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的体验,请使用竖屏浏览

广东省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举行

大湾区低空经济产业联盟成立

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朱唯信 07-05 01:10

  广汽飞行汽车GOVE。

  昨日,广东省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在广州举行。大会以“粤领低空 智飞未来”为主题,汇聚了低空经济领域的300多名专家、企业、政府代表。

  大会还举行了粤港澳大湾区低空经济发展战略咨询委员会成立仪式、广东省低空经济产业发展公司揭牌仪式、广东省低空飞行器中试平台授牌仪式、粤港澳大湾区低空经济产业联盟成立仪式、低空经济项目现场签约等活动。

  成立产业联盟推动技术转化  

  粤港澳大湾区低空经济产业联盟由广州、深圳、珠海、中山等城市的低空经济领军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及投资机构等共同发起成立,以“面向产业链共性服务,打造支撑低空经济全产业链发展多维度合作平台,强化产业链上下游联动,加速技术转化与市场应用,构建国内乃至国际领先的低空经济产业生态系统,推动大湾区低空经济协同发展、技术创新、标准共建与品牌塑造”为宗旨,致力于推动体系建设、加强产业对接、提供咨询建议、促进产学研合作以及开展国际合作。

  深圳市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院常务副院长丁宁表示:“联盟的成立有利于低空经济产业链条更高效地组织起来,避免了大量低水平的重复建设和无序发展,对产业健康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低空经济产业发展公司揭牌  

  会上,广东省低空经济产业发展公司揭牌成立。

  广东省低空经济产业公司被定位为低空经济产业生态的集成服务商、低空示范应用场景的开拓者和低空飞行安全保障的重要参与方。

  据了解,广东省低空经济产业发展公司经营范围涉及智能无人飞行器制造和销售、航空商务服务、人工智能行业应用系统集成服务、储能技术服务、充电控制设备租赁等领域。

  观察

  低空经济第一省为什么是广东?

  近年来,“低空经济”火热出圈。

  所谓低空经济,即是在垂直高度1000米以下的空域范围内(根据实际需求和场景,延伸不超3000米),主要利用无人或有人飞行器实现载人载物,促进社会经济高效运转,从而辐射带动相关领域融合发展的新型经济形态。

  低空经济元年,多市“抢跑”  

  2021年,“低空经济”概念首次被写入国家规划——《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络规划纲要》出台,提出发展交通运输平台经济、枢纽经济、通道经济、低空经济。

  2024年,被称为低空经济元年。这一年,“低空经济”作为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之一首次被写入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国家有关部委和各地也纷纷围绕低空经济出台了一系列专项政策法规。截至目前,累计已有31个省区市陆续发布低空经济的相关政策和规划。

  今年,广东率先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支持广州、深圳、珠海建设通用航空产业综合示范区,打造大湾区低空经济产业高地。

  在此之前,广东多市已陆续出台相关政策,鼓励低空经济发展。2022年至今,深圳、广州、惠州、珠海等地相继颁布《深圳经济特区低空经济产业促进条例》《广州市低空经济发展实施方案》《惠州市推动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6年)》《珠海市支持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支持低空经济发展,广东力度空前。

  竞标低空经济第一大省,广东无论从市场活跃度、产业完善度,还是政策支持度方面,都走在全国前列。 

  万亿级市场,广东将占近三成  

  据《中国低空经济发展研究报告(2024)》显示,预计到2026年,中国低空经济规模有望突破万亿元,达到10644.6亿元。同时,《广东省推动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6年)》中提到,到2026年,广东低空经济规模将超过3000亿元。

  如果这一目标实现,就意味着,到2026年,广东低空经济的市场规模将占全国市场近三成。

  此外,据企查查发布的《中国低空经济相关企业城市分布》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5月,广东低空经济相关企业数量位列全国第一,达到11316家。其中,深圳和广州分别以4739家、4197家低空经济相关企业,分列全国城市第一和第二位。

  据悉,广州、深圳、珠海等地已集聚了全国30%以上低空经济企业。

  开发低空空域,为我们带来了全新的生活场景——出行、运输、旅游、消费,“飞起来”的生产生活方式将成为日常。低空经济与生活场景结合之紧密,是广东的独特之处。当前,在出行、游览、运输和救援等多个领域,广东已具备发展低空经济的先发优势。

