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靠优势产业带动跑出县域加速度?南都对话廉江市委书记陈恩才
推动产业品牌化 打造智能家电等五个“百亿级产业集群”


廉江市入选广东省首批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试点名单。图为从塘山岭风景区俯瞰廉江。

廉江特色红橙。 IC供图

廉江家电从制造走向智造。

廉江一电器生产企业的工业互联网总控中心,车间实时的设备信息、质量数据、异常状态等一目了然。
廉江,地处广东西南,雷州半岛北部,是湛江辖下三个县级市之一。在雷州、廉江、吴川“三兄弟”中,廉江不是湛江面积最大的,却是个“尖子生”。
根据2023年公布的官方数据,廉江全年GDP达555.8亿元,增长5.0%,增速排名湛江第一;常住人口137.19万人,也位居湛江所有县区的头名。
放眼全广东乃至全国,在县域经济的发展上,廉江同样不弱。广东省“百千万工程”首批创先类典型县、全国首批县域商业“领跑县”、全国首批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小家电领域“国字号”技贸基地……这一串头衔足以说明这个县级市的“优秀”。
今年5月,广东省委农村工作会议暨深入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推进会上宣读了广东省首批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试点名单,廉江市作为湛江唯一县级市入选。接下来,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廉江如何“好风凭借力”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实现强县促镇带村富民?就此,南方都市报走进廉江,与廉江市委书记陈恩才展开对话。
谈机遇与突破
优势产业提质发展,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就地就近城镇化
南都:今年,廉江入选广东省首批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试点名单,是湛江唯一入选的县市。新型城镇化建设将如何促进廉江的城乡融合发展?
陈恩才: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是进一步推动“百千万工程”走深走实的重要举措和主线任务,新型城镇化建设促进了城乡间的要素互动互补,进一步促进了廉江城乡融合发展。一方面,新型城镇化使一些城市要素得以入乡发展,城市人口到乡镇消费也更加便利;另一方面,农村消费和投资也会同步增长,乡村经济的辐射带动能力也会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不断增强,这将为廉江未来发展带来巨大的消费潜力和投资空间。
南都:持续开展新型城镇化建设将为廉江带来哪些发展机遇?
陈恩才:在廉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我们认为新型城镇化建设将为廉江带来三大机遇。
一是三产融合发展不断加速。在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大背景下,廉江县域产业集聚会呈现出不断增强的趋势,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也将提速,这使得廉江原有的优势产业可以不断延伸,培育出更多的新兴产业。二是县城综合承载能力不断增强。廉江的新型城镇化是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这意味着城市核心区域影响力、吸引力和承载力的增强,将带动县域人口、消费集聚。三是城市数字化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机遇,也使城市交通、教育、水务等一些领域的信息化、智慧化水平不断提升。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城市的智慧化管理水平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实现现代化,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南都:当前廉江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点是什么?
陈恩才:目前,廉江重点聚焦一个“创新点”和一个“突破口”,以产兴城、以城促产、产城融合,全力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试点建设。
一个“创新点”是指以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为创新,在做好县镇村规划、加快农用地流转经营和农村集体建设用地腾挪的同时,融合推进城镇化进程,为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土地资源等要素保障。这样可以盘活低效、闲置的村庄用地,用于支持城镇建设和产业发展。
一个“突破口”是以特色农业、优势工业、商贸服务业等县城优势产业提质发展为突破口,提高就业吸纳能力,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就地就近城镇化,带动廉江市本地乡村及城镇发展。
谈产业转型升级
共建全国首个家电赋能中心,今年推动10家企业数字化转型
南都:近年来,廉江在推动实体经济智能化升级和数智化转型等方面取得了不错成绩,你认为发展实体经济和新型城镇化建设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陈恩才:我们认为,实体经济是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重要着力点,通过实施特色产业驱动的融合发展模式,把握住巩固实体经济这个着力点,推动产业品牌化发展、智能化升级和数智化转型,以优势实体产业为基础,例如小家电产业集群等,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经济进一步高质量发展。
南都:你认为发展以制造业为代表的实体经济对新型城镇化建设有何促进作用?
