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新型工业化独角兽企业调研行,解码人工智能产业:
无人机“一眼万里” 无人车“清扫专业”

8月7日,调研团走进位于佛山南海区的中科云图。
从最新的全球独角兽榜单报告看,金融科技、人工智能、区块链和新能源是过去一年增长最快的行业,其中人工智能今年也跻身中国独角兽前三大赛道。未来已来,人工智能已经出现在了千家万景。这个8月,“锚定现代化 改革再深化——广州新型工业化独角兽企业调研行”的调研团来到广州人工智能领域相关企业,走进智能化赛道第一线。
无人驾驶清扫车
智能避障避雨,低电自动返回
近日,一辆白色“迷你车”出现在越秀公园,所到之处片叶不留,吸引了游客们的视线。能自主清扫、智能避障避雨、洒水降尘、低电自动返回,还能自主完成指定区域的清扫作业,实时反馈作业进度和环境状态,这款无人驾驶清扫车是如何做到的?调研团来到了广州赛特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一探究竟。
这家成立于2017年的公司,研发人员占比达60%,集机器人自主研发、自主生产、自主销售为一体,主要在两条产品线上发力,一是智慧环卫领域,如在科技园区、社区、公园等场景作业的无人驾驶清扫车;二是智慧医疗领域,如在医院配送药品、消毒的机器人。
“对于室内机器人来说,医院几乎包含了它会碰到的所有场景,人、推车、门禁、电梯等等;而无人驾驶清扫车,因为面向的是半开放的环境,所以室外方向的技术壁垒比起室内相对更高、更有挑战性”,提及公司深耕的这两个赛道,赛特智能联合创始人之一、首席技术官赖志林说,“要把这两个场景真正做透,还有很多工作需要去做”。
数字化转型服务
工厂车间1:1还原,数字孪生加持自动驾驶
作为为企业提供数智化转型方案的“专家”,网思科技基于人工智能和数字孪生等领域的研发和应用经验,打造了数字化转型服务和信息技术服务两大核心业务板块。
“以广汽集团的总装车间为例,我们是把车间的工作现场1:1还原到大屏,它的产品质量、产量进度、设备状态等数据,全部都一目了然。”网思科技副总裁黄朝晖告诉南都记者,这是网思科技打造的数字孪生及工业大数据平台,为生产提供最优化的生产管理方案。
黄朝晖介绍,网思科技在智能数字孪生应用最好的领域是智能制造,尤其是在汽车和钢铁行业。除了智能制造,数字孪生技术目前也运用在了自动驾驶场景。在网思科技的展厅里,调研团看到了其为RoBoTaxi打造的数智运营服务平台,自动驾驶车辆周边的车况、路况、来往行人、红绿灯及天气等情况,三维展现在监控大屏上。
了解了网思科技的产品之后,广州市委党校副教授林柳琳表现出了对专利的兴趣,“有的企业在生产领域有自己的发明,那像你们记录它的一些技术方案,会不会跟企业联合申请发明专利?”黄朝晖回答,网思科技本身就具备强大的自主研发与专利申请能力,迄今已成功获得逾40项的专利授权,面对客户的相关需求,会全力提供必要的支持与协助。
“我在考虑科研机构或高校里的实验室,如何走向智能化”,看了网思科技为工厂提供的数字化方案,华南理工大学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副教授刘卿想到了自己日常工作中的场景。黄朝晖坦言,“我们还是更倾向于市场导向,同步做研发”,从技术层面而言,网思科技已经具备这方面能力,也希望未来能有这样的落地契机。
无人机巡航作业
远程下单 无人机2分钟内响应
只要远程轻轻在屏幕上一点,机巢内接收到工单的机械臂便开始为无人机装上电池,不到两分钟的时间,机巢“舱门”打开,无人机便升上100米空中,按照设计路线,智能开展交通、环保、电力、施工等方面的巡查。
这是佛山市南海区无人机日常巡查的一幕。“无人机巡航作业效率比人工提高了18倍”,中科云图总经理助理曾美静介绍道。而上述无人机和基站,便是中科云图的自研产品——C60无人机及其配套智能基站-M710,因长续航、全避障、120秒快速换电等特性备受关注。“C60无人机是中科云图全自研的,并独创了半固态飞行结构”,曾美静进一步向记者介绍,C60既保留了固定翼的长航时优势,又兼具多旋翼飞机的易操作、灵活性特点,单次飞行时间可达55分钟,每小时飞行距离近100公里,最大飞行速度25m/s。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网络空间安全领域的资深专家王常吉在走访中科云图时提问:“无人机采集的高精度图像数据如何在确保社会治理效率的同时,避免对个人隐私的侵害?”曾美静介绍,“数据安全是第一考虑,对于政府客户,比如南海区,无人机采集的数据是存放在区政数局的专有网络,也有些客户会购买Saas服务,这些数据都是存放在符合国家信息安全的专有服务器上,确保数据安全”。
