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星红旗,我为你自豪!
闪耀巴黎的广东体育人讲述为国争光背后奋斗不息的故事

陈艺文。

王柳懿/王芊懿。

陈清晨。

钟嘉琪。南都记者 黎湛均 摄

汪雪儿。

汤慕涵。南都记者 魏雄锋 摄

谢思埸。

郭清。

冯紫琪。

码上看视频
五星红旗一次又一次飘扬在巴黎奥运会比赛场馆上空,是今年夏天所有中国人都难以忘怀的画面,而每一位在奥运会上拼尽全力的中国健儿都是我们的骄傲。来自广东的体育健儿在巴黎取得了8金4银4铜的成绩,创造了广东体育历届奥运最佳战绩。南都、N视频在过去一个月专访了多位闪耀巴黎的广东体育人,听他们回顾激动人心的比赛瞬间,讲述奖牌背后奋斗不息的故事,以及对明年在粤港澳三地举行的第十五届全运会的期盼。
跳水女子双人、单人三米板两项冠军
陈艺文:台下十年功背后的初心与决心
巴黎奥运会开幕后首个比赛日,中国跳水“梦之队”的开门第一金便是由广东女将陈艺文与搭档昌雅妮一起在三米板项目上获得的,那也是广东健儿在巴黎奥运会上夺得的首金。两周后,陈艺文又在女子单人三米板上折桂,成为了队里的“双金王”。这位多才多艺的姑娘告诉记者,一路坚持的过程中哪怕焦虑迷惘,坚持自己的初心才能守得云开见月明。
“之前东京奥运会周期,身上没有太多压力,作为年轻队员,队伍对我的要求也没那么高,自己的水平也在训练中得到了很大的进步。所以那段时间我算是快乐跳水。”陈艺文回忆道。到了巴黎奥运备战周期,陈艺文成了中国队在女子三米板上的领军人物,她的压力陡然增大。“感觉所有人都在关注自己,所以想赢怕输,整天都很焦虑,在心理上被折磨。我的内心可以说非常挣扎,一度想过要不算了吧,毕竟以当时的心态很难想象自己可以撑下去。”
借着养伤期间,陈艺文回到广东休息了一段时间,她也在这段时期不断安抚自己的情绪,想到了自己十年来苦练这五个动作,以及与搭档昌雅妮磨合过程中克服过的种种困难,“还是告诉自己要坚持下去,不要考虑还没有发生的事情,专注当下就好”。最终陈艺文排解负面情绪,坚定走下去,并在巴黎奥运会上真正扛起了中国跳水女子三米板领军人物的大旗。
跳水男子单人三米板冠军
谢思埸:王者归来续写广东跳水传奇
28岁的谢思埸是广东跳水队的“大师兄”,上届奥运会时,他便带着脚里那颗手术留下的铆钉夺得了男子三米板金牌。今夏,在仅仅复出8个月后,谢思埸卫冕成功,也书写了南粤跳水的新传奇。接受记者采访时,谢思埸说自己之所以在功成名就后仍坚持复出,是希望仍能为中国跳水作更多贡献。
“上届奥运会后,我歇了两年的时间,但这个过程当中我没有一刻停止对动作的思考、对动作的解析,还有这两年多的比赛,我每一场都是有看的,我也在观察男子三米板的动态。跟自己对话的时候,我发现我是热爱跳水的。”他说。“我始终还是希望自己能再努力一把,朝着巴黎奥运会再拼一拼,参加了奥运会,我觉得肯定是要去夺冠的,不可能说我只是以重在参与的心态去。”
老将复出的过程是十分艰辛的,谢思埸首先要面对的就是体能和伤病这两大关。“从体能到专项,我从最基础的动作开始练起,一步步去恢复。”他说。更要克服的是心理关,面对后浪的强劲挑战,谢思埸也不断调整着自己的心态。“在这个过程中,我学会了调整自己的心理。我能不能接受失败?如果可以的话,那我还怕失去什么呢?没有什么好害怕的。”而他最终也用无可挑剔的发挥实现卫冕,证明自己依旧是这个项目上不可撼动的王者。
花样游泳团体、双人两项冠军
