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的体验,请使用竖屏浏览

真骨干,真调动,促进师资队伍均衡配置

佛山超300名优秀校长教师跨区交流

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路漫漫 孙振凌 王倩 陈斌颖 唐宇松 09-19 01:00

  首都师范大学顺德适子未来学校里,老师和孩子们亲切交流。

  这个新学期,佛山104名优秀校长教师奔赴各自交流学校,跨区开启教育教学生涯。两年前,佛山在全省率先探索建立中小学校优秀校长教师市域交流机制,截至目前,已经有三批304名教育工作者跨区工作、交流。

  在这场人才“双向奔赴”的背后,携起手打破“边界”的还有校与校、镇与镇、区与区。目标就是要破题佛山教育高质量发展面的挑战:基础教育学位供给和优质均衡特色普惠发展双重压力并存,以及区域、城乡、校际、群体教育发展四大差距的现实问题。佛山教育“一盘棋”起手落子,核心在两个关键词:优质、均衡。

  人才跨“界”

  优秀校长教师跨区域互派交流 促进师资队伍均衡配置

  “我从市华英学校派往高明华英学校参与新校筹建。从学校筹办到建成、从学校的启用到发展,我深切地体会到市、区两级政府以及教育局对高质量办学的信心和决心,深切地感受到社会和人们对家门口好学校的期待和召唤。”作为佛山第二批市域交流的100名优秀校长教师中的一员,佛山市华英(高明)学校校长陈佛新感触颇深。

  去年,这场市域交流结合基层实际需求,进一步丰富了交流方式,在原来“单双式交流”基础上,增加了“组团式交流”“结对式交流”和“送教式交流”,其中“组团式交流”交流学校7所,“结对式交流”镇4个。

  同时,佛山还结合南海区与三水区、顺德区与高明区教育紧密协作,试点片区结对交流,安排南海区狮山镇与三水区乐平镇、顺德区北滘镇与高明区杨和镇结对交流。

  “此前佛山也有教育工作者交流,但相对形式化。这两年佛山是来真的,都是真的骨干人才,真调动、真交流。”一位佛山教育系统工作者透露。

  佛山为什么要这么做?答案是:破边“界”。“佛山教育历来区级强市级弱,各区、各镇街之间发展也十分不均衡。存在区域之间竞争、‘掐尖’招生、生源外流、择校焦虑,不能满足居民在家门口上‘好学校’的需求。”教育领域的观察者直言,市弱区强不均衡、五区发展不均衡等教育四大不均衡,以及公立普高学位紧缺、优质高校资源缺失等,是摆在教育高质量发展之路上的现实问题。

  昔日“散装”佛山,要下好全市发展“一盘棋”,破解优质资源和教育水平不均衡的问题,首先就是要真正破“界”。

  为突出优质公共资源均衡配置,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向相对薄弱区域和学校倾斜延伸。去年佛山在五区相互交流基础上,继续将指导型优秀校长教师重点派往高明区、三水区。数据显示,禅城区、南海区、顺德区派往高明区、三水区的优秀指导型校长教师共计30人,占比58%。高明区、三水区选派有培养潜质的优秀跟岗型校长教师共计28人,占比60%。通过推动优秀校长教师跨区域互派交流,逐步促进师资队伍均衡配置。

  教育改革

  建立健全市级统筹机制 邀请名校长出任“掌门”

  教育“一盘棋”,绝不只是优秀人才流动,而是一次全面破“界”。

  今年以来,以教育为重要抓手的多项改革举措,可以看到佛山在推动优质公共资源均衡发展的决心和魄力。

  今年,佛山市对高明区第一中学、三水区实验中学办学体制进行改革,以两所学校为基础组建市属佛山市高级中学、佛山市季华中学。7月,以上两所学校班子成员到任。

  两所学校的体制改革背后,是北向战略和西进计划在教育领域的重要举措;是佛山促进教育资源均等化,破解城乡区域教育二元结构,强化全市教育“一盘棋”发展,进一步建立健全市级统筹机制的重要一步;更是佛山市委、市政府为深入推进“百千万工程”、建设广东省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的重要决策。

