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的体验,请使用竖屏浏览

广州交警从“点”到“面”综合治理,改善五山路拥堵:

二次放行、标线优化 拥堵指数降15%

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李竹 07-17 01:30

  五山路茶山路口东进口标线优化前。

  五山路茶山路口东进口标线优化后。

  高峰时期,五山路的堵塞程度有所下降。

  南都报料热线 扫码报料

  为民办实事,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南方都市报联合广州市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推出《民呼我应·共建美好广州》栏目,精准聚焦百姓关切和民生实事,扎扎实实把惠民生的事办实、暖民心的事办细、顺民意的事办好。本期报道关注广州市天河区五山路改造升级的故事。

  民呼

  五山路日常交通压力大 居民通行不便

  作为广州市天河区的重要交通干道,五山路横穿华南农业大学与华南理工大学五山校区,是连接华师、五山、岑村等关键地块的纽带,吸引着较强的过境车流。较大的车流量使得该路段在高峰时段的交通压力逐渐增大,给周边居民的通行带来不便,同时也存在着安全隐患。

  “之前一到上下班时间,我们想要去看病都得错开时间去医院。”一位居住在附近小区的阿婆回忆道,有时能看到等红绿灯的车辆从一个路口排到了另一路口,若是周边有学校举办活动,各个地方的车辆集聚,则会加剧该地段的堵塞。

  我应

  由点到面综合治理改造

  通过对路面车流的监测和日常巡查,广州交警发现五山路存在信号利用率低、缺少非机动车道等问题。他们决定从五山路与茶山路的交叉路口这一“点”开始,对整条“线”进行综合治理和改造升级,以期实现整个“面”的畅行无阻。 

  难题:隧道出口变道困难 致交通流动受阻

  破题:优化车道标线,提升排队车辆蓄车空间  

  广州交警秩序设施大队的吴警官告诉南都记者,华农隧道出口处只有两条车道,车辆从隧道出来时,如果恰好“卡”在特定位置,变道便十分困难,导致后续车辆无法顺利进入车道,造成五山路茶山路口东进口交通流动受阻,红灯时还会造成车道资源浪费。

  发现问题后,他们对车道进行了重新划分和调整,将车道整体向南偏移,解决了车辆排队等待时的错位问题,并调整车道线,使得从隧道出来的车辆能够更加顺畅地进入相应车道。同时,他们还将停止线向前挪动,以容纳更多的等待车辆,降低行车延误。

  在施工进程中,需铲除原有的标线并重新画设,而施工地点靠近居民区,因此既要避免白天施工影响交通,又需防止晚上施工扰民,施工团队便选择在对交通和居民影响最小的时间段进行作业。  

  难题:非机动车在人行道上混行

  破题:压缩机动车道宽度 增非机动车通道  

  “我们发现路口周边商铺众多,很多人喜欢在路边停车,导致车流不顺。此外,电动车、自行车在机动车道和人行道上混行的现象十分突出,存在着交通安全隐患。”吴警官介绍道,他们通过压缩机动车的车道宽度,增加非机动车通道的方式,规范机动车、非机动车行车轨迹,降低变道交织干扰。

  在增加非机动车通道的同时,交警部门还为非机动车道增添了相应的配套设施,如等候区、指示牌等,并对中央护栏设施进行调整,实现了由高护栏至渐变式护栏的转变,提高了安全三角视距。非机动车有了安全的通行环境,机动车道也因车道“瘦身”而变得更加高效,整体交通秩序和安全性得到了提升。  

  难题:车辆掉头导致拥堵 信号灯设置不精细

  破题:实施“二次放行” 信号联网协调控制  

  五山路与茶山路附近学校众多,许多家长驾车送孩子去学校后需要掉头,易造成道路堵塞,影响直行车辆通行。同时信号灯设置不够精细,在某些时段,学校周边突然增多的车流交织叠加引发拥堵,会导致部分绿灯时间段车辆通行不连贯,影响通行效率。

  为了提高信号灯的利用率,交警部门决定实施“二次放行”策略,例如在7:30至8:30的早高峰时段,将原本较长的绿灯时间分成两次短的绿灯时间,根据实际车流量调整放行频率。在固定的信号周期内,绿灯时间被合理分配,可以避免因掉头车辆导致的交通拥堵和时间浪费。同时根据高峰和平峰时段的车流量变化,灵活调整信号灯周期,如高峰期可能将周期设为140秒,平峰期则可能调整为100秒。

  在此基础上,通过信号联网对茶山路、粤汉路两交叉口实施协调控制,车辆在一定时速下能够连续通过多个绿灯,形成绿波带,进一步提高通行效率。

  实效

  “坐公交车经过五山路 感觉变快了”

  近日,南都记者在现场观察到,原本拥堵的五山路茶山路口东进口已然变得有序,虽然正值晚高峰,但道路堵塞程度明显下降。在非机动车等待区,几辆电动车整齐地排成一列,等待着绿灯放行。

  “怪不得坐公交车经过五山路感觉变快了”“确实比之前好一点了”!不少群众也纷纷对此竖起了大拇指。

  吴警官表示,根据第三方平台数据,整治后,五山路的交通状况得到了显著改善,拥堵指数下降了15%,行人与车辆的通行更加顺畅。后续会充分利用第三方平台数据,结合实时交通车流,对交通状况进行综合评估和持续优化,以巩固既有成果。

  经验

  确保道路改造安全性、规范性

  从发现问题到协商策划再到投入施工,仅历经一个多月时间,五山路便改造完毕,体现了从“点”到“面”综合治理的有效性。这不仅是城市交通管理的缩影、精细化管理和智能控制技术应用的成功案例,更是广州市交通管理部门秉持“民呼我应”服务理念的生动实践。

  “在广州市交通精细化调整的大背景下,我们不断改革。我们发现交通问题的解决就像医生治病一样,需要对症下药。”谈及此次道路改造的经验,吴警官感触颇深。“我们首先是从安全性方面考量,其次考虑规范性,最后在此基础上促进道路畅通,从而实现交通领域一直以来所追求的目标——各行其道。”

  您的急难愁盼 我们联手来办

  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南方都市报面向广大市民群众启动“民呼我应·共建美好广州”线索征集活动,若您身边有急难愁盼问题或是基层治理堵点,请向南都反映,我们将及时响应,共同推进问题解决。

  统筹:李欣 冯芸清

  执行统筹:廖艳萍

  采写/摄影:南都记者 李竹 实习生 查雨苗

  部分图片由广州交警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