点赞和支持,因为这表明他可能面临心理困惑并正在主动地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时是帮助他心理成长的最好时机。  

  怎么吃更合理

  合理搭配

  考前不宜“进补”

  考生应保持平时的饮食习惯  

  除了心理状态调整,不少家长也可能存疑,临近考试,考生是否需要进补?深圳市龙华区人民医院临床营养科主任刘晓军提醒,临近考试,考生应保持平时的饮食习惯,不要刻意去改变,以免不适应;合理搭配一日三餐,保持平衡膳食,做到“早吃好、午吃饱、晚吃少”。

  早餐要吃好,要有一定量的主食,保持血糖稳定,为大脑提供充足能量。同时可以喝一杯奶,吃一个鸡蛋,适量蔬菜或水果;午餐要吃饱,除了一定量主食外,要荤素搭配好。注意肉类和豆制品的补充;晚餐要吃少,荤素搭配好,但不宜吃得太晚、吃得太饱,睡前1小时可以吃牛奶、酸奶、水果等。

  刘晓军提示,考生应注意补充水分。“考试期间天气热,出汗多,要及时补充水分。考试前不要喝太多水,不宜吃西瓜等利尿的水果,以免影响考试。考试后要及时充足补充水分,以白开水、绿豆汤、淡茶水为主,不要喝太多饮料,特别是冷饮,以免刺激胃肠道,引起不适”。近期天气闷热潮湿,亦是食物中毒的高发季节,刘晓军提示考生和家长,考试期间最好在家或学校集中就餐,尽量不在外就餐,若在外就餐,也要选择清洁卫生的大的餐馆,以保证饮食安全,避免食物中毒的发生。  

  灵活调整

  平时较活跃的考生可增加能量摄入

  易疲劳的考生可适当提高蛋白质摄入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营养科副主任医师沈峰提醒,高考期间,考生的大脑和身体都处于高度紧张状态,对营养的需求自然会有所增加。“大脑功能的正常运作离不开充足的葡萄糖,因此摄入足够的碳水化合物尤为重要。”沈峰说,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物质也不可或缺,它们能帮助考生提高记忆力和集中力,让其更好地应对考试。

  此外,考生应根据个人的饮食习惯和身体状况灵活调整饮食计划。在高考期间,对于平时较为活跃的考生,可以增加能量摄入以满足体力的消耗;对于容易疲劳的考生,可以适当提高蛋白质的摄入以提升肌肉恢复和体能;对于容易紧张或焦虑的考生,则可以食用香蕉、绿叶蔬菜和坚果等富含镁的食物来缓解压力,舒缓肌肉和神经。

  “睡眠质量不佳的考生应避免在晚餐时摄入油腻、辛辣食物,同时减少咖啡因和糖分。”沈峰建议,考生在晚餐后可适量食用牛奶、香蕉或全谷物食品等助眠的食物,也可适当吃一些黑巧克力或乳酪,以放松身心,改善睡眠质量。

  沈峰提醒,有特殊饮食需求的学生,在高考期间务必遵循医生的指导。比如,患有糖尿病的考生应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选择低血糖指数的食物;食物过敏的考生需严格避免过敏原,并确保饮食中包含足够的营养替代品,以确保身体健康和营养平衡。

  整合:董淑云 

  采写:南都记者 李文 谢萌 通讯员 张迅恺 综合南方+、健康广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