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已有52个港澳青年创业基地,涵盖20个产业方向
港青来穗追梦 盼跨境征信合作

广州营商环境优良,吸引越来越多港澳青年北上。图为广州塔周边人流如织。 南方日报记者 梁钜聪 见习记者 钟志辉 摄

《香港青年于广州创业的机遇与挑战》调研报告在香港发布。 南都记者 肖遥 摄
6月20日,香港再出发大联盟与团结香港基金在香港发布了题为《香港青年于广州创业的机遇与挑战》调研报告。
南都、N视频记者从发布会了解到,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发布5周年之际,香港再出发大联盟就大湾区各城市的政策、经济、人文交流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该联盟的“出发广州小组”前往广州市进行实地调研,了解香港青年创业情况。
成果
52个创业基地孵化项目2099个
港区全国人大代表、香港再出发大联盟总主任黄冰芬表示,该组织一直关注广州发展,认为香港青年在广州和大湾区其他城市有很多机会。黄冰芬说:“越来越多的香港青年看到湾区协同发展机遇,正尝试利用不同湾区城市的定位进行创业。”
广州市综合实力雄厚,产业体系完备,长期以来支持港澳青年创业。据发布会现场提供的资料,截至2023年7月,广州共有52个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吸引了2000多名港澳青年来穗创新就业,累计孵化港澳项目数量2099个,累计带动就业人数7.77万人(其中港澳居民人数2704人),涵盖超过20个产业方向。
优势
大湾区创业成本低、市场规模大
香港再出发大联盟副秘书长、团结香港基金总裁李正仪表示,青年创业是重要议题,相关政策的推出为香港青年创造了机会。她留意到,越来越多青年有意识地到大湾区创业,积极主动利用大湾区成本低、市场规模大的优势,拓展市场。他们所在的行业多种多样,既有建筑设计、机械工程、高新技术、电子商务等专业领域,也有经营港式奶茶等民生领域,这些赛道发展得都很不错。
同时,李正仪也指出,香港青年北上创业不是一蹴而就的过程,两地的文化差异会给创业造成一定挑战。因此,在相关政策上完善香港青年创业环境,帮助青年把握机遇,值得关注。
针对香港青年在广州创业遇到的情况,该报告提出了七大建议,希望凝聚力量帮助香港创业青年用好大湾区机遇。
现状
香港青年在穗创业面临三大挑战
团结香港基金助理研究总监郭凯杰介绍,本次调查发现,香港青年愿意到大湾区发展的比例增加,因为他们看到未来的发展前景和创业机会。
调研报告指出,香港青年北上创业面对的挑战主要有三个方面:创业青年自身的能力和认知与实际需要有差距;创业青年在获取创业资讯方面存在一定困难;创业基地同质化,主要体现在补贴和扶持方向太接近。
调研小组建议香港特区政府为香港青年提供相关行业的短期就业技术技能,以“先就业、后创业”的模式,协助香港青年先行获取相关行业的技术和经验、了解内地社会和行业文化,并逐步建立创业网络。同时,该调研小组希望能建立大湾区香港青年创业政策资讯平台,强化青年对补贴政策的认识。
调研小组也希望内地能够鼓励孵化器更积极地协助初创企业申请内地的政府资助,帮助企业顺利渡过前期资金短缺的时期。另外,也希望民营孵化载体的服务能力能够进一步提升,包括增强不同创业基地的统筹和分工等。
郭凯杰在回应媒体记者提问时解释道,孵化器最大的作用在于人脉。可以帮助初创企业找到客户和生意。香港青年的人脉未必足以支持业务发展,所以想看看孵化器有没有可以做得更多的地方。
建议
促进跨境征信数据对接,便利融资
针对目前香港青年创业,因为金融数据尚不接轨,难以通过内地银行完成贷款的问题,该调研小组建议,可以考虑以南沙作为试点,实现港澳居民的两地各类身份证件(居住证、回乡证、香港身份证等)数据信息共用和相关应用系统等互联互通,以促进个人跨境征信数据对接。同时,希望内地监管部门允许内地和香港两地银行在取得客户同意后,跨境查阅客户在另一地的征信数据。
该调研小组希望在未来能够拓展到其他大湾区内地城市的创业基地进行调研,从而帮助创业青年在更广大的平台追梦、圆梦。
采写:南都、N视频记者 肖遥
- 下一篇:彩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