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的体验,请使用竖屏浏览

来广东 感受开放独特优势 挖掘国际合作机遇

作为主场外交重要舞台,大湾区的新技术、新产业吸引着全球政商界人士纷至沓来

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梁令菲 张倩寒 09-09 01:20

  马达加斯加首都塔那那利佛郊区,当地人走在由中国政府无偿援建的“鸡蛋路”上。 新华社发

  春华秋实,岁物丰成。9月4日至6日,2024年中非合作论坛峰会在北京举行。这也是中国近年来举办的规模最大、外国领导人出席最多的主场外交。中非友好穿越时空、跨越山海、薪火相传。从中非建设者用汗水鲜血筑成的坦赞铁路,到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下中方援建的马达加斯加“鸡蛋路”,中非兄弟姐妹们在经济全球化大潮中强筋骨、壮体魄,累累硕果惠及中非亿万百姓。

  广东也在发出中非共谋发展的时代强音。抵京参加峰会前夕,津巴布韦总统姆南加古瓦、南非总统拉马福萨相继访问广东,深入了解广东高质量发展情况,并期待与广东开展更多合作。南都、N视频记者多方采访、梳理,记录中非人民在现代化征程上携手同行,以中非现代化助力全球南方现代化,绘就人类发展史上崭新画卷。

  鲜血筑成的坦赞铁路

  开启半个多世纪的历史渊源

  8月2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复信非洲50国学者,鼓励他们继续为构建高水平中非命运共同体、维护“全球南方”共同利益提供智力支持。

  习近平主席在复信中期待非洲学者在“中非达累斯萨拉姆共识”基础上,加大对“全球南方”国家发展道路、中非和南南合作的研究探索,继续为构建高水平中非命运共同体、维护“全球南方”共同利益提供重要智力支持。

  卢旺达大学政治系高级讲师伊斯梅尔·布坎南参加了此次会议,他也是此次联名致信习近平主席的63名非洲学者之一。他向南都记者表示,“中非达累斯萨拉姆共识”凸显了非中在探索适合全球南方国家发展道路上的共同承诺。“希望通过这一共识,非中关系持续深化,双方在共享经验和相互理解中,推动全球减贫、经济增长以及社会可持续发展。”

  河有源泉水才深。中非友好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半个多世纪前,5万多名中国工程技术人员与坦桑尼亚和赞比亚的建设者们一道,在食物短缺、气候炎热、疾病流行、缺医少药的极端艰苦条件下,用汗水、鲜血乃至生命筑成了被誉为“友谊之路”的坦赞铁路。

  中非友谊又有着不竭的动力源泉。近年来,中非民间交往热络频繁,中非青年大联欢等人文交流活动丰富多彩。

  “亲爱的非洲朋友们,大家好!很高兴今天能在中国空间站放飞非洲梦想。下面让我们一同走进中国空间站,欣赏非洲青少年的代表作品。首先看到的是来自尼日利亚和埃及的两幅作品,一幅叫《共同的期待》……”

  2023年,神舟十六号航天员乘组担任“讲解员”,在太空对非洲青少年“我的梦想”主题绘画作品进行展示和介绍。

  “我简直不敢相信,像在做梦一样!”画作《共同的期待》作者、尼日利亚青年丹尼亚告诉南都记者,为展现中尼两国间的共通之处,丹尼亚在画里使用了大量的非洲图案和中国符号。他还将圆形作为主要元素,来展现和谐与友好。

  值得一提的是,南非德班早在2000年便与广州建立了友好城市关系。多年前,在德班-广州友好协会的推动下,德班成为非洲大陆首个为中国春节亮灯的城市。当晚,德班理工大学孔子学院学员动情演绎中国传统民族舞,送上来自南非的新春祝福。青年是中非关系的希望所在。南非驻华大使谢胜文此前向南都记者表示,希望越来越多南非青年在交流中走进粤港澳大湾区。

  2025年,南非将担任二十国集团轮值主席国。南非总统拉马福萨日前表示,感谢中方支持南非去年主办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南方愿同中方继续在金砖和二十国集团等多边框架下密切沟通协作。    

  4大省级境外经贸合作区

  加深粤非经济依存度

  2024年中非合作论坛峰会于9月4日至6日在北京举行。这是继中非合作论坛2006年北京峰会、2015年约翰内斯堡峰会、2018年北京峰会之后,中非友好大家庭的又一次大团圆,也是中国近年来举办的规模最大、外国领导人出席最多的主场外交。