王柳懿/王芊懿:展现独一无二的“中国美”
来自深圳的双胞胎姐妹花王柳懿/王芊懿不仅帮助中国花游项目实现了历史性突破,在团体比赛中斩获队史首枚奥运金牌,还在双人项目上以完美发挥夺冠,收获双金。姐妹二人在巴黎兑现了顶峰相见的约定,同时也用最佳状态向世界展现了独一无二的“中国美”。
双人项目的比赛中,王柳懿/王芊懿准备的是《莲》和《豹》两套主题动作,其中在演绎《莲》主题动作时,姐妹二人像两朵并蒂而生的莲花,清雅优美,配以悠扬的中国风曲调,她们在世界的舞台上演绎了东方美学,征服了现场的评委和观众。“《莲》的动作风格,想给大家出淤泥而不染、柔中带刚的感觉。包括泳衣上面有很多中国风的元素,例如晕染的图案、旗袍的设计、盘扣的元素……这些巧思都是为了在国际赛场上给裁判带来眼前一亮的感觉。”王芊懿说。王柳懿也表示:“我认为所有的中国元素都很美,而且只有我们中国人才能表现出来,我们邀请的外国教练都表示这些中国元素只有中国人可以完成。”
同时站上奥运会最高领奖台后,姐妹俩也把目光投向了明年即将在粤港澳三地举办的第十五届全运会。姐妹俩告诉记者,在家门口举办全运会的兴奋感会让她们更加有拼劲,“希望能为家乡父老奉献最完美的演出”。
游泳女子4x100米混合泳接力季军
汪雪儿:哭过笑过,不放弃梦想
在2024年巴黎奥运会上,汪雪儿和队友们拿到了女子4×100米混合泳接力的铜牌,这不仅是她的第一枚奥运奖牌,也是中山体育史上第一枚游泳项目奥运奖牌。接受采访时,她回忆起八年前首战奥运出师不利的惨痛经历,那一夜的痛哭不止,如今终于换成了在巴黎的喜极而泣。
“在里约那次没比好,我哭了一夜,觉得对不起很多人。”她说,从此之后她加倍努力,不仅在技术上得到了提升,还在心理素质上有了很大的进步,学会了如何在比赛中调整心态,如何在逆境中迎难而上,她说:“我不甘心,我还有梦想,不想放弃。”也是带着这样的信念,汪雪儿终于在巴黎奥运会上帮助中国队拿到一枚铜牌,她也希望能在明年的全运会上创造更好成绩,拿到自己的首枚全运会金牌。
游泳女子4x200米自由泳接力季军
汤慕涵:期待在十五运超越自我
继上届东京奥运会摘得金牌后,汤慕涵又在巴黎奥运会上拿到了一枚铜牌,这位年仅21岁的深圳姑娘接受采访时说,希望能在明年的第十五届全运会上超越18岁的自己。“上届全运会开幕式我是广东队的旗手,现在回忆起那个时刻,依旧觉得非常光荣、非常开心,可以代表整个广东走在队伍的最前面,去挥舞广东的旗帜。”她说。“我还有一年的时间去准备十五运会,希望可以把我的成绩拉到和18岁的自己一样,甚至更高一级。当时的我确实是处在一个比较巅峰的状态,所以希望能够通过这一年的训练,去追赶当时的自己。”
羽毛球女子双打冠军
陈清晨:感恩金牌背后的无名英雄
在巴黎奥运会上拿到了羽毛球女双金牌后,广东姑娘陈清晨也实现了多年来追求的大满贯梦想,她与搭档贾一凡成为了中国羽毛球史上最出色的女双组合之一。事实上,这枚金牌背后有太多艰辛,陈清晨甚至一度动过退役念头,她在接受专访时告诉记者,多亏了队伍里众多队医、陪练等无名英雄对她的帮助,自己才坚持到了最后,她永远都会感激大家。