陈恩才:目前,对廉江而言,发展以制造业为代表的实体经济对新型城镇化建设,主要有五大促进作用。一是有利于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促进农业转移人口高质量融入城市发展,不断提高新型城镇化质量。二是有利于创造大量新的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对于稳就业、保民生、稳投资、促消费等将发挥重要作用。三是有利于在产业支撑等方面实现由乡到城的转变,实现城乡统筹和可持续发展。四是有利于推动传统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转型升级,促进新型工业化与新型城镇化的深度融合。五是有利于增强城市创新能力,通过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为城市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力,推动新型城镇化向更高质量发展。
南都:廉江将如何通过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助力新型城镇化建设?
陈恩才:廉江有“中国小家电产业基地”“全国首批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等国字号招牌,基于现有产业优势,廉江正积极推动小家电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当前,廉江正通过巩固实体经济,强化产业支撑,全力打造智能家电、家居建材、农产品加工与食品制造、电子信息、新能源产业等五个“百亿级产业集群”。通过培养特色产业集群,可以促进县域产业承载能力有效提升,从而助力新型城镇化建设,使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与新型城镇化建设形成良性互动。
在此之外,廉江在产业转型升级助力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还特别重视科技创新和产业体系构建。一方面,通过与广东海洋大学、岭南师范学院等高校合作共建,促进高校将科研成果在廉江转化,为廉江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技术支撑。另一方面,通过与华为云合作共建全国首个家电赋能中心,计划今年推动10家企业数字化转型;与广州白云区等地区交流合作,利用“白云·廉江反向飞地暨产业协作平台”等渠道优势,促进廉江产业体系构建和完善,为新型城镇化建设打下产业基础。
谈城市品质提升
发展普惠托育服务,全域打造“15分钟健身圈”
南都:提升城市品质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工作内容,廉江曾提出包括提升城市品质在内的“四大提升工程”,下一步廉江在提升城市品质方面有何思路?
陈恩才:当前,廉江正大力实施城市品质提升工程,以此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通过城乡清洁工程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城市面貌焕然一新。下一步廉江将从升级基础设施“硬件”和扩展公共服务“软件”两大方面入手,切实提升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
南都:基础设施“硬件”和公共服务“软件”,分别体现在哪些方面?
陈恩才:当前,廉江正积极推动基础设施“硬件”提档升级,并持续深化公共服务“软件”提标扩面。
在“硬件”方面,廉江正紧抓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市政管网更新、防洪排涝设施建设、城市资源盘活等方面工作。尤其在老旧小区改造、“三旧”改造、国有集体厂房资源盘活等方面,廉江正积极引导已改造的老旧小区建立后续管理长效机制,支持“工改商”“工改公服”、严控“工改居”,并对低效的国有工业厂房、物流仓库、商铺门店等进行优化,最大限度发挥房产使用价值,提增土地利用效益。
在“软件”方面,廉江也正从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升养老服务品质、发展普惠托育服务、扩大文体服务供给等五个方面发力。其中,廉江在推动市内文化场所、体育器材设施的更新完善方面下了功夫,未来将在全域内打造完善居民现代生活需要的“15分钟健身圈”。同时,廉江近年也积极推动公共空间资源转化,将街道、社区、国有企业事业单位等闲置场地转化为托育服务场所,并引导各方力量参与托育机构建设和运营,努力提升城市居民幸福感、获得感及生活品质。
廉江名片
●经济
根据2023年公布的官方数据,廉江全年GDP达555.8亿元,增长5.0%,增速排名湛江第一。
●农业
红橙是廉江出产的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2023年廉江红橙种植面积7.45万亩,从事红橙种植销售人员近10万人。近年来,当地织密“组织链”、延伸“服务链”、优化“人才链”、扩大“效应链”,推动一二三产有效融合发展,将红橙打造成人民群众从中受益受惠的“致富果”“振兴果”。
●产业
上世纪80年代,当地人从小家电产业的快速发展中看到了商机,靠着一把把螺丝刀组装一个个电饭煲,形成了渐具规模的“廉江造”家电产业。近年来,在深化实施“百千万工程”中,廉江抓住发展机遇,推动传统产业升级、转型、补链、加“数”,打造了一批含金量、含新量高的项目。廉江市小家电产业集群被工信部认定为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小家电领域“国字号”技贸基地也成功获批落户廉江。
●城市品质
当前,廉江正大力实施城市品质提升工程,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下一步,廉江将积极推动基础设施“硬件”提档升级,并持续深化公共服务“软件”提标扩面,切实提升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持续提升城市品质。
统筹:李陵玻
执行统筹:陈杰生 吴璇
本版采写:南都见习记者 朱唯信
受访者供图(除署名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