  “如今国际形势充满不确定性,中非合作论坛很可能成为强调和展示中国与非洲关系稳定性的平台。”加纳智库非中政策咨询中心执行主任保罗·弗林蓬向南都记者分析道。

  得益于“一带一路”倡议,由中国援建的马达加斯加首都郊区公路项目,连接了该国的重要鸡蛋产区,大大降低了鸡蛋在运输过程中的破损率,当地人亲切地将这条公路称为“鸡蛋路”。

  而中非合作论坛成立24年来,中非贸易额增长20多倍,中国对非投资增长超过100倍。中国已连续15年保持非洲第一大贸易伙伴地位。过去3年,中国企业为当地创造超过110万个就业岗位。

  作为2024年中非合作论坛峰会的重要配套活动,第八届中非企业家大会于9月6日在北京举行。来自卢旺达的企业家马尼拉法沙·埃马纽埃尔感慨道,此次大会不仅能让非中企业家们聚焦当下合作机遇,也是展望未来可持续发展的一大契机,更有助于日后双方往来,感受到更多“家”的温暖。

  作为贸易强省,广东近年来也与非洲国家持续深化各领域交流合作。2023年,粤非进出口额约占中非贸易总额的13.7%。

  “广东在贸易方面始终保持领先地位,外贸优势明显,广东的开放性和国际化有助于促进非中贸易。”弗林蓬说,广东促进了两地货物、技术和投资往来,推动发展与非洲国家的贸易关系,加深非中经济相互依存。

  许多广东企业以共建“一带一路”为契机走进非洲,为当地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广东7个省级境外经贸合作区有4个在非洲,分别为尼日利亚广东经济贸易合作区、西格玛产业园(尼日利亚)、乌干达-中国(广东)国际产能合作工业园和埃塞俄比亚华坚国际轻工业城。

  “经贸合作区和基础设施项目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提供了就业机会,也促使两地市场多元化。”弗林蓬说  

  高科技产业集群散发吸引力

  “走,到广东去”成为新潮流

  “走,到广东去”逐渐成为新潮流。广东作为中国经济最发达的省份之一,正以开放之姿,成为促进中外合作的桥梁,推动中国和世界合作共赢。

  据南都记者不完全统计,党的二十大以来,至少有超过30位外国政要先后访粤。新加坡、秘鲁、密克罗尼西亚联邦、瓦努阿图共和国等多国元首和政要还将广东定为访华首站。在这里,他们感受到了广东作为对外开放门户枢纽的独特优势,回顾多年来与广东的深厚情缘,挖掘合作新机遇。

  “列车开得很平稳,速度很快,我们谈话间就到目的地了!”今年6月,秘鲁总统博鲁阿尔特一行搭乘高铁,从香港西九龙站抵达深圳福田站,中国高铁之先进,令她感慨不断。

  除新技术外,广东新能源产业发展的累累硕果,也吸引着不少外国政要来此驻足。2023年10月,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州长纽森率团访问中国,受到国际社会高度关注。纽森在深圳试坐广东车企的新能源汽车后,直呼“想买两辆”。

  继津巴布韦总统访粤后,南非总统拉马福萨于9月3日抵达深圳,出席中资企业高级别圆桌会并致辞。他还参观了当地科技企业,深入了解广东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弗林蓬向南都记者分析称,广东通过举办大型国际会议等活动,将自身打造成一个国际平台,在加强非中关系方面日益发挥重要作用。近期在广东举办的中非合作论坛框架下的重要机制性活动——第五届中非地方政府合作论坛,正说明这一点。

  参加本届中非企业家大会的冈比亚企业家伊萨卡·西索科曾到广州、北京以及上海等中国多地做生意。他说,广州的商品款式多样、价格各异,可以满足非洲买家的各类商品需求。

  来自贝宁的达塞克波·马武莱·让·巴蒂斯特也参与了本届大会,他目前在深圳工作。他认为,深圳产业优势明显,科创实力雄厚,他期待非洲和粤港澳大湾区未来能开展更多合作。

  “广东很接地气,接的是国际化的地气,对各种文化都很包容。”《亚洲时报》业务发展董事张嘉宙说,粤港澳大湾区拥有高科技产业集群,他很期待未来有更多机会来大湾区走一走,看一看。

  参与本届中非合作论坛峰会的利比里亚代表团成员亚伯拉罕·凯迪阿也表示,接下来他计划到广东看一看,未来或将组织利比里亚代表团参访广东。

  正如卢旺达大学政治系高级讲师伊斯梅尔·布坎南所说,广东近期举办了许多国际活动,这些活动推动广东逐渐成为中国发展的展示窗口,中国正从广东发出“中国声音”。  

  “主场外交看广东”系列观察

  总策划:戎明昌 刘江涛

  执行策划:王佳

  统筹:南都记者 向雪妮

  主笔:南都记者 张倩寒

  本期采写:南都记者 梁令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