  去年,广州亿航智能研发的EH216-S无人驾驶载人航空器获颁全球首张无人驾驶航空器适航证,也是目前唯一一张。这意味着,广州亿航智能是至今唯一一家已实现无人机商业载人的企业。

  今年2月,一架“盛世龙”5座eVTOL(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仅用20分钟便从珠海九洲港码头飞至深圳蛇口,而两地间单向地面车程为3小时。据了解,这是全球首条跨海跨城eVTOL航线的公开演示飞行。

  在消费市场上,广东已为未来城市的空中交通、低空观光和运输配送等低空经济应用场景输出了丰富经验。  

  产业链完备,技术优势领先  

  作为制造业大省,广东拥有全部31个制造业大类,其中15个规模居全国第一。

  在雄厚的工业基底和旺盛的市场活力共同加持下,广东为低空经济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保障其从研发、制造到运营、服务的全链条“丝滑”衔接。

  在研发端,广东企业独占鳌头。大疆、亿航智能、小鹏汇天、广汽集团、极飞科技等企业专注于整机研发和智能制造,在消费级无人机、载人航空器、飞行汽车等表现亮眼。

  在应用端,深圳东部通航、珠海南航通航等企业积极作为,在载人飞行领域,抢抓低空旅游、联程接驳市场机遇,取得了诸多首创性突破。

  其中,由深圳东部通航参与的全国首个“低空+轨道”空铁联运项目于6月在深圳北站开航,设有城际航线和市内航线,城际航线覆盖粤港澳大湾区多个城市,市内航线则可以飞往深圳各区。

  而在运营服务端,珠海依托“双年举办中国航展、单年举办亚洲通用航空展”的“双航展”品牌效应,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和集聚了一大批低空经济企业。

  在智能化时代,高端制造产业链的一些关键链环往往可以跨链互用。

  从供应链角度看,低空经济重要载体eVTOL的零部件有70%—80%与新能源汽车重合。从通信技术方案上看,低空通信、低空导航、低空感知是发展eVTOL的三大技术难点。

  而广东在新能源、移动通信领域的既有优势,则为低空经济借势崛起夯实了发展基础。

  2023年,广东新能源汽车产量位居全国第一,拥有新能源汽车整车、零部件、智能网联等方面的多元化创新能力,基于电动化技术开展的航空器研发,能够复用广东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三电(电池、电机、电控)优势。

  此外,专注于智驾系统研发的华为等企业,其在智能驾驶、移动通信等方面的技术优势,正是发展低空经济所需的科技创新要素。

  因此,对于广东而言,得益于过往在制造业、技术研发上的丰富积累,再加上齐备的低空经济关联产业链配套,使其具备了其他地区难以复制的竞争优势。  

  广深珠联动,助推低空经济  

  争夺低空经济第一城,各地早已跃跃欲试。

  谁是低空经济第一城?也许未有定论。但广东作为低空经济第一大省,却已是题中之意——据了解,广东正依托广州、深圳、珠海等低空经济核心城市,发挥佛山、东莞、中山等区域制造业配套优势,推动粤东、粤西、粤北地区因地制宜打造低空应用场景,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低空经济产业集群。

  内容更具体、权责更清晰、规划更系统,发展低空经济的广东方案成效可期。

  在空域管理方面,《广东省推动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6年)》(下称《方案》)首提军地民协同划分空域、监管飞行活动的精细化管理思路。

  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相较于其他地区的行动计划,《方案》重点提及了气象站、低空智联网等具体配套项目,在建设内容上作出更具体、更系统的安排。

  在飞行管理方面,广东将公安部门明确为市一级飞行管理服务平台的监管责任方,将数据部门确定为一体化低空数字底座的牵头单位,降低了管理过程中权责不清的隐患。

  为锚定全省低空经济的发展方向,《方案》提出到2026年,要基本形成广州、深圳、珠海三核联动、多点支撑、成片发展的低空经济产业格局。

  三个核心城市各有所长。未来,三座城市协同发展将加速带动广东锁定并保持低空经济产业上的竞争优势。

  统筹:李陵玻 陈杰生

  执行统筹:吴璇

  采写/摄影:南都见习记者 朱唯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