  当前,广东省实施“百千万工程”作为高质量发展的头号工程,最重要的任务和最有效的抓手就是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实施“百千万工程”建设,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佛山正全力建设广东省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以下简称“实验区”)。

  上个月,佛山召开相关会议对推进实验区建设进行动员和部署,明确改革任务书和主攻方向,聚焦功能板块协同、产业转型升级、强区促镇带村、绿美生态建设、公共服务均衡、对口帮扶协作等6个领域。在“聚焦公共服务均衡”方面,佛山明确提出,开展优质教育资源组团式办学,推动优质公共资源向薄弱地区和农村基层覆盖延伸。

  为此,强化市级统筹,建立健全市级统筹机制,是持续推进这场教育改革向纵深的保障。

  以高明和三水两所学校本次改革为例,据介绍,两所学校由原来的区属单位调整为市教育局所属公益一类事业单位,实行市级为主、区级协同管理机制。同时强化市级保障、提升师资力量以及创新育人模式。由市级财政加大对两所学校的建设保障力度,根据办学规模、教学发展、师资队伍建设等需要,制定市级财政补助经费递增机制,其中2024-2025年保障学校经费的50%,2026-2027年保障学校经费的60%,2028年及以后保障学校经费的70%。

  在配优配强学校书记、校长方面,从广东省实验中学、佛山市第一中学、南海区石门中学、南海中学、顺德区第一中学等市内外名校挑选学校管理团队,邀请名校长出任“掌门”,科技“大咖”助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  

  组团协作

  南海区与三水区35对学校结对共建

  “五区教育工作既有竞争也有合作。但我们佛山教育是个整体,希望所有佛山的孩子们都能够接受更好的教育。”佛山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说。

  两所学校的改革背后,是佛山正积极推进“五区同创”国家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区和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的行动力。目标就是着力缩小区域、城乡、校际、群体“四大”教育差距,推动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

  五区协同、合力,是“一盘棋”的核心要义。在教育领域,佛山正以强带弱,推进区域教育结对协作。

  为此,佛山建立了“南海结对三水、顺德结对高明”教育紧密协作机制。其中,推进了南海区与三水区35对学校开展结对共建,这些学校涵盖小学、初中、高中、中职等全学段。同时,还推进高明区杨和镇5所学校与顺德区龙江镇中小学学校实行全面结对帮扶。把高明区学校作为顺德区省市级课题研究加盟校或基地校,共同促进两区中小学教育发展。实施“跨区域联合教研”模式,提升区域教育教学质量。

  此外,佛山还推进集团化办学以及发挥市属优质品牌学校辐射带动作用。例如,佛山正推动佛山市第一中学、佛山市华英学校两所市属优质学校向区级输出优质教育品牌和管理团队。佛山华英高明学校建成招生,华英学校附属小学落地禅城,均从市华英学校抽调名师骨干组成管理团队,实现办学目标、办学理念、育人目标和课程建设一体化,努力办成区域优质示范校,带动区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推动佛山一中向禅城、南海、顺德区品牌输出,把佛山一中市属百年名校的办学经验向区级辐射。

  “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是实现教育公平的基础,是高水平推进共同富裕幸福佛山建设的必然要求。”9月10日,在佛山庆祝2024年教师节大会上,市长白涛表示,接下来佛山将持续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加快建设现代化教育强市,始终与发展同频共振,时刻与民生同向共进,让教育成为佛山未来发展的新动力、新引擎。  

  南都调研总426期 

  采写:南都记者 路漫漫 孙振凌 王倩 陈斌颖 唐宇松 李焕怡 韩成良 实习生 谢正娟 何佩雯

  摄影:南都记者 郑俊彬 

  更多报道详见《佛山读本》高质量发展·深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