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的体验,请使用竖屏浏览

双目几近失明,靠放大镜、望远镜学习

惠州“吻书”女孩高考557分

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张嘉培 赵凯 罗彬 惠湾新 07-06 01:37

  骆梓仪靠放大镜贴在书本上才能看清内容,被同学们称呼为“吻书”女孩。

  匍匐在桌上,手拿着放大镜,“贴”在书本上,头从左往右摆动,一行一行地扫读,这是惠州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一中学(下称“大亚湾第一中学”)学生骆梓仪的学习日常。

  然而,就是这样一名双目近乎失明的考生,在今年高考中获得了557分的成绩,超广东省2024年普通高校招生普通类(物理)录取控制分数线115分。她创造了属于自己的奇迹。

  高考分数的背后,是父母、老师、同学们无微不至的照顾。“高考分数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数字,也是一场与自己的较劲。”骆梓仪说:“我想向大家证明,大家能做的事情我也可以。”

  患有先天性眼球震颤 孩童时双眼近视超1000度

  高考前夕,在大亚湾第一中学的一间临时教室里,骆梓仪静静地坐着,以脸贴书页,用放大镜逐字温习着书本内容。因为患有先天性眼疾,她在课堂上必须用望远镜看黑板,靠放大镜贴在书本上才能看清内容,被同学们称呼为“吻书”女孩。

  对于这样一位视障少女,大学似乎是遥不可及的梦。但她却不认命。“这个孩子很有韧劲。考上大学的背后隐藏着巨大的付出和努力。”骆梓仪的班主任邱玉婷表示。

  骆梓仪5岁时发现患有先天性眼球震颤。此后,她的父母带着她辗转到各地治疗。然而,国内却没有治疗方案可以改善骆梓仪视力微弱的情况。那时起,她的双眼近视程度便超过1000度。

  “从小时候开始,我就明白了自己与同龄人的差距。”骆梓仪表示,无论是生活还是学习,她都十分担心自己跟不上同学们的步伐。比如,在课堂上,当同学们开始进入做题环节时自己仍在浏览前面的知识点讲解;在平时的考试中,她常陷于无法按时交卷的困境;在雨季的夜间,她甚至返回宿舍都难以独立完成……为此,她有个陪伴自己多年的“文具”——放大镜。“无论是看书还是写作业,放大镜都是我必不可少的文具。”骆梓仪说,进入高中后,她还增添了一个望远镜,用来看老师写的板书和PPT。

  求学路上的困难,并没有让骆梓仪一蹶不振,反而锻造了她勤学苦练的品质。“时间是挤出来的。”骆梓仪介绍,凭借着错峰吃饭的方法,她每天能多出一个半小时以上的学习时间。“把同学们排队吃饭的时间留给学习,等大家吃完了我再去吃饭。”骆梓仪说,面对看书学习较慢的情况,她还会利用午休时间温习课本知识和完成课后作业。

  考点为她安排专用考场 比其他考生多出30%的考试时间

  今年高考,经省教育考试院、省残联和省卫生健康委等相关单位核实评估,考点工作人员为骆梓仪安排了专用考场,提供大号试卷并比其他考生多出30%的考试时间。

  高考结束当天,骆梓仪的父亲骆枫早早来到校门外等候,见到女儿在邱玉婷的陪伴下走出了校门时,他的眼角泛起一丝泪光:“我理解她的坚强与执拗。”

  作为一名外来务工人员,骆枫常常为选择在大亚湾就业而庆幸。“其实,我特别害怕女儿在校园里会受到老师与同学的排挤,但大亚湾的教育氛围给我吃下一颗定心丸。”在得知女儿的高考分数后,骆枫专门拨通了邱玉婷的电话,与她分享这则好消息。

  在求学过程中,骆梓仪一路体会到关爱的力量和拼搏的勇气。“在课堂上,如果出现课本或练习册上没有的习题时,同桌都会把黑板上的题目转述给我。”骆梓仪表示,同学们经常延长课后擦黑板的时间,让她课后有足够的时间走上讲台看课堂的板书内容。

  “课文中一些复杂难辨的文字会给骆梓仪造成一定的阅读障碍。”骆梓仪的同桌周林表示,她平时会准备特大白纸,适时放大字迹帮助骆梓仪阅读。“在课上,老师们会特意为骆梓仪把字写得更大,课下也会把知识点重新打印出来进行单独讲解。”邱玉婷说。

  大学,意味着一段新的求学旅程。近日,大亚湾开发区教育文化卫生健康局联合大亚湾第一中学与骆梓仪及其家长沟通联系,根据骆梓仪的实际情况和填报志愿的疑问,安排专职职业生涯规划导师进行志愿填报指导。

  采写/摄影:南都记者 张嘉培 赵凯 罗彬 惠湾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