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的体验,请使用竖屏浏览

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口腔医院(坪山)口腔颌面外科主任华泽权:

“每次手术都像第一次那样准备”

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李榕 08-19 01:20

  华泽权医生正在手术。   受访者供图

  讲述人 

  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口腔医院(坪山)口腔颌面外科主任 华泽权 

  我每做一个手术都像做第一次手术那么思考,认真准备。每天晚上睡觉前,我要把第二天的工作,手术怎么做,要从脑子里想一遍,这是一种习惯。

  从医之路

  做了40多年医生 手术没发生过面神经损伤

  成为一名口外医生,是个偶然机会。我是下乡知青,后来应征入伍,到部队后,国家恢复了高考,我当时非常想上大学,对工科很感兴趣,但是部队给的高考名额是医学院校,所以我就学了医。至于为什么选了口腔?这也是当时分配的。我当时报考的第四军医大学有医疗系、空医系、口腔系。被分配到口腔系,我还有点不情愿,觉得口腔不是医生,医生应该是戴着听诊器,拿着手术刀。不过学了口腔之后,就逐渐热爱这个专业了,到现在一直做了41年的口外医生。

  口腔科还有住院部?这可能是很多人对口腔的一个认识“盲区”。其实,涉及到住院治疗的口腔病种还挺多的,比如颌面部颈部的肿瘤、囊肿,颌面部的外伤骨折,唾液腺肿瘤,牙颌面畸形的正颌手术,唇腭裂修复,颞下颌关节疾病的手术,颌面部神经疾病的手术,一些复杂阻生牙、多生牙的拔除手术等。

  1983年毕业之后,我被分配在北部战区总医院,在外科一直干了30多年。我印象最深的一台手术,是一个颞下颅底区血管外皮瘤的切除。当时这个瘤很大,它的位置长得刁钻,进出颅底的重要血管、神经都在这个区域,血运非常丰富,术中的视野非常深,要把肿瘤完全切除,避免损伤其他组织,手术难度很大。考虑到手术当中的出血可能非常多,我们进行了充分准备,原本估计可能要四五个小时,结果3个半小时成功拿下,出血1500ml。

  口腔颌面外科医生,对头颈部的解剖要非常熟悉。因为颌面部有人体中最复杂的结构,所以,当你做手术的时候,要和透视眼一样,你知道你这个一刀下去底下是什么结构,有没有重要的血管,重要的神经?可不可以碰啊?可不可以切断?比如,做腮腺肿瘤切除的手术,一般需要解剖面神经,术后面瘫是最常见的并发症。我很自豪,我做了40多年医生,手术中的面神经损伤,一次都没有发生过。

  从辽宁来到深圳之后,我感觉如鱼得水。这个城市很年轻,虽然颌面部肿瘤的患者比例较低,但是外伤、骨折,还有因为颌骨畸形而想要变美的年轻人比较多。这是我喜欢的工作,虽然我60多岁了,但工作劲头还是一点也没变少。

  不断创新

  优秀口外医生必须审美在线

  我们做口腔外科医生的,不光是治病,照顾到病人的心理也很关键。所以,我们在做手术的时候,特别讲究切口的隐蔽。前段时间,有一个14岁的小朋友,在踢球的时候,脸被击中摔倒了,面骨撞碎了,眼睛看东西也发生重影。他还在发育,如果我们从口外做手术,势必要留下瘢痕,影响他的心理健康。所以,我们从口内做一个很小的切口进去,在狭小的手术视野里面,给他做了颧骨、上颌骨的精确复位,打上钢板,现在愈合得很好,面部没有留下瘢痕。

  有的人,牙不齐或者面部长得可能不是那么完美,影响社交和个人心理。很多患者来找我手术,有的是高颧骨,有的是下颌角肥大,还有上下颌骨前突、颏部后缩或者地包天等情况,我们就要做正颌手术、颏成型、颧骨内推、下颌角的切除手术,这些都是在口内完成的。

  我认为,一个优秀的口外医生,必须审美在线。在手术时不仅要符合美学的标准,还要懂美的流行趋势,结合患者本身的面部条件,又符合大众认可的审美,同时还要让患者本人满意,这需要不停去研究、学习和总结。

  坚持学习

  “就算爬到顶峰,还有比它更高的山峰”

  很多人觉得,和其他医生比,牙医的工作要轻松很多。其实,做牙医并不轻松。

  首先,牙医的工作姿势是一种“强迫体位”,一天下来,基本都是保持同一个姿势,弯着腰、低着头,在牙齿的方寸之间工作。其次,口腔医生干的是体力活,即使是到了主任医师、教授的级别,永远都要亲自动手为患者治疗。所以基本上每个牙医都有职业病,比如颈椎、腰椎的问题,脊柱是弯曲的。做根管治疗,需要在显微镜下操作,很多牙医很早就花眼了。

  不过,我觉得当医生没有轻松和辛苦的区别。因为从当医生那刻起,一直在辛苦。医学的进步非常快,几乎得天天学习,一天不学习,肯定要落后。各个学科,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都在更新,要跟上这个步伐,所以一刻也不能停止学习。

  作为学科负责人,永远要站在医学和技术的前沿。比如说正颌正畸,我是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做正颌的,以前我们叫模型外科,在石膏模型上模拟手术,现在我们都是数字化扫描、程序设计和3D打印技术,通过计算机来模拟手术效果,每个人骨头应该移动多少,咬合关系怎么能对得上,让我们做手术更精准、更快捷,同时也能更好把年轻医生培养起来。

  来到深圳工作后,压力还是蛮大的,因为我们这个医院是新成立的,虽然硬件设施、医生团队都是很好的,但把学科做好,把病人的问题看好,得到病人的认可,这都需要我们付出努力。所以人生从来没有歇口气的时候,不变的是永远在学习,永远在努力。就算爬到顶峰,你往前一看,还有比它更高的山峰,所以我永远不会满足。

  去年,我们医院的满意度在深圳市48家公立三级医院中获得第一,其中住院满意率是 100%。如果说要有什么秘诀的话,那就是尽心尽责,我每做一个手术都像做第一次手术那么思考,认真准备。每天晚上睡觉前,我要把第二天的工作,手术怎么做,要从脑子里想一遍,这是一种习惯。

  同时,不仅治病,更要医心,充分理解和帮助患者。从辽宁来到深圳,是我人生的又一次启程。我还记得,住院部成立第一年时只有200多台手术,现在我们一年要做800多台,光是正颌方面的手术要做大概300台。这三年多来,我特别希望带领科室团队,把科室做大做强,实现我们医院“让口腔疾病大病不出深圳”的愿景。我不断提醒自己,只有努力学习、坚持学习,永远不满足,永远为了新技术而努力,这样才能真正帮助到患者,真正践行医生誓言。

  采写:南都记者 李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