AR+游戏
虚拟+现实,万物秒变游戏战场
在7月举行的第二十一届中国国际数码互动娱乐展览会(ChinaJoy)上,斩获“最佳创新科技奖”的《RealityGuard》格外吸睛,其开发者是来自广州南沙的宸境科技。《RealityGuard》是宸境科技依托MirrorScene平台,开发的首个将真正AR技术与游戏结合的空间应用,在技术上实现了虚拟元素与现实环境的融合,打破了“AR只能实现单机操作”的技术局限。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网络空间安全学院)院长王常吉关注其空间计算技术:“在多设备、多用户协同的环境下,如何确保空间数据的精准与实时性?这对提升用户体验和数据安全至关重要。”
“宸境科技主要在做的核心技术叫空间计算,基于这个技术,我们可以去支撑很多VR、AR、MR效果。”宸境科技联合创始人、副总经理曹田甜告诉南都记者,宸境科技发布的端云融合XR/AR元宇宙平台MirrorVerse,由三大核心模块组成。其中,MirrorScene针对于室内场景,开发者可以创作在室内环境的一些应用,如上文提到的《RealityGuard》,通过多个移动设备(如智能手机、智能眼镜、iPad)进行协同式空间信息采集、可分享的空间锚点生成等,实时构建数字空间。
广州市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教授吴兆春在走访过程中总结,由年轻人创办的宸境科技,广州总部研发+硅谷研发+业务各地,应用场景很丰富,假以时日一定能够火起来。吴兆春设想,或许可以通过宸境的技术加上VR眼镜,让身处各地的老师学生进入到同一课堂场景里,解决远程交流的问题。
云计算
“十重防护”保障数据安全
在广东云下汇金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云下科技”)广州汇云数据中心,4020个48U高标准机柜正高速运转,为互联网、工业互联网、金融、人工智能等领域提供高效的算力服务。这也是云下科技与中国科学院共建“芯算云”智能算力平台的核心节点之一。
“随着数字化转型的加速,电子设备和智能应用的快速增长,均根植于数据中心的强大算力。数据中心不仅是算力的基石,更是推动客户业务创新和智能化升级的关键引擎。”云下科技副总裁彭韧辉指出,“数据中心的安全直接关联到客户业务的连续性和可靠性。”
如何保障客户的数据安全?云下科技CTO陈康壮向记者介绍,在提供优质算力服务的过程中,云下科技自研首创DCOS数据中心操作系统,为客户乃至全国的算力需求提供高级别的安全保障。云下科技还是业内首家提出“十重防护”理念的企业,即为上述机房布置了十大关卡,更进一步保障了数据安全。
本期出席专家学者
吴兆春 广州市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教授
林柳琳 广州市委党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副教授
王常吉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网络空间安全学院)院长
李中华 中山大学智能工程学院副教授
李宇耀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网络空间安全学院)主任
刘 卿 华南理工大学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副教授
侯小雯 中国农业银行广州分行公司业务部副总经理
本期调研企业
网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广州宸境科技有限公司 广州中科云图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广州赛特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广东云下汇金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