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检发布一批检察公益诉讼典型案例
非法倾倒40多万吨锂渣 43人被立案

8月15日,第二个全国生态日之际,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一批检察公益诉讼典型案例。
最高检公益诉讼检察厅厅长徐向春介绍,2023年1月至2024年6月,全国检察机关共办理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领域公益诉讼11.7万余件(其中行政公益诉讼9.8万余件、民事公益诉讼1.9万余件)。检察机关将积极配合全国人大加快检察公益诉讼立法进程,构建更加完善的中国特色生态环境公益司法保护体系。
徐向春还表示,检察机关将聚焦重点区域、行业、领域生态环境突出问题加大公益诉讼检察力度,推动生态环境治理、绿色低碳发展等制度机制落实落地。加大对温室气体排放、高耗能高碳项目建设、破坏自然资源固碳功能等涉碳领域公益诉讼办案力度,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
典型案例
43.7万吨锂渣辗转倾倒宜春多地
宜春市拥有丰富的锂矿资源,吸引了一大批锂电新能源企业落户,碳酸锂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三分之一,每年产生的固体废物锂渣达数百万吨。锂渣重金属物质聚集,部分企业为逃避本地监管和降低处置成本,委托没有固体废物处置资质的空壳公司跨县区非法处置。
2022年9月以来,宜春A建材公司(以下简称A公司)、宜春B建材公司(以下简称B公司)等多家公司从江西宜春某锂业公司(以下简称锂业公司)拖运锂渣至袁州区彬江镇白源村的余土场以及袁州区下浦街道金桥社区的采石场进行非法填埋、堆放。该两处填埋场所不符合国家规定的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场所标准,也无任何防止环境污染设施,造成生态环境安全隐患。
2022年12月15日,宜春市人民检察院(以下简称宜春市检察院)收到群众举报称,有人在袁州区下浦街道金桥社区新屋组的采石场以及彬江镇白源村青山组的余土场倾倒废锂渣,污染环境。经初步调查查明,2022年9月以来,A公司从锂业公司拖运10万余吨锂渣至袁州区彬江镇白源村青山组的余土场非法填埋、堆放;B公司从锂业公司拖运近万吨锂渣至袁州区下浦街道金桥社区新屋组的采石场非法填埋。
2023年1月16日,宜春市检察院以行政公益诉讼立案。通过询问案件当事人、调取锂渣产生台账以及锂渣处理协议等,查明万载某建材有限公司在接受锂业公司处置锂渣的委托后,没有将锂渣运往万载县进行加工利用,而是按每吨30-40元补贴运费交由A公司、B公司等十余家公司处置。2022年9月至12月期间,锂业公司产生的43.7万余吨锂渣,辗转由无工业固体废物处置资质的A、B等公司倾倒在宜春多地。经检测,锂渣中的部分重金属含量超标。
2023年2月14日,宜春市检察院根据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及宜春市生态环境局“三定方案”等规定,向宜春市生态环境局制发检察建议,建议其对相关企业非法处置锂渣的行为依法查处;加强对全市锂渣等工业固体废物处置的日常监管力度,督促相关企业落实工业固体废物全过程的污染环境防治责任制度。
宜春市生态环境局收到检察建议后,对包括A公司、B公司在内的10个责任主体作出行政处罚,共罚款100余万元;协同属地政府组织涉案企业清运非法倾倒、违规贮存的锂渣129万吨,以涉嫌污染环境罪移送公安机关立案43人;排查相关企业175家,督促规范建立台账、制定固废处置方案。
为加强对锂渣等固废处置的日常监管,宜春市生态环境局在全省率先出台涉锂电主要行业生态环境监管标准,依法规范固废综合利用。
采写:南都记者 刘嫚 发自北京
- 下一篇:大肆非法盗挖黑土泥炭 24人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