“在离奥运会开赛还有一个月的时候,我的搭档(贾一凡)突然病倒了,那是我内心最难熬的一段时光。”她说,“我的压力非常大,一度以为自己将承受不住,出现了很多不好的情绪和行为,我会独自到角落里偷偷哭,几乎崩溃。”而贾一凡康复后,临近开赛前三天,陈清晨自己又出现了旧伤复发的迹象,急得她再次落泪。“幸好那段时间,我的陪练、队医、体能老师他们都一直在安慰我、想了很多办法,那一刻我非常感动,让我知道自己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我一直认为,这块金牌背后有太多需要感谢的人,父母、我的奶奶,启蒙教练、输送我的每一位教练,国家队教练、陪练、体能教练、队医……”陈清晨说。“大家知道的是奥运会女双冠军贾一凡/陈清晨,但不知道我们背后站着多少帮助过我们的人,他们都是无名英雄。我永远告诉自己,人应该拥有感恩的心,我永远心存感激和感动,对每一个帮助过我的人。”
跆拳道女子49公斤级亚军
郭清:12年磨一剑,仍有更高追求
在巴黎奥运会上为中国队夺得跆拳道女子49公斤级银牌,郭清也书写了广东跆拳道项目的新历史。这位阳江姑娘向记者讲述了自己如何从一个世界排名靠后的选手,逐渐成长为在奥运会上具备争金夺银实力选手的过程,同时表示自己对于未来还有更高追求。
两年前,郭清的奥运积分排名还是第103名,为了能在奥运前尽快追赶排名,郭清整个备战周期不得不奔波在世界各地打比赛。仅在2023年,郭清就参加了16场国际比赛,其中有14场需要把体重降到49公斤以下,这对于也参加53公斤比赛的她来说挑战巨大。“经常是一打完比赛马上就要开始降体重,去年一整年我几乎都是在跑步机上度过的。”最终郭清抓住了机会,半年内接连夺得亚锦赛金牌、亚运会银牌等荣誉,终于拿到了通往巴黎的入场券,并最终打进决赛。
“打赢半决赛那一刹那我觉得自己‘出息’了,自己在这么多年里付出了这么多,终于可以对得起所有人的期待,我终于能够站上领奖台了。”她说。“奥运银牌算是自己12年跆拳道生涯的第一份比较完美的答卷,但我的梦想仍然是夺冠,身披国旗在场地内好好地跑上一圈。”
曲棍球女子亚军
钟嘉琪:自信无畏方显巾帼风采
作为“冰山雪莲”中国女子曲棍球队的前锋,广州姑娘钟嘉琪在巴黎奥运会女曲比赛中一共打进过三球,包括决赛对阵荷兰队时在点球大战中的进球,也使得她成为中国女曲在巴黎给人印象最深刻的球员之一。钟嘉琪接受采访时就表示,经过两届奥运会的锻炼,自己愈发成熟起来,在国际赛场上也越来越自信。
“我们都知道荷兰队是一个非常强劲的对手,但我们并没有畏惧,教练也一直跟我们说的就是把平常训练时的东西展现出来,相信自己就没问题。”钟嘉琪回忆道,而最终在奥运会上追平中国女曲史上最佳战绩的关键也是在自信。“我们大家在场上能及时有效地沟通、互相信任,同时非常有执行力和凝聚力。我觉得相比上届奥运会,我们可以说不管遇到什么情况,都能非常冷静、非常自信地去应对了,这就是共同成长的收获。”
自由式摔跤女子50公斤级季军
冯紫琪:伤疤是我的荣誉勋章
在巴黎奥运会摔跤女子自由式50公斤级铜牌战中,广东选手冯紫琪战至光荣“挂彩”,奋力为中国体育代表团拼下一枚铜牌,被媒体和网友称赞为“眼角和国旗都是红色的”。她在接受采访时就直言,自己不会在意身上的伤疤,因为“那是荣誉的勋章”。
回忆起奥运会铜牌战里眼角不慎被对手抓破、流血的经历,冯紫琪说自己当时其实并没意识到。“我当时并没有什么感觉,全部精力都集中在技战术的发挥上。”她说。“伤疤对于练习摔跤的人来说是常有的事,虽然影响美观,但我不会在意的,我觉得那也是一种荣誉的勋章。”她也表示希望自己能在明年的十五运会上有所表现,因为届时摔跤比赛将在她的老家清远举行,“希望到时家乡的父老乡亲都能支持我,我也能拿出好的表现回报他们”。
专题采写:南都、N视频记者 汪雅云 刘威 吴佳琳 魏雄锋 张静
专题图片:新华社发(除署名外)