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鸡伴月


9月14日,阳江市江城区龙津路,每逢中秋,李氏家族档口售卖的糖鸡特别受欢迎,小朋友们买下糖鸡又可以拿来玩,又可以当糖吃。

搅拌糖浆。

晾晒糖鸡。

糖鸡脱模。

到了雨天,糖鸡就得“入炉”烘干。

色彩鲜艳的糖鸡尤得小朋友们的喜爱。

扫码阅读 点击投稿
广东人爱吃鸡,那是全国人民都知道的秘密。不过,有一只“鸡”,只在阳江的中秋节期间才会出现,不管男女老少,都纷纷争先抢购——它就是糖鸡。
9月14日,中秋假期前一天,阳江下着蒙蒙细雨,李氏家族的档口前围着等待糖鸡出炉的顾客。糖鸡是阳江当地中秋赏月的传统食品之一,也承载着许多“老阳江”儿时的记忆。“老阳江”关女士冒着雨来到档口买糖鸡,“我们买糖鸡,追求的是一种情怀。小的时候,爸爸骑着单车搭我去买糖鸡,我总舍不得马上吃掉,一定要留到中秋节当天再打开。”
糖鸡看起来用料简单,只有白糖和食用色素,但制作过程全靠老师傅一双巧手掌握火候把控质量。2022年,糖鸡制作技艺入选了阳江市第六批市非遗项目。
“我们家族从清末开始制作糖鸡,至今有150余年的历史。”80后李涧在档口负责糖鸡的晾晒、整理和销售。据她介绍,档口每年只在中秋节卖糖鸡。李氏家族的糖鸡制作技艺已传承至第四代,由李氏家族5兄弟共同经营制作,李涧的两个叔叔李万荣和李万文是主要的制作手艺人。
“糖鸡的造型主要以传统的雄鸡、麒麟为主,后续我们还增加了鲤鱼、十二生肖。颜色有红色、橙色、黄色等,寓意喜庆吉祥。”李涧说,制作糖鸡的模具有一部分是祖上传下来的,后来根据街坊的喜爱开始创作新模具。“糖鸡当天制作当天销售,还可以让顾客动手体验。根据糖鸡不同的尺寸,单价在3元—50元不等。”
制作糖鸡,得先熬制糖浆,大约45分钟,倒入模具后冷却约20分钟,再晾晒干。“好卖,假期很累也很快乐,年年都卖出上万只。”谈及爆火的糖鸡,李涧说:“‘老阳江’买糖鸡是因为文化习俗,年轻人过来要拍照打卡,小朋友边吃边玩,更多的是对非遗技艺的了解和参与。”
采写:南都记者 高永佳
摄影:南都拍客 关巧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