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进有为 宝安少年”调研团今日奔赴深中通道
38名深圳宝安学子开启一堂生动的行走思政课、科学课


7月14日,从深圳宝安眺望深中通道。

6月30日,深中通道通车,从深圳宝安机场收费站进入深中通道侧接线的车辆。


深圳市宝安区坚持无边界学习理念,用活深圳科技创新教育资源,以城市为本,打造院士专家+学校教师的“双师”课堂,突破学科、空间、时间的传统边界,衔接学段,重构教与学关系,让思政课从“书上讲”变成“实践行”,成为学生喜爱的课堂。
为鼓励宝安少年走出校园以城市为师,以院士、专家为师,通过少年视角调研宝安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场景,由宝安区委宣传部指导,宝安区委教育工委与南方都市报社联合主办的“奋进有为宝安少年”主题调研活动(以下简称“宝安少年行”)拉开帷幕。7月16日起,38名宝安中小学学子组成“深中通道探秘团”,奔赴深中通道,开启为期近一周的调研之旅。
以城市为“活教材”
更加全面地培养学子们的综合素质
近年来,人工智能通用大模型掀起的新一波技术浪潮,将颠覆科技发展、城市治理、公共服务等千行百业。在深圳教育领域,业界纷纷发出“传统学习方式和教育方式被逼墙角”“我们该用怎样的课堂来滋养下一代”的自省。
当前,深圳宝安区作为“黄金内湾”环海岸经济带的核心城区,宝安正以“湾区之心”的全新定位,联动着粤港澳大湾区未来的发展。这一时代变革既蕴藏着经济增长的新动能,也为当代学子提供了面向现代、面向未来的鲜活教育素材。
无论是出于AI时代的挑战和考验,还是出于培养“家国情怀,城市使命”的时代需要,都应当鼓励学子们从传统的课堂跳脱出来,与时俱进地创设以真实的社会情境为背景的新式课堂,更加全面地培养学子们的综合素质。
“宝安少年行”系列活动正是对上述时代背景的有力呼应与振奋应答。宝安少年要“行走”,要拿出踊跃的热情和积极的行动走出校门,走向旷野和社会,走向大湾区高质量发展的热腾图景中,用少年脚步丈量时代,用少年视角观摩当下。他们将以城市为“活教材”,去体验一场“面朝大海”的、在城市地标中进行的、充满现代感和未来感的行走思政课、科学课。
开展研究性学习
将提出“少年建议”及“少年方案”
“宝安少年行”首期调研组建“深中通道探秘团”,走访和调研深中通道,全面了解这个全长24公里,集“桥、岛、隧、水下互通”于一体的世界级跨海集群工程。活动将学习与实践结合起来,打造研学实践课程走出教室的研学新模式。通过自然地理、力学原理、经济社会发展等研学实践课程开展研究性学习,锻炼学生的独立生活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
“深中通道探秘团”将深度探寻这一超级工程的建造秘密,并深挖联动大湾区经济、产业及流量要素流动的“密码”。深中通道,目前被称为“世界综合建设难度最高的跨海集群工程”,它也让珠江两岸变成了大桥两端。深中通道,不仅是大湾区的核心枢纽工程,它更是推动区域一体化、促进经济协调发展、加强产业协作、提升城市群竞争力的重要举措,对于粤港澳大湾区乃至整个中国的经济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宝安少年行”第一站围绕深中通道展开,引导宝安少年从深中通道的宏伟壮观感受中国式现代化,从建设历程感知中国基建的“深圳速度”,畅想未来深圳的空间格局如何实现重塑,“深圳都市圈”又将如何变化,并思考深中通道开通深圳将如何改写大湾区经济版图。
这将是一场波澜壮阔的旅程,一次激动人心的研学,一份值得回味的履历。宝安学子将进行一场“沉浸式”体验,带着郑重的使命和情怀去见证历史、见证地标、见证大国工程的磅礴力量。他们深入调研深中通道背后的人文历史、科学元素、生态面貌,经济趋势和产业现象。他们将为改造和建设这座城市,发出嘹亮的少年声音,贡献生动的少年智慧。期待奋进有为的宝安少年团,带来更多超越年龄、超出想象的惊喜。
聚焦
12所成团学校
深圳市新安中学(集团)第一实验学校
深圳市宝安区实验学校
深圳市宝安区文汇学校
深圳市海湾中学
深圳市宝安区坪洲小学
深圳市宝安区航城学校
深圳市福永中学
深圳市宝安区凤凰学校
深圳市宝安区桥头学校
深圳外国语宝安学校(集团)万丰小学
深圳市宝安区黄埔小学
深圳市宝安区石岩湖学校
统筹:南都记者 周正阳 潘莹瑜
采写:南都记者 周正阳 实习生 梅绍岚 王思燚
摄影:南都记者 徐杰 